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夕忠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中的良好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为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生本课堂
今年是我市高效课堂提升年,也是我校提出“生本”课堂验收年,围绕我校“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题开展,在校本教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对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不少误区:1.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2.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3.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4.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5.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6.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个别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甚至出现错误的问题,直接导致学生不知道教师问什么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反思。
首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课堂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论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记载了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启发学生谈志的事例,其中已有提问的成分。
其次,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说和教学相生相伴。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持续发展,构建充满和谐生机的课堂教学体系。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教学时,用提问引领学生,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师长期思考并付诸教学实践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好的提问,能结合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必令学生远其才智,勤其练习,纯然之功弥深。
教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运用提问这一手段呢?在提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过直、过浅的提问
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引导性的原则没有体现。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学生往往不用怎么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际上这些问题并未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调动。教师提问主要是在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时起铺路搭桥的作用。问题太浅显,学生只能有浅层次的认识,这种肤浅的认识会冲淡学习的兴趣,并不能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
2.过难、过深的提问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即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上没有联系,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从而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辨不清问题的方向和重点,也就很难达到提问本身的目的。一个问题下去,课堂呈现出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任何反映,这样的提问也很容易令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使学生面露倦色,无精打采,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能力。最好老师只能自己回答,或者把刚问的问题不了了之或含含糊糊的过去了。所以提问一定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一般应掌握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
二、如何优化课堂提问艺术
1.要把握课堂的度
(1)难易度
要善于根据班情、学情,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并注意提问对象的合理选择,从而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既具有一定难度,又能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够回答,以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有所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时间度
①提问后的时距
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这种快速做答的模式虽然适用于练习或者复习的教学形式,但却不适宜需要学生思考、探究、评价、发现的教学。同时学生由于缺乏思考时间而产生了对所提出问题不完全理解或不理解,又急于教师提问自己,这样往往容易造成他们因瞬间紧张而遗忘。因此,提问需要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对于思维敏捷性差的学生更应如此。
②回答后的时距
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利用延迟评价的原则,教师轻易表态或过早评价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思维的展开,导致学生思维的终止。任何思维都有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学生思考问题时,特别是新颖、独特的问答,都要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很有耐心的把握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的答问,表现得很沉着,不轻易表态,不过早做出评价,而是让学生自由自在、毫不拘束、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
2.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序
学生学习认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数学知识也具有系统性。课堂提问必须系统连贯,条理清楚,线索分明,体现循序渐进的系统特点。从提问的层次来看,其序列为:认识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 创造性问题。
3.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点
(1)重点之处,设问引思
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2)反馈之处,设问引思
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教学时,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以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这种提问不能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概念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无法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也不利于顺利引入新问题。
(3)发散之处,设问引思
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4)激异之处,设问引思
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出现,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式的不否定。求异是青少年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所以课堂提问要敢于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知识,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迸发出求异的火花。
4.要把握学生的差异
课堂提问要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
(1)年龄的差异: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要根据高中生年龄的差异来设计问题。
(2)性别的差异:要根据高中生性别特点而有所不同的要求,注意男女生身心发展的差异、男女生兴趣差异等。
(3)成绩的差异:要根据高中生成绩特点而有所不同的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带有歧视差生的现象,否则这部分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对立情绪,上课不听讲或不与老师配合的现象。
(4)年级段的的差异:高一年级学生有心思定位失衡,学业焦虑的现象,高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分明,而高三学生又面临高考,压力过大。因此作为老师应针对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在上课时提出的方式、手段也不尽相同。
总之,良好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为他们发现,解决问题提供桥梁,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许德红.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浅议[J].新课程(初中版),2007(7).
[2]林 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7).
[3]曹芝秀.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J].学周刊?B,2011(9).
[4]陈夕忠.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6).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225600
论文作者:陈夕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知识论文; 差异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