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_市场经济论文

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_市场经济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效论文,浅谈论文,德育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道德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为四化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学校现行的德育工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中国教育必须与此相适应,并以此为动力能动地进行自身改革。但也应看到市场经济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也具有其两重性,它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实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需要。这表现在:

1、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时间不长,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善,旧的体制模式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目前,德育工作在有些学校里依旧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2、德育教育方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这个客观环境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方式也应实行开放式教育,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认为德育工作只是提出要求,下达指令。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搞德育,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也不管教育活动的效果,只管完成教育任务,教育方式还是处于封闭的或基本封闭的状态,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日益开放发展的社会现实,学生并未真正形成明确的道德观念和坚定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实际上等于把复杂的思想教育工作简单化,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3、德育教育的内容不符合新形势要求。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课程,但是这些多年一贯制的课程,内容陈旧,脱离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校德育训练的方法也只注意消极防范,把重点过分地放在矫正错误,而不是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上。学校德育工作滞后与社会现实的变革之间的矛盾,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学校的全面育人与家教的片面灌输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

4、德育工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在许多学校基本上是教师按照旧的德育模式去教育学生,主要要求学生听话,守纪律;老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忽视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很难以理服人,使学生接受。

总之,市场经济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重新认识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战略任务。学校德育工作事关民族未来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不仅是当代社会思想道德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关系着我国文明程度、社会风气好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的重要性。

2、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理想和道德是人的灵魂,德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的核心内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体育出次品,缺智育出废品,缺德育出危险品。陶行之先生曾经指出:办一所学校同办一家工厂不同,工厂的产品不合格只危害一代人,而学校的产品(人才)如果不合规格,则将危害几代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对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因此,育人先育德,要把德育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3、加强德育工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某些知识,某些技能可以速成,但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人生经验的积累,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是难以速成的。必须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和要求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不断更新旧的知识内容,才能逐步形成。新旧体制的并存,社会上各种新旧思想的冲突和碰撞,市场经济下日益强化的物质利益欲望,使部分学生的行为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利益的驱动,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淡薄,只要求社会对他的尊重和满足,却不强调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保护,不顾他人或集体利益受损害,因此处在社会变革中的学校德育,迫切要求强化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对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几点看法

1、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培养“四有”新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纠正和防止片面重视文化知识传授而轻视思想品德教育的状况,纠正和防止把思想品德课当成“软”任务。在学校,要成立有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而不是象某些人说的那样:德育工作还不是紧跟形势?!上头怎么说,下边怎么做,搞起来是“运动式”,吹起来是“一阵风”,做起来是“常换频道”。

2、面向市场求突破,主动应变求发展。今天,市场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而明天,市场又将是他们驰骋的疆场。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步伐,主动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德育是国家教育方针中规定的“诸育”之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育人的角度看,这是一项首要的工作,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希望在于德育工作者。处于世纪之交的教师,要培养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用现代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最乐于模仿的对象,作为德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师自身的威信,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说理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为此,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应广泛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带头不做,以教师的良好举止去影响、感化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从德育教育的内容上看,必须增加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牢固树立,有很大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运用市场经济这个“活教材”,因人制宜,引导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对前途的设计,应建立在实事求是、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及时修改自己的蓝图,矫正自己的行为,努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现实需求。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仍有一些德育内容存在陈旧老化,缺乏新知识,新观念,不能满足学生在新形势下的需要,这就需要德育工作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使其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如我们要教育学生具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在德育工作中,要有的放矢,应学生之需,解学生之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否则,德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生命力。

再次,从德育教育的方法上看,必须由过去的封闭式、单一式教育变为开放式、多样式教育。一个国家闭关自守,经济活不了,德育教育不开放,效果好不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开放的原则,变封闭德育为开放德育,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的“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到市场中去看一看,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接受教育和形成观点,要比被动地从老师那里接受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第四,从德育教育的目标上看,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把学生培养成谦虚谨慎,勤学守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公正处事,敢于开拓,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一代新人。

3、架起爱心桥梁,沟通师生感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必然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而这又主要表现在老师热爱学生上。爱,就是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灵发生火花撞击。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无数事实表明: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时,学生就会听从教育者的教育,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反之,一个受老师厌恶的学生,就会有抵触情绪,拒绝接受教育或对教育者的教育不当一回事。因而,德育工作者应当满腔热情地做学生的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和生活上以真诚的帮助和鼓励,教师动情,学生才能动心。

4、教师形成整体合力,构筑教育大网络。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办好学校。

首先,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在评价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时应把“育人”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尺码,只有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因而,在教学研究中,应把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当作一项常年的研究课题,要求教师把传授知识与灌输做人道理结合起来。为了调动每个教师育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科都是德育阵地的作用,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应建立以班主任为首,任课教师与其紧密配合的负责制制度,把每个教师都置于德育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群体合力,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荣辱与共”的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大家按照既定的目标去实施教育,按相同的要求统一行动。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之中,把传授知识与陶冶学生情操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高尚精神情操的陶冶。

其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齐抓共管。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跟多种外因相关,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成长过程的诸因素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中心,社会是环境。学校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学生不仅在学校受到影响,而且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上各种负面因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德育工作不能单靠学校的力量,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否则就会出现"5+2=0"的情况,即5天学校正面教育抵不上2天的家庭社会影响,而前功尽弃的现象。因而,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做好共建、共管、共育工作。

5、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校风。新旧体制的并存,各种不可避免的腐败愚昧落后等社会消极现象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除了正面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观外,还应利用学校的环境设计来导向学生的道德认识。经过精心设计布置的校园环境及班内环境,它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如用中外著名科学家的肖像、格言来装饰教室,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在校园里写上学校校风的要求,会使学生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清醒地意识到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而努力使自己的行动与学校的要求保证一致;校园文化环境,象一本潜在的教科书,合理的设计和装配会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育人。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途径,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6、把德育教育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以往的德育工作多是盯着学生的缺点和问题,然后以教育者的姿态帮助学生进步,而不太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朋友身份去帮助他们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多年来德育教育比较强调社会、党、人民对学生的要求,而较少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果使德育要求变成了学生接受的外来之物,并与他们自身的发展对立起来,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因而,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该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它提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度上来看。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投入,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支持德育工作。在教育方式上变单一性为多样性;在教育主体上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在教育态度上变任务性为自觉性;在教育内容上变陈旧性为新颖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德育工作任务。

标签:;  ;  ;  ;  

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