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国家为保护耕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限制了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使得现有土地的价格节节攀升,住房成本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也对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而没有办法满足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土地整治规划是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根本,是保障土地整治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设计;问题及建议
引言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是物质性新农村的建设和完善,更是精神家园的创建和提高。做好土地利用规划是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整治是实现新农村功能分区建设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对于缓解我国人地关系紧张、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我国在土地治理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这一问题上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很多地区在进行土地整治时并没有认识到时代发展的方向,对于土地规划的方式和方向大部分都是参照以往的经验,并没有系统地考察当地的环境。很多地方也没有向有关部门提建议的渠道,造成土地规划在设计阶段仅仅为自身部门提供服务,很多规章制度独立于其他部门,从而造成了其余诸如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各种工程和土地规划存在冲突,不但不能将土地整治落到实处,还极大地制约了地方各类工程的建设速度。
1.2规划设计未结合实际情况
我国在土地方面的管理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很多的在土地方面进行规划的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会在工作过程借鉴其他地方的工作经验,虽然有些地区使用这些方式获得成功,但是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不采用因地制宜的土地规划方式会产生很多问题。这种脱离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式在很多工程中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还会使得一些大型的工程建设因为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而增加成本,或者会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冲突,从而不利于开展土地整治工作。
1.3规划设计缺乏创新性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时代,改革创新一直是时代的主旋律,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和规划创新工作将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很多土地整治的设计人员在工作时喜欢模仿其他地区成功的案例,从而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土地整治工程很多时候不进行创新,单纯地进行土地平整、水利工程建设等并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的要求。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单一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当地的实地形势,引起足够的重视。
2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优化建议
2.1健全规划体系
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各级规划定位清晰,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全国规划明确我国土地整治的方向、重点和目标任务,是指导全国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省级规划分解落实全国规划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投资方向;市级规划重点提出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和区域布局,确定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县级规划重点确定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布局和工程措施,明确实施时序,提出资金安排计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要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符合区域发展功能定位、资源条件以及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兼顾新农村建设规划。“十三五”计划指出全国土地规划要求“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护、高标准利用”,土地整治制度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见表1)。
2.2加强前期基础工作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也是项目所反映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指标表现的检验过程。因此设计前期一定要注重对水文等资料的收集、详细测量项目区地形图,在地形变化复杂的区域可考虑加密测量点位;同时增加土层普探,进而根据土层厚度,进行表土剥离和土地平整过程设计。修筑护田坎工程、农桥及泵站等相关水工建筑物时,需要针对典型区域增加地质勘探,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情况设计不同的护田坎工程、水工建筑物基础。同时尊重公众参与意见,不仅能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力求工程设计做到合理、可行,而且注重公众参与和交流,可由公众参与对土地整治项目形成集体选择,使公众参与和政府抉择实现利益统一。如当地水流含泥沙量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大渠道坡度,布设时尽量笔直,避免拐角、弯曲,减少泥沙淤堵。
表1“十三五”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
2.3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项目区限制因素进行针对性设计
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应采用因地制宜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更具有实效性。在土地整治时,要详细调查和了解周围的气候、环境、土壤,切实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在规划设计中要将以往的工作经验与本次土地整治项目要求相结合,明确土地整治实施中易出现的问题和阻碍,科学分析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和形成原因,以便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最大限度地规避土地整治实施中的各类风险,确保土地整治效果达到预期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而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2.4倡导设计新理念,提高生态建设
土地整治工作的目的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进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产业和发展方向,为此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一定要符合时代精神和当前的发展方向,我国正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不但有利于我国形成齐全的低碳经济产业,还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5统筹城乡、多规合一,明确区域功能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在面临着土地整治,这是调节城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土地整治的高效开展,必须将农村和城镇看作一个整体,平衡二者之间在投入和产出、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差距。土地整治已从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向山、水、林、田、路、村和人的综合整治转移,土地整治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要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关键在于统筹各业规划,把农业、水利、交通、城镇、村庄、产业和旅游等规划统筹在一张图分析,实现多规合一,将各部门计划实施工程进行统筹,整体设计、各部门共建,避开功能相同的项目重复建设,保证项目效益。
结语
由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项目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设计阶段应切实注重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增加土层普探和地质勘探,做好公众参与和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布设单项工程,设计单体工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工程增量或重大设计变更,从而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利香,李玉娥,刘丽丽.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天津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5):10536-10537.
[2]李晨.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关键技术初探[J].中国科技成果,2017(2):42-43.
[3]易胜果,吴涛.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8):7975-7977.
论文作者:何兴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土地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实际情况论文; 区域论文; 新农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