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胸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初步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的78例患者,均给予超声诊断,分析超声诊断结果。结果:78例患者,经超声诊断,69例确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符合率为88.5%。其中,74例伴有腹水,54例伴有腹膜壁增厚,15例伴有淋巴结肿大,18例伴有肠管聚集,27例伴有网膜肠管粘连。结论:超声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超声诊断
腹膜炎,指一种由于感染细菌、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导致的外科疾病,以继发性腹膜炎为主,主要来源于腹腔脏器感染、坏死穿孔或外伤等,临床上,以腹肌紧张、腹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亦被称之为结核性腹膜炎,指因结核杆菌所导致的腹膜慢性、弥漫性炎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技术日益成熟,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1]。鉴于此,为探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本院以78例初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为对象,通过超声诊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初步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的78例患者,包括31例男性和47例女性,15-69岁为年龄区间,(37.2±8.59)岁为平均年龄。1-5年为病程,(1.9±0.58)年为平均病程。临床上,患者乏力、发热、腹痛、腹泻、纳差等为主要表现,部分女性患者伴有月经不调、不孕等现象。
1.2诊断标准
第一,病史:存在肺结核、腹膜外结核等病史,伴有发热症状,但原因不明确,持续时间长于14d,呈现出纳差、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第二,体征:午后常常出现低热现象,夜间,盗汗症状明显,体质量呈下降趋势,严重时,可伴有浮肿、贫血、舌炎等状况,将盆腔结核排除。第三,实验室检查: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阳性,血沉速度加快,白细胞增加幅度不明显,分类基本正常,血红蛋白计数呈下降趋势。
1.3方法
本次研究的78例患者,均给予超声诊断,采用GE LOGIQE9超声诊断仪,C5-1探头,1-5MHz为探头频率,L12-5探头,5-12MHz为频率,检查腹腔内有无腹水,查看腹腔是否存在异常回声,观察腹膜状况、肠蠕动情况等。
2结果
本次研究的78例患者,经超声诊断,69例确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符合率为88.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74例伴有腹水,约占94.8%,54例伴有腹膜壁增厚,约占69.2%,15例伴有淋巴结肿大,约占19.2%,18例伴有肠管聚集,约占23.1%,27例伴有网膜肠管粘连,约占34.6%。
2.1腹水
74例伴有腹水患者中,15例大量腹水,约占20.3%,31例中量腹水,约占41.8%,26例少量腹水,约占35.1%,剩余2例患者,超声诊断,未发现腹水。通过超声诊断检查,腹膜腔间隙存在无声区。
2.2腹膜壁增厚
78例患者中,54例患者伴有腹膜壁增厚。经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壁层腹膜以片状、结节状增厚为主要表现,大网膜呈现出饼状增厚状态,肠管粘连网膜、腹膜。以1-2层为主,厚1cm左右,边缘较为平整,不规则边缘呈毛糙状,以团状、岩层样为主要表现。
2.3淋巴结肿大
采用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肠间隙、腹主动脉旁等边界均较为清晰,可见低回声区,以不规则形状为主,部分为椭圆形。
2.4肠管聚集
经由超声诊断,结果,肠壁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厚,且表现出肠管聚集,大网膜与肠壁存在粘连现象。
2.5网膜肠管粘连
通过超声诊断检查,大网膜多与肠壁发生粘连,肠壁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厚,肠管稍稍卷曲,以团状为主。
3讨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又称结核性腹膜炎,指因感染结核杆菌所导致的腹膜慢性、弥散性炎症,具有起病缓慢的特点[2]。针对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全身症状:以发热、盗汗较为常见,热型患者,以低热、中等热为主,渗出型、干酪型患者,若合并有腹外结核,以稽留热为主。严重盗汗者,可引起消瘦、贫血、口角炎等症状。(2)腹痛:大部分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上的腹痛症状,以持续性隐痛、钝痛为主。(3)腹部包块:粘连型、干酪型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常位于中下腹部。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可呈现出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3]。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超声诊断技术日渐成熟,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创造条件,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奠定基础。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是一种利用超声检测技术,测量人体生理及组织结构,以获得的数据及形态为依据,发现疾病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直观、操作简单等特点。其中,B超、X射线、磁共振成像以及CT合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4]。对于超声诊断,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以脉冲反射技术为主,包括A型、B型、D型、M型、V型等,不仅可用于诊断血管疾病(例如,动脉瘤、静脉血栓、动脉粥样斑块等),而且可用于诊断心脏疾病(例如,冠心病、心内膜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妊娠(例如,早孕、胎盘、胎儿等)等[5]。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诊断过程中,若仅仅依靠临床症状、体征,易导致误诊、漏诊现象,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加重患者病情。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腹膜伴有水肿、充血现象时,毛细血管渗出纤维蛋白及渗出液,可导致腹膜壁增厚。基于结核分枝杆菌作用下,机体呈现出干酪样变化,若采用超声诊断,可见大网膜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厚。对于健康患者,给予超声诊断,因大网膜偏薄,解剖学结构位于肠系膜前方,辨认较难。患者一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性腹膜炎,大网膜呈现出饼状增厚,超声诊断易诊断出。
本次研究以2013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初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为对象,均给予超声诊断,结果显示,69例确诊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符合率为88.5%。其中,74例伴有腹水(94.8%),54例伴有腹膜壁增厚(69.2%),15例伴有淋巴结肿大(19.2%),18例伴有肠管聚集(23.1%),27例伴有网膜肠管粘连(34.6%)。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宏雯,李晓芳,徐晓翌等.结核分枝杆菌腹膜炎患者超声诊断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9):4463-4465.
[2]曹远国,张明艳,王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116-4118.
[3]闻波平,盂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750-2751.
[4]赵磊,刘浏,徐新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超声诊断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0):2508-2509.
[5]李玉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70-3571.
论文作者:谭勇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超声论文; 分枝论文; 结核论文; 杆菌论文; 感染性论文; 患者论文; 腹膜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