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与保障作用,必须要适应时代的改变跟上发展的脚步。《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为能源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唯有通过多种能源优化互补特别是新能源的有效供给、探索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实现更为高效并可持续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方有可能破解能源资源约束的传统路径。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
1、“互联网+”智慧能源概念的提出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发挥互联网在变革能源产业中的基础作用,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合理开放,促进能源生产与消费融合,提升大众参与程度,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形态。“互联网+”智慧能源是将互联网和传统能源行业进行系统的深度融合,支持不同类型能源的互联互通,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能源交易与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能源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新优势和新动力。
第一,能源互联。能源互联主要解决能源系统物理层面的互联问题。以电力系统为核心枢纽,用互联网理念对现有能源进行系统的改造,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第二,信息互联。信息互联主要解决互联网与能源系统之间数据联通的问题。基于互联网,能源生产与管理能够实现高度智能化、便捷化,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能源供需对接更加便利,能源按需流动更加顺畅,能源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
2、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意义
2.1、“互联网+”智慧能源将彻底改变能源结构布局
可以预见,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能源领域的“主角”,而依靠“互联网+”智慧能源,可以大大降低(甚至消除)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并在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情况下实现电网运行的全局性优化。由此,“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彻底改变现在的能源结构。
2.2、“互联网+”智慧能源将大幅度提升能源综合利用率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能源利用粗放是当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的智慧化发展,在生产、运输、消费和存储等各环节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重塑整个能源系统。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能源数据和设备信息的存储、展示、计算、分析,实现能效的综合管理,从而大大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2.3、“互联网+”智慧能源将有效促进储能技术向多元化发展
在提倡清洁能源的今天,储能技术的突破将保证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对储能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些需求会导致大幅增加对储能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正向激励和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储能结合分布式发电、需求响应、电能辅助服务等,可能会成为未来应用热点,储能技术将实现多元化发展。
2.4、“互联网+”智慧能源将有效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通过“互联网+”智慧能源,能将能源密度不高的可再生能源就近配置,达到自给自产,不过分依赖外国进口资源;同时,互联网能够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对能源资源进行调控与整合,提高能源资源供给的灵活性;通过对能源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并有效预警对我国能源安全不利的因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有效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问题及对策
3.1、“互联网+”智慧能源需要大众的进一步认知和参与
“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广泛认知和参与。“互联网+”智慧能源是新生事物,打破了传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建立新的能源商业模式,这将影响用户的用能习惯和思维方式,渗透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初期,用户或多或少地感到不适应。只有通过宣传,提升大众参与程度,才能提高全社会对智慧能源的认知程度和接纳程度,大众才能享受到智慧能源带来的便捷。
3.2、完善“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整体规划
其他国家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我国智慧能源发展的整体规划应根据我国能源分布条件、电力行业特点、用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
3.3、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智能化
鼓励建设以智能终端和能源灵活交易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和智能工厂,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普及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加快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以多能融合、开放共享、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为特征,各类用能终端灵活融入的微平衡系统。建设家庭、园区、区域不同层次的用能主体参与能源市场的接入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
3.4、推进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与智能化调控
推进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在量测、计算、控制等多功能环节上的高效集成,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实时感知和信息反馈。建设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相融合的智能化调控体系,以“集中调控、分布自治、远程协作”为特征,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响应与精确控制。
3.5、发展储能网络化管理运营模式
鼓励整合小区、楼宇、家庭应用场景下的储电、储热、储冷、清洁燃料存储等多类型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及社会上其他分散、冗余、性能受限的储能电池、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充放电桩等储能设施,建设储能设施数据库,将存量的分布式储能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管控和运营。推动电动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在储能电站等储能系统实现梯次利用。构建储能云平台,实现对储能设备的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接入、梯次化利用与网络化管理,支持能量的自由灵活交易。推动储能提供能源租赁、紧急备用、调峰调频等增值服务。
发挥能源大数据技术在能源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基于“互联网 +”智慧能源的能源监管机制创新,建立覆盖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现代能源监督管理网络体系,提升能源监管的效率和效益。
总之,能源互联网是从能源生产、输送、配给、转化和消耗等方面构建一套完整的能源体系。能源互联网的形成需要新的技术突破与管理运行机制的优化和创新。电能在能源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在传输方面的主体必然还是电网,因此未来能源互联网基本上是以大电网为主干网络,而在配用环节利用电、气、冷、热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替代来构建城市能源互联网的分布式能量自治单元。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甘中学.能源前沿:从分布式能源到分布式智能网络[J].科学通报,2017,(32):3657-3658.
[2]郭永伟,程傲南.“互联网+”智慧能源:未来能源发展方向[J].经济问题,2015,(11):61-64.
[3]高峰.能源互联网思考与探索[J].电器工业,2015,(11):53-55.
[4]冯江华,陈晓丽.能源体制改革开创能源互联网时代[J].南方能源建设,2015,2(03):10-16.
[5]王继业,孟坤,曹军威,程志华,高灵超,林闯.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05):1109-1126.
论文作者:范来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能源论文; 互联网论文; 智慧论文; 储能论文; 互联论文; 分布式论文; 大众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