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尹 施林 冯帆 纪红 尹翠英 杨轶美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48例患者抢救成功41例(85.4%),死亡7例(14.6%)。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心衰竭;护理。
Objective: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left heart failure.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48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left heart failure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related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Results: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careful nursing,48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rescued in 41 cases(85.4%),and 7 cases(14.6%)died. Conclusion: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left heart failur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isease,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eft heart failure;nursing.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基础上,由各种原因导致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阻塞管腔,造成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相应的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该病是临床常见急症,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在起病数小时后,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可导致泵衰竭致急性左心衰竭,如不能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其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2]。我院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患者48例,均为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部位主要为心室前壁和左室室间壁。患者表现为突发持续、剧烈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呈压榨性,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血压降低,心律失常以及、紧张、焦虑等,部分患者伴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42~76岁,平均(57.5±3.7)岁;心梗至入院时间为0.5~4h,心梗至发生左心衰竭时间为8d~4d,平均(1.1±0.8)d。
1.2 临床治疗
急性期绝对卧床,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镇静、止痛、调整血容量,积极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并发左心衰竭时,对症进行吸氧、强心、镇静、扩血管、利尿治疗。呼吸衰竭时,及时采取措施机械通气。并积极治疗心律失常、酸碱和水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
1.3 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48例患者抢救成功41例(85.4%),平均住院时间(14.3±2.8)d;抢救无效而死亡7例(14.6%)。
2 护理措施
2.1 疼痛护理
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供输血和补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给予患者吸氧以改善梗死区心肌的氧供和减轻疼痛,氧流量2~5L/min为宜;遵医嘱给予患者皮下注射哌替啶、吗啡等镇痛药物,其中吗啡在镇痛的同时又可扩张机体小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心衰作用,但在用药时应严密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2 用药护理
①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患者由于合并有左心衰竭,在用药或补液时注意控制滴速,不宜输入过快,一般15~20滴/min为宜[3]。②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认真仔细,轻柔操作,防止药物在输液时发生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现象,可在局部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避免发生静脉炎。③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及硝酸酯类药物时,注意定时监测患者心率和血压,使收缩压维持在100mmHg以上。④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卡托普利时注意患者有无干咳;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脸红、头痛;长时间使用哌替啶或吗啡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防止药物成瘾;使用利尿剂时注意检测血生化和记录出入量,防止水及电解质紊乱。
2.3 溶栓护理
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缩小梗死区范围,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缓解病情,是挽救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关键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前,常规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外伤史、活动性出血以及脑血管病史,抽血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型以及血常规,排除溶栓禁忌证,严格溶栓指证。溶栓治疗中,密切观察有无呕血或便血,以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4]。严格控制药物输注时间,对发现异常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溶栓。
2.4 病情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1周内属于高危期,在此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和心率等生命征以及心电图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症状。常规行心电监护,每30min检测一次血压,发现异常时应迅速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理。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尤其是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性质。
2.5 心理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多有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在发病前3d内尤为明显[5]。导致患者出现以上不良情绪的的原因主要有:剧烈疼痛及嘱其绝对卧床使其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对经济压力的担忧以及疾病知识的缺乏;对所处病房环境、仪器设备以及预后的担心。护理措施:热情对待患者,详细介绍病情和治疗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在疼痛发作、病情出现变化时,由专人进行陪护,仔细倾听患者感受,针对原因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和患者进行交流,根据患者职业、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家庭环境以及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护理,使其可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防止因突发情况不知所措而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2.6 生活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发病1周内不可下床,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进行漱洗、饮食以及大小便;发病4~12h减少进食或给予少量流质饮食,不可进食过多,避免胃扩张以及膈肌上移而压迫心脏;少食多餐,以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为主;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引起病情加重。对前列腺肥大以及便秘者,可给予导尿管或通便处理[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可加重心力衰竭症状,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沟通,针对性开导,缓解患者情绪,并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针对患者病情和自身状况制定日常活动和饮食措施,积极促使患者康复。结果显示,48例患者抢救成功41例,其余7例因年龄和病情原因经积极治疗无效而死亡。这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和控制病情,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宁玉珍,陈凤英,崔晓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959-962.
[2]石永丽,王颖,邹春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现状及护理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7):968.
[3]徐为裕.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10.
[4]周瑞兰,卓连兰,邓金梅,等.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15):130-131.
[5]张秀萍,赵成军,鹿翔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26例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2761-2762.
[6]蔚艳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92-293.
论文作者:张尹,施林,冯帆,纪红,尹翠英,杨轶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衰论文; 病情论文; 有无论文; 措施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