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五莲县户部岭水库管理局 山东日照 262300
3 五莲县石亩子水库管理局 山东日照 262300
摘要:河道的存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河道生态系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今在发展阶段,因工业开发规模化发展,一些水利工程在施工期间,对水质造成污染,生态体系受到破坏。自然河道也由于工程建设的制约,而难以根据周边环境变化,做出修复和补充。所以如今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景观生态建设,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我们以下结合水利工程河道景观生态建设进行论述,提出建议,从而为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优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景观;生态建设
一、河道景观生态治理的意义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对于河道的建设大多集中于安全防护方面,满足河道运输,发电和调节水资源这类的需求,没有对河道的生态建设引起重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河道旁的地表植被被破坏,还引发了水资源不同程度上的问题,还有农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对生产结构和水资源设施的不完善,造成了大面积的水体污染,这是当前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河道的生态景观作为现代城市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基础性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系统,由小至大的完善污水处理和河道整治工作,构建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提升对河道自然景观的治理力度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加以重视,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水利建设的有序发展。
二、当前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的现状
1、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应用,通常有两种。即地下水开采与地表水应用,河道是地表水应用的主要途径。河道水的应用,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水源流动会受到一定影响,河道领域随之缩减。在河道长期的缩减下,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水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导致地表水急剧缩减,随之地下水位降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地面出现沉降问题。待发展到严重局面,导致地面塌陷、建筑物崩塌、城市发展受限等问题。这些情况在我国城市中出现频率极高,要引起各界的重视,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重视河道管理,对水利工程河道景观生态系统的修复势在必行。首都出现内涝灾害,我们结合相关专家的研究了解到,起因就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在以上灾害报道后,相关的水务局对此进行了表态。提出到目前为止,某地的地下水开采还处于超采状态,开采频率有所控制。
2、防洪排涝与河道规划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导致河道等资源的大量占用,为保证城市安全需要在河道周围堆砌相应的防洪堤,引发河道建设中生态景观建设和防洪排涝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在进行防洪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水生物系统以及植被系统的破坏;另外防洪体系的建设在观赏性方面相对不足,景观系统建设缺乏。
3、土地利用与河道规划之间的矛盾。目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项工程规划和建设的进行需要占据极大的土地资源,这些土地资源的占用影响了河道规划和河道建设的范围,在这种河道规划面积减少的背景下要想大范围的进行河道地貌特征调整改变变得尤为困难,甚至很难实现。因此,目前的河道规划建设是基于河道改造进行,一般进行线型改造,扩宽两岸,改造生态及景观。但是目前河道两侧的土地被人们作为城市规划工地被占用,这样就引发了河道规划设计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对当前水利工程河道景观合理建设的措施
1、水利规划设计措施
1.1 生物浮岛。生物浮岛是利用自然生态循环规律,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水生态系统当中种植植物,形成完整的循环链,使河道系统的净化能力增强,并且还能提高河道的美观性。具体来说,生物浮岛是在富氧化的水质上层表面结构种植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加入植物,植物的根部在河道生态环境内部,植物根部以上的结构裸露在水面外,与外界环境形成生态系统。河道内的生物可以吸收植物根部的营养,如食草的鱼;根部当中含有的大量微生物也会对水系统内部的污染物质进行生化降解,转换成氮磷类的营养物质。植物上部结构也能够遮挡部分阳光,抑制水系统内藻类物质的生长。植物是河道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的连接通道,植物通过自身结构将氧气传入水系统,将硫化氢、甲烷等污染气体从水系统中排除。而植物生长所获得的果实也可定期收获,通过不同植物的种类的搭配种植,也可以形成具有美观性的景观,实现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常见的生物浮岛种植植物有美人蕉、水浮莲、水稻、水芹菜等。
1.2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建设是利用石、砂、土壤、煤渣等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混合,构建的湿地结构会形成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在人工湿地当中种植适宜的植物,就能够实现与河道生态系统相连的效果,并且人工湿地与河道生态系统结合后,净化能力较强,人工湿地当中的生物膜和植物都具有净化能力,通过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区域水生态循环系统的健康修复作用较大。因而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是城市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规划设计期间遵循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原则。首先,在城市适宜的区域建设人工湿地,特别是水污染严重的区域,规划时要综合分析周围生态环境和河道环境各项因素,不能对系统中的生物造成破坏。其次,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品种选择要注意,选择成活率高、耐性强的植物品种,保证植物在恶劣的环境当中也能够顽强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工湿地的规划建设,真正发挥净化作用。
2、生态河堤的施工要进行必要的人工护岸
在设计河道河堤期间,要实现河道的外形美观需求。在河道两岸,设置浅滩,既能达到一种河道渐宽的效果,还能拓展河道浅水区的范围,为河道内生物带来更宽泛的栖息地,利用食物链来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性。另外,河道河堤施工期间要对护岸材料严格把关,以周边环境为选材指标,减弱护岸材料对河道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而达到河道河堤最佳融合效果。
3、提升河道的抗灾能力
河道在经过一些改造之后会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周围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系统也没有良好的平衡,还对周围的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河道周围的水土流失,提升周围植被的存活率并降低河道周围沙漠化的情况,在河道本来的基础上进行加固种植,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再次出现,恢复河道周围的水土状况。让河道周围的土地和植物能够和谐相处,达到互补的效果,促进河道景观生态系统的快速复原。在河道恢复原来的生态平衡系统,并且加固种植业相对完善的情况下,紧接着对河道走廊进行建设。
结束语
如今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景观生态系统建设发展形势趋于稳定,然而还有很多细节部分需要处理。该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区域生态的整体发展,对城市稳定发展也有极大负面影响。后期在发展中,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河道景观生态系统的修复,我们要通过以上方法来推动发展,从而提升河道景观生态系统的恢复质量,并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
[1]黄经南,王国恩,张子玉,等.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实施难点与政策探讨———基于潍坊城区河道整治规划案例[J].城市规划,2018,41(1):109-112.
[2]玄丽.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提升规划探析———以泸州渔子溪河道景观提升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8,34(6).
[3]邵靓,王鹤.对现状水利工程中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8,43(1):212-214.
论文作者:张航钒1,周宣玉2,郭辛峰3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河道论文; 景观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植物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湿地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