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价值论文_孟艳飞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监护病房的危重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评分;两组每日睡眠时间及住院期间对护士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每日睡眠时间及住院期间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心内科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睡眠,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心内科;不良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58-02

随着在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的增加,使得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临床中,心内科监护病房担负着病人抢救、生命维持的重任[1]。传统观念认为心内科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点为生命维持,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患者对临床医疗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及更细致的要求[2]。为了给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水平的护理服务,本文拟将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中,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3月我院心内科监护病房的危重症患者,分为: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人性化护理。研究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55岁~71岁,平均年龄58.37±15.28岁,心肌梗塞21例、急性心力衰竭32例、高血压17例、冠心病30例。对照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52岁~72岁,平均年龄58.74±16.14岁,心肌梗塞26例、急性心力衰竭34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患者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2)无昏迷、意识障碍。(3)患者自愿加入研究。

1.3 排除标准

(1)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者、其他恶性肿瘤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护理依从性差者。

1.4 常规护理

根据医嘱给予药物干预、静脉输液,执行常规检查,健康宣传教育等。

1.5 人性化护理

1.5.1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作为人性化护理管理组长,选择病房年资高、护理经验丰富、技术能力突出的主管护士作为组员,共6名。

1.5.2小组成员培训 (1)理论培训。首先让外院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心理学》、《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技巧》等相关书籍进行培训学习。(2)制订护患沟通的细节及方法,对于护患沟通中薄弱环节,应加强管理,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1.5.3建设沟通渠道 以微博、微信等形式,设立护患沟通的桥梁,主动深入面对面与患者交流等,及时解答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于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和提高护士护理的满意度[3]。

1.5.4疾病教育 患者遭受着疾病对身体造成的折磨,加上手术带来躯体上的疼痛,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不良情绪,护士要仔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康复方法,告知患者只要根据医生医嘱就能逐步改善病情,同时通过耐心的配合及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5]。每日护理查房中,询问每日患者心理变化,对于病情好转者,给予正面鼓励,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给予安抚患者的心理[4]。对于病情出现波动者,护士要让患者树立长期战胜疾病的信念,心理状态从弱势转为强势,开导患者抛去思想担忧[5]。

1.6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评分;两组每日睡眠时间及住院期间对护士护理满意度。

1.7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评分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患者对医疗流程和整体疗效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9]。我院每年需要对大量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发现34%~50%的患者对目前护理流程存在抵触情绪,主要原因与未考虑到患者个性化需求有关[6]。

本文研究中针对上述原因,给予研究组人性化护理,结果发现两组护理前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可以看出通过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从而让患者有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护士工作[7]。还有研究认为通过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可以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有学者收集391例冠心病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建立起护患之间的电话、微信联系沟通桥梁,结果发现研究组通过人性化护理后,患者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同时护士通过主动深入面对面与患者交流,可以及时解答患者疾病中的各项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少疾病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样有学者收集2015年4月—2017年2月心内科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结果发现患者在接受有效人性化护理后,心理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住院时间缩短[10]。还有学者指出通过人性化护理,可以让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及时有效的发现和处理患者心理中的不良并发症。同时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可以不断学习心理护理的相关新知识、新理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焦虑心理。

本次研究还发现两组每日睡眠时间及住院期间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可以看出研究组通过接受人性化护理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认可护士的护理工作,保证心理和情绪稳定,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因此,本文认为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心内科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睡眠,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2):74-75.

[2]罗会.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31):146.

[3]陈荣.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7):199-200.

[4]关健.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6):143-144.

[5]孙贵宏,顾瑞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5):30.

论文作者:孟艳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中的运用价值论文_孟艳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