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云南玉溪 6534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降压治疗期间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均于干预2个月后进行相关评价。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心理状态[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SBP、DBP水平及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BP、DBP水平及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促进血压良好控制。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中医情志护理;血压;心理状态
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长,长期受疾病困扰,致使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研究发现,若机体长期处于高度焦虑、紧张、忧虑等状态,可对交感神经及血压产生慢性影响,亦不利于血压良好控制,进而影响预后[1]。中医认为七情五志过极、思虑过度、精神紧张而化火与高血压疾病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故加强情志调节与护理对血压的良好控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自我院对4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施行中医情志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72.63±9.21)岁;病程7~17年,平均(11.24±3.17)年。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60~85岁,平均(73.01±8.43)岁;病程8~17年,平均(11.33±3.07)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降压治疗期间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中医情志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关注患者诉求,并以热忱诚恳的态度对待患者,达到共情,同时告知患者血压控制与情志调节的关系。(1)辨证施护:a痰湿困阻证,以和顺声调及振奋、激励的语言鼓励患者,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振奋;b肝肾亏虚证,叮嘱患者注意休息,放松心情,为其播放轻快、舒展的乐曲,音量为50~60 dB;c肝阳上亢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态度亲切,选择清新典雅、悠扬动听、节奏平稳音乐,并指导患者通过静坐、静卧等方式加强情绪控制。(2)移情:通过看电视、聊天、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使患者掌握移情技巧,促进肝气疏泄。(3)情志相胜:利用中医情志相胜理论,对于以“思”为盛者予以激怒疗法,以忧、悲情绪为主者实施愉悦疗法,以过喜为主者进行惊恐疗法等。两组均连续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以血压测量仪测量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2)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分值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2]。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 干预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BP、DBP水平比较(x±s,mmHg)
2.2 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群体常见病与多发病,口服降压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长期服用西药副作用大,且患者长期受血压控制不佳影响,致使其负性情绪严重,治疗依从性不高。近年,非药物干预手段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临床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精神及心理因素可能是诱发高血压并导致血压控制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3]。且中医亦提出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所致情志内伤可引起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使血压与情绪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疾病转归,故主张加强中医情志护理,以调和气机,稳定血压[4]。中医情志护理以五行理论为基础,以调和脏腑阴阳平衡、宣泄忧闷、抑郁情绪为目标,并以辨证施护及移情、情志相胜为干预手段,进而促使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对疾病转归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及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情志护理对实现血压合理控制、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中医情志护理通过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痰湿困阻、肝肾亏虚、肝阳上亢3个证型,根据不同证型特点采取不同情志干预措施,同时通过聊天、看电视等移情方式分散患者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力,以“喜胜忧、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悲胜怒”的原则实现五情相互克制,故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血压下降。
综上,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控制血压。
参考文献:
[1] 杨成林,肖斌,熊威伟,等.负性情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21):3205-3207.
[2] 王国飞,徐莹钧.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5):1102-1104.
[3] 高嵋.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7-9.
[4] 刘丹,徐善才.幸福感指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3):245-248.
论文作者:尹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血压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性情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