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论文_黄彩云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论文_黄彩云

吉林省临江市解放小学

在我的课堂上,我很惭愧地说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我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一部分学生在座位上各干各的,或者是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然后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的,根本顾不了听讲;有时当我讲得津津有味时,却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发呆或沉迷于自己的事情当中……种种现象引起我深思。学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一切学习习惯的重中之重。教学要有高质量,必须尽早养成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专心听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让学生会听老师讲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专心听同学发言。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

一、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

1.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孩子们正确的指导,即倾听要做到的“三心”:

(1)要用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时,都要听清楚他们说的每句话,思考同学讲的重点是什么?是不是跟自己的想的差不多?在倾听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观点。

(2)要有耐心。发言人没有说完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话题,要听完别人的话完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或与自己的的想法相背时,一定要耐心听,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

(3)要虚心。当听到别人提出的观点与自己有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到“说”“听”“想”相结合。

2.让学生当“小老师”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例如我在上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这节课时,班上的一名学生上台发言时,声情并茂,再加上恰当风趣的肢体语言,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喝彩。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还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二、积极鼓励学生

及时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表扬认真听讲的小朋友,如:你的小耳朵真灵,这么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你们听得那么专注,老师好开心;你的听力真了不起,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三、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转换教学模式,生动的课堂,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在教学中,我经常将朗诵、辩论、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课堂,或者在学生倾听之前,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会有几处错误,我看看谁能在老师讲完后第一时间发现。”这样自然地提高了学生听的兴趣。

其次,巧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自己动手做一些教具,课前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听,优化课堂教学,使“说”更具感染力,使“听”更具吸引力。

四、加强教师语言修养

要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锤炼、提高,有意识加强语言修养。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说教使人如坐针毡,生动活泼、睿智诙谐的语言令人如沐春风。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说”的艺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传授文化,培养学生技能,还是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都离不开言语。一句精辟的话使学生萦绕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使学生抓住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既放下包袱而又惭愧不已。因此首先,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语音,只有发音清晰、字正腔圆,才能使说(或读)更好地表情达意,更具感染力,才能给学生以好的语音示范,才能使他们听清、听准、听懂。短小简单的儿歌、顺口溜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低年级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形式。简单又富节奏感的儿歌,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时,经常变换儿歌,能消除学生厌烦心理、维持课堂纪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唯有不断学习,广泛猎取各种有益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语言,才能说得精彩,说得生动,让学生爱听愿听。

五、教师示范耐心倾听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要提倡导一种精神,那就是“要学会倾听”。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到倾听学生。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课堂上,我常常和善而亲切地提醒学生:“听他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反复强调,多次重复之后,孩子们一般都能等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理解,思考同学的发言。即使这个学生的发言中有错误,其它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时,我也会用手势或眼神提醒他们耐心等待,这样他们再发言时就多了几分冷静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听同学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内化成孩子们的素养。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黄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论文_黄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