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史传字词零札论文

中古近代汉语研究

[主持人的话] 本期编发两篇中古近代汉语词语研究方面的文章。

(2)音美学科兼课、占课现象比较普遍,加之音美教师缺乏,势必导致考试学科挤占音美学科,开课不足或开课不规范。

详确的字词考校是正确解读古代文献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汉文佛教大藏经是了解、研究中外古代文化及交流的重要文献资料。近百年来,一批中外学者在汉文佛教大藏经字词考校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极大地还原了文本的原貌,提高了文本的可靠性。但时至今日,汉文佛教大藏经仍存在很多有待考校的字词。曾良等《高僧史传字词零札》选取汉文佛教大藏经中高僧史传类材料,对其中因为古籍俗写、佛教义理、图书目录、用典、梵汉对译等因素造成的字词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文章材料宏富,方法科学,考证严密。其考校成果,对准确理解佛典原意大有裨益,有助于汉文佛教大藏经的整理。

刘曼近年来致力于近代汉语常用词研究,发表了多种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近代汉语“喜爱”义常用词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一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喜爱”义动词“好、爱、欢喜、喜欢”的演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作者视野开阔,从近代汉语扩展至现代汉语时期,从语义场成员嬗变扩展至动词与宾语的搭配,从静态描写扩展至各词语的地域分布变化等。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方法得当,结论可靠,对进一步加强汉语常用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持人简介] 曹小云,男,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辞书学会副会长。

高僧史传字词零札

曾 良,王李夕子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 佛教高僧史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高僧传记往往涉及到古籍俗写、佛教义理、图书目录、用典、梵汉对译等诸多因素,文本语义解读颇为不易。择取僧传若干字词加以考释。

[关键词] 僧传;字词;考释

佛教大藏经中有一些高僧史传,或者一些作品虽不是史传类,但大量引用了史传方面的材料,这些东西很值得我们重视。习读过程中,做了一点札记。为方便说明问题,有的条目涉及跟字形有关的,保留其繁体。这里就其中有关的字词,择数条迻录如下:

湛清澜

标点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八:“肃肃焉,汪汪焉,擢劲节以干云,淡清润而镇地。”[1]177“润”字,《大正藏》校勘记曰:宋本、宫本、甲本作“澜”。“淡清润”三字费解。此文又见于《广弘明集》,对照起来容易找到有用线索。《碛砂藏》本《广弘明集》卷二十二引《还术颂》“淡清润”作“湛清澜”(101/547/b)(1) 本文所引各种大藏经,均在文末注明册数、页码、上下栏。 ,可从。《大正藏》本《广弘明集》引作“淡清澜”(52/262/a),校勘记曰:“淡”字,宋本、元本、明本、宫本作“湛”。四库本《广弘明集》卷二十二作“湛清澜”。按:从形式上说,“湛清澜”是与“擢劲节”对仗的,故知“润”字不可取。我们梳理一下文章脉络,这是描写人的胸襟器量或节操的文字,“肃肃焉”“擢劲节以干云”大概是说松柏一类的节操;“汪汪焉”“湛清澜而镇地”是说器量弘深,应该是用典,《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2]1744《世说新语·德行》:“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髙,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3]2现在说说为什么“湛”字会讹作“淡”?我们认为是跟草书有关。“湛”字,王羲之草书作“”,古帖作“[4]762,与“淡”形近致讹。

劫城穷芥

《宋高僧传》卷一“释义净”条:“起庚子岁至长安癸卯,于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译《金光明最胜王》、《能断金刚般若》、《弥勒成佛》、《一字呪王》、《庄严王陀罗尼》、《长爪梵志》等经,《根本一切有部毘柰耶》、《尼陀那目得迦》、《百一羯磨摄》等,《掌中》、《取因假设》、《六门教授》等论,及《龙树劝诫颂》,凡二十部。”(1页)关于《百一羯磨摄》的标点,这不是一本书,应该是两部书。《百一羯磨》是《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的简称,十卷,义净译;《摄》是《根本萨婆多部律摄》的略称,义净译,又称《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摄》、《根本律摄》、《有部律摄》等。我们看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三,卷首目录称“音《根本律摄》二十卷,或十四卷”,正文标“《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摄》”[9]1624。再看佛教目录文献的引述,《大正藏》本《续古今译经图纪》“义净”条云:“即以久视元年庚子,至长安三年癸卯,于东都福先寺及西京西明寺,译《金光明最胜王经》一部(十卷),《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入定不定印经》(一卷),《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曼殊室利菩萨呪藏中一字呪王经》(一卷),《庄严王陀罗尼呪经》(一卷),《善夜经》(一卷),《大乘流转诸有经》(一卷),《妙色王因缘经》(一卷),《无常经》(一卷),《八无暇有暇经》(一卷),《长爪梵志请问经》(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一部(五十卷),《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一部(二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一部(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一部(十卷),《掌中论》(一卷),《取因假设论》(一卷),《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一卷),缮写进内。”(55/370/b)《开元释教录》则“摄”字写作“律摄”,《开元释教录》卷九:“即以久视元年庚子至长安三年癸卯,于东都福先寺及西京西明寺,译《金光明最胜王》、《能断金刚般若》、《入定不定印》、《弥勒成佛》、《一字呪王》、《庄严王陀罗尼》、《善夜》、《流转诸有》、《妙色王因缘》、《无常》、《八无暇有暇》、《长爪梵志》等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尼陀那目得迦》、《百一羯磨》及《律摄》等,《掌中》、《取因假设》、《六门教授》等论,及《龙树劝诫颂》,已上二十部,一百一十五卷。”(55/568/b)

鍾荼蓼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九:“玄奘不天,夙種荼蓼。兼复时逢隋乱,殡掩仓卒。”[1]204“種”字非,当作“鍾”,表示当、遭逢的意思。《高丽藏》本(58/660/a)、《碛砂藏》本(98/477/b)均作“鍾”。又“荼蓼”一词,辞书中有比喻艰难困苦的意思;它应该还漏收了一个义项,即艰难比喻父母亡逝。“鍾荼蓼”相当于“丁艰”之意,上揭语例即此意,此表是玄奘陈述自己父母早年亡逝,掩埋仓卒之事,希望改葬。点校者以为荼和蓼是草名,故误校为“種”。我们看古籍中有大量类似的例子。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十“释僧彻”条:“释僧彻,姓靳,河东万泉人。性戒肃成,专思出俗,慈亲鞠养,未始遂之。既丁荼蓼,乃遵前志。”[6]769“丁荼蓼”明显是指父母亡逝。谓父母亡后,才得出家。赞宁《宋高僧传》卷六“释神清”条:“暮年鍾其荼蓼,归慧义寺,讲导著述,略无闲日。”[7]121卷十“释光瑶”条:“释光瑶,姓周氏,北京人也。幼鍾荼蓼,都不胜情,誓志出家。”[7]224同前卷十四“秀律师”条:“髫年天然有离俗之意焉。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礼兴律师,讽诵经典,易若温寻。”[7]340同前卷十九“辛七师”条:“及鐘荼蓼,陟屺之痛愈深,虽亲属劝勉,益加柴毁。”[7]489此“鐘”当作“鍾”。《高麗藏》本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贞固律师”条:“年甫十四,遂丁荼蓼,眷流俗之难保,知法门之可尚,爰兴正念,企步胜场。”(58/684/b)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特点,综合考虑性能和经济性等原则后,决定主控制器选取LM3107,副控制器选取LM3106,两机通过LM3400通讯模块进行通信。触摸屏HT6700通过数据线连接到LM3107本体自带的串口上,这样,LM3107可以同时和HT6700、LM3106进行通信。

另外,《汉语大词典》“荼蓼”条的义项:“荼味苦,蓼味辛,因比喻艰难困苦”,举的二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塗离散,百口索然。”宋王禹偁《谢转刑部郎中表》:“伏遇皇帝陛下,祗奉顾命,钦承庆基,荼蓼之情,既遵于易月,蓼萧之泽,遂洽于溥天。”《颜氏家训》的“丁荼蓼”也当是“丁艰”的意思。王禹偁《表》的“荼蓼之情,既遵于易月”正是说新皇帝即位,对先皇崩逝的服丧,“易月”而除。可参《汉语大词典》“易月”条:“古丧礼,父母之丧,服丧三年,自汉文帝始以日易月,缩短丧期,谓之‘易月’。《晋书·礼志中》:‘孝文权制三十六日之服,以日易月,道有污隆,礼不得全,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宋高僧传》卷十四“释严峻”条:“年及十九,应进士举。倏罹荼蓼,思报劬劳,投南阳佛寺。”[7]351“罹荼蓼”即丁艰。《卍新续藏》本《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十八“唐严峻”条作:“年十九,应进士举,以丁父艰,投南阳佛寺出家。”(77/225/b)

纫虎戎印

《续高僧传》卷七“释法朗”条:“洪源远来,传芳馥蕙。君子哲人,英芬是继。朱旄既杖,青组仍曳。纫虎戎印,珥貂狄制。”[6]226校记曰:“印:原作‘卸’,据《高丽藏》校改。”[6]227《大正藏》本校勘记曰:“印珥貂”三字,宋本、元本、明本、宮本作“卸贰貌”。必须注意的是,“戎印”二字,《碛砂藏》本《续高僧传》卷七末附《音释》作:“戎郵:下音尤,驛舍也。”(99/279/b)按:“印”“卸”是“郵”字俗写之讹变。《可洪音义》卷二十七“戎”条:“王求反。”(63/588/b)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卷四《平原路上题邮亭残花》:“云暗山横日欲斜,卸亭下马对残花。”[8]77“卸”字,《全唐诗》作“郵”;另外从题目也可看出当作“郵亭”。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法师于彼国所获大、小二乘三藏梵本等,总六百五十七部,并载以巨象,并诸邮骏,蒙霜犯雪,自天佑以元亨,阳苦阴淫,假皇威而利涉。”[1]2《高丽藏》本《可洪音义》卷二十六“卸骏”条:“上于求反。”(63/551/b)“卸”即“郵”之俗讹。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三“郵駿”条:“上有求反,郑注《尔雅》:郵,道路过也。郑注《礼记》:郵,表也。《说文》:境上行书舍也。从邑,垂声。《传》从缶作‘卸’,音星夜反,是卸马鞍字,与本义乖。下遵峻反,郭注《尒雅》云:马之美称也。骏亦速疾也。《说文》:马良才也。从马,夋声也。”[9]又“纫”应是“纽”的俗写之讹,《可洪音义》卷二十七“虎”条:“上女久反,正作‘紐’。又女珎反,单绳也。”(63/588/b)古籍中“纽”“纫”易混。如《续高僧传》卷八“释昙延”条:“往逢道丧,玄维落纽,栖志幽岩,确乎不拔。”[6]275《碛砂藏》本卷末《音释》:“落纽:下女九反,系也。”(99/302/b)可洪作“落紉”,《可洪音义》卷二十七“落”条:“女有反。又女珍反,悮。”(63/589/C)通过反切,可知“紐”字是,“女珍反”是“紉”字的反切,可洪明确说“误”。从这些现象足见“纽”“纫”俗写易混。《续高僧传》卷十五“释义褒”条:“乃有负气盱衡,傲然乱举,褒为提纽解玦,疎刷神襟。”[6]545“纽”字,《高丽藏》作“纫”。《可洪音义》卷二十七“提”条:“女久反,正作‘紐’。”(63/597/c)根据反切,可知“”是“紐”的俗写。通过以上分析,校为“纽虎戎邮”义长一些。

《法苑珠林校注》卷十四《敬佛篇·观佛部·感应缘》:“时天元嗣历,佛日将融,乃改为大像元年,仍以其处为大像寺。隋祖开运,重斯故迹,又改为显除寺。”[10]480《法苑珠林》诸版本均作“显除寺”。此文字出自《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显除寺”,据《高丽藏》本(58/551/c)、《大正藏》本(52/420/c)《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作“显际寺”。《永乐北藏》本《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卷二作:“隋祖开运,重构斯迹,又改为显际寺。”(143/417/a)按:作“显际寺”是。记述姜明的这段文字,又见《续高僧传》,《续高僧传》卷二九“释僧明”条:“释僧明,俗姓姜,鄜州内部人。……帝用为嘉瑞也,乃改元为大像焉。自尔佛教渐弘,明之力也。又寻下勅,以其所住为大像寺,今所谓显际寺是也。”又《法苑珠林》此段文字末后云:“今属邡州。”则是显际寺无疑,同书后文引《宣师感通记》又有出现:“又问:邡州显际寺山出石像,何代所立?答曰:像是秦穆公所造。……往者迦叶佛时亦于此立寺,是彼沙弥显际造也。仍将本名,以显寺额。”[10]5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精神思想的标杆,是行为发展的“引路人”和文明社会的基础,是我国维护社会关系稳固和我国繁荣昌盛的关键因素〔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多个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思想是社会主义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

《续高僧传》卷十五“释慧休”条:“一闻裕讲,蓥动身心,不略昏明,幽求体性。”[6]532“略”为料量、考虑的意思。《清夜钟》第六回:“一望五六里,风尘中隐隐都有火光,却是敌兵在彼安营。他略得只有边兵犯边,料没个官兵出塞,乘着水草,把马都放了,去了鞍辔,任他嚼草吃水。”[11]185“略”即估量、料量的意思。那么,“略”的语源来自何处?我觉得与“量”“谅”同源。古籍中“量”“谅”通用是不必怀疑的,《古本小说集成》明刊本《铁树记》第十二回:“甘施意欲斩之,真君连忙喝住曰:‘不可。此物虽是害人,今化为僧,量必改恶迁善。’”[12]144《古本小说集成》清刊本《灯月缘》第九回:“恰似枯苗待雨,量那一点点露水,怎济得根中干渴?”[12]232“量”“谅”均可表示衡量、估量的意思。《古本小说集成》清抄本《忠烈侠义传》第六回:“只见那壁厢来了一个厨子,手提菜蓝,走到庙前,不住眼将包公上下打谅,睄了又睄,看了又看。”[12]267同前第廿八回:“只见那渔郎将展爷上下打谅了一番,便道:‘老丈,你可曾听见了,谅这位公子爷也不是说谎的,咱们就定于明日午时,千万千万。在那边断桥亭子上等我,断断不可过了午时。’”[12]956同前第廿九回:“正说之间,忽见有个小童上淂楼来,便道:‘小人打谅二官人必是在此,果然就在此间。’”[12]979“打谅”即打量。《古本小说集成》清刊本《绿牡丹全传》第三十七回:“家岳处有极好的跌打损伤之药,且是敷药,代(待)我速回龙潭取来,并叫老岳前来复打擂台。我如(知)他素日英雄,今虽老迈,谅想朱彪只厮必不能居他之上。”[12]360《古本小说集成》清刊本《补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推开一层,说出大道理来,好的了不得,谅想《看雪》,总要让这一首了。”[12]759《古本小说集成》清刊本《增补红楼梦》第十回:“我们今儿还在这里,看看去罢,谅想再没媳妇在里头弹琵琶了。”[12]281“谅想”即料想义,《古本小说集成》清刊本《雪月梅》第四十五回:“文进谅得里边事毕,即走入公馆门来,便有人役上前拦住喝问。”[12]925同前第四十七回:“汪直见大势已去,量难抵敌,招呼贼兵拚命夺路奔柳塘湾而逃。”[12]984“谅”“量”上古属来母阳部,失去鼻音韵尾,就是“略”。如“商量”或作“商略”,敦煌卷子伯2173《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卷上:“是则诸佛甚深境界,非二乘知。准此经文,岂可下凡,谬为商略。”(8/10)《彊村丛书》本宋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卷三《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略”表示抢夺义时,本字当作“掠”。敦煌卷子伯2172《大般涅槃经音》:“抄掠:下略。”(7/349)打量也有写“打略”的,《古本小说集成》清刊本《红楼幻梦》第三回:“一面说话,细细打畧。只见黛玉面龎丰采,比已前又高了几倍,越看越爱。”[12]104同前第六回:“黛玉复将琼玉细细打畧一番,喜欢的了不得;琼玉亦将黛玉再又端详,更加仰慕。”[12]265同前第十九回:“黛玉道:‘你们把婉妹合雪人的眼角再细细打畧一番就知道了。’”[12]914又第二十一回:“玉钏歪在炕上,一眼望着平儿,细细的打畧。”[12]998料想义也有写作“掠”的,《古本小说集成》清刊本《绿牡丹全传》第五十三回:“鲍自安道:‘凡事预则立,莫要十分大意。倘我等庄门首着人道信与巴九弟,九弟掠我等众人因事而来,推个不在家,只(这)才叫做有兴而来,败兴而归。’”[12]511“掠”即谅、料想的意思。

《宋高僧传》卷三“释悟空”条:“洎年二十九,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文殊矢涅地为亲教师,邬不羼提为羯磨阿遮利,耶驮里巍地为教授,于蒙鞮寺讽声闻戒,习根本律仪。”[7]50按:标点有误,“阿遮利耶”当连读,即阿阇梨。释悟空即车奉朝,据《佛说十力经》序记改写。我们比较下列文字:《大正藏》本《十力经》序记:“洎二十九,于迦湿弥罗国进受近圆,请文殊矢涅地(地移反平声呼,唐言翻为正智。)为邬波耶(唐言亲教师,安西云和上)。邬不羼提(唐言阙)为羯磨阿遮利耶(唐言轨范师,若至四镇安西云阿阇梨,讹略耳),驮里魏(巍屈反入声呼)地(平声同上,唐言阙)为教授阿遮利耶(同上),三师七证授以律仪,于蒙鞮寺讽声闻戒,讽毕,听习根本律仪。”(17/716/a)此段文字,又见《游方记抄》(51/979/c)。

第三,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改进相关制度安排,清除引发非效率投资的政策因素,相关监管机构应该加强正确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会计政策。明确各个管理层之间的职责,使其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力的监督会计信息的披露。

《古本小说集成》清抄本《忠烈侠义传》第十二回:“自己飞身上房,越墙离了寓所,来到花园,白昼间已然步量明白,约畧远近,在百宝囊中掏出如意绦来。”[12]466“约畧”即估量的意思,“约”与“畧”同义复举。“略”使用为料量义,可以见于较早的古籍,《高丽大藏经》第59册《续高僧传》卷三“释慧净”条:“注述之余,寻绎无暇,却扫闲室,统略旧宗,缵述杂心玄文,为三十卷。”(59/159/a)“略”即料理。

引迈

古籍中亦有“”讹作“别”的,《碛砂藏》本《法苑珠林》卷三八《敬塔篇·感应缘》:“育王与诸真人捧塔飞行,虚空入海。诸弟子攀别,一时俱堕,化为乌石。”《法苑珠林校注》“别”字校改为“引”[10]1210,是。校注曰:“‘引’字原作‘别’,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改。”

《法苑珠林校注》卷一三《敬佛篇·观佛部·感应缘》:“中夜,觉有人来奔船。惊共寻视,了无所见,而船载自重,不可更加。虽骇其异,而不测也。列迈利涉,恒先诸舫。”[10]458“列迈”不好理解。此段文字出自《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据《大正藏》本《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作“引迈利涉,恒先诸航”(52/415/b);《高丽藏》本《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作“引迈利涉,恒先诸舫”(58/544/a);《永乐北藏》本《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卷二作“引迈利涉,恒先诸船”(143/393/b)。按:作“引迈”是,义谓启程、上路。《大正藏》本《六度集经》卷三:“时天大雪,绝行路人,国有理家请佛并数千比丘,供养七日。厥心肃穆,宗室佥然,而雪未晞。佛告阿难:‘勅诸沙门皆还精舍。’阿难言:‘主人恭肃,厥心未堕,雪盛未息,分卫无处。’世尊曰:‘主人意讫,不复供惠也。’佛即引迈,沙门翼从还于精舍。”(3/16/b)《广弘明集》卷二七梁简文帝《答湘东王书》:“衡山九嶷,寻应引迈;临岐有叹,望水兴嗟。”此述“引”讹为“列”之由,盖“引”字俗写或作“”,与“列”形近致讹。《法苑珠林》本书也有“引”、“列”相混例,如《法苑珠林校注》卷二八《神异篇·感应缘》:“后有诤起,暠被引禁,官司责问,列辩而答,纸尽事了,如符本契。”[10]878“列”字,《高丽藏》本《续高僧传》卷二五“贾逸”条作“引”(59/439/c);《碛砂藏》本《续高僧传》卷二六“贾逸”条亦作“引”(100/110/a)。

显际寺

目前,江苏实现了与中科院所有应用类研究所和“985”高校合作的全覆盖,转化了中科院氮化物半导体、微电子技术、生物医药、高性能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一批标志性产品。清华大学OLED显示技术、PET/CT、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苏成功转化,带动了新型显示、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自2007年起,每两年分别举办国内和国际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吸引更多国内外大院大所来江苏共建创新创业载体,转移转化重大科技成果。

标点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九:“劫成穷芥,昭昭之美恒存;迁海还桑,蔼蔼之风无朽。”[1]188“成”字,《高丽藏》本(58/654/b)、《大正藏》本(50/268/c)作“城”,《大正藏》校勘记曰:宋本、元本、明本、宫本、甲本作“成”。窃谓“劫城”义长。“劫城穷芥”盖以芥城比喻劫量,芥子穷而劫未尽。上揭语例表示年代久远。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芥城”条:“(譬喻)以譬劫量者。《智度论》三十八曰:‘有方百由旬之城,中满芥子。有长寿人,百岁一来,持一芥子去。芥子尽,劫未尽。’见劫条。《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曰:‘所冀芥城数极,鸟事犹传,拂石年穷,树经无泯。’”[5]1257《大正藏》本《寺沙门玄奘上表记》亦作“劫城穷芥”(52/822/c)。

毗柰耶杂事二众戒经

《宋高僧传》卷一“释义净”条:“睿宗唐隆元年庚戌,于大荐福寺出《浴像功德经》、《毗柰耶杂事二众戒经》、《唯识宝生》、《所缘释》等二十部。”(2页)按:“毗柰耶杂事二众戒经”不是一部书,《毗柰耶杂事》是一部书,“二众戒经”是两部经,分别指《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和《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二众”指比丘和比丘尼。盖这两部经,前者是针对比丘的戒经,后者是针对比丘尼的戒经,故说“二众《戒经》”。我们可比较《续古今译经图纪》“义净”条云:“又至景龙四年庚戌,于大荐福寺,译《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一部(一卷),《浴像功德经》(一卷),《数珠功德经》(一卷),《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呪经》(一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拔除罪障呪王经》(一卷),《五蕴皆空经》(一卷),《三转法轮经》(一卷),《譬喻经》(一卷),《疗痔病经》(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一部(二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一部(四十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颂》一部(五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摄颂》(一卷),《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一卷),《成唯识宝生论》一部(五卷),《观所缘论释》(一卷)。”(55/370/b)

受用三法、水要法

《宋高僧传》卷一“释义净”条:“又别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法》、《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凡五部,九卷。”[7]3标点有问题,这样标点就不是“五部”了。“别说罪要行法”是一部书,当标为“《别说罪要行法》”,或作《说罪要行法》。《大正藏》第45册有义净撰《说罪要行法》,又见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作《说罪要行法》[9]2202。《大正藏》本《开元释教录》卷九云:“《别说罪要行法》一卷(或无‘别’字)。”(55/568/a)《开元释教录》卷十三:“《别说罪要行法》一卷(或无‘别’字),大唐三藏义净撰(新编入藏)。”(55/625/a)

又“《受用三法》、《水要法》”当校为一部书,即《受用三水要法》。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作“《受用三水要法》”[9]2202。《大正藏》本《开元释教录》卷九云:“《受用三水要法》一卷(或云要行法)。”(55/568/a)《开元释教录》卷十三:“《受用三水要法》一卷(或云要行法),大唐三藏义净撰(新编入藏)。”(55/625/b)《大正藏》本《续古今译经图纪》云:“又别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部(二卷),《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一部(四卷),《别说罪要行法》(一卷),《受用三水要法》(一卷),《护命放生轨仪》(一卷),凡五部,合九卷。”(55/371/a)当按此标点,共五部书。

大乘理趣

《宋高僧传》卷二“释智慧”条:“及登海壖,其夹策已在岸矣,于白沙内大竹筩中得之,宛为鬼物扶持而到。乃叹曰:‘此大乘理趣等经,想支那人根熟矣!’”[7]23按:“大乘理趣”当加书名号,指后文的《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正藏》本《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般剌若”条作:“是知《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与大唐国中根缘熟矣。”(55/756/a)《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作:“知《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与大唐国中根缘熟矣。”(55/892/a)《宋高僧传》卷二“释智慧”条后文云:“开名题曰《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成十卷。”[7]23

要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又有关部门制作出多套财务预算方案,在经过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的认真挑选,选择住一套最合理有效的方案。而这套方案需要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去完成的。所以说财务预算管理具有系统性。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团结协作才能把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完成好。如果有一个部门没有将这个财务预算完成好,将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每个部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制定好的企业财务预算计划。企业可以规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对完成好的给与相应的奖励反之对完成不好的部门加以批评教育。这样可以使各个部门更好的去完成方案。

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

《宋高僧传》卷二“释天智”条:“即以其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出《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等六部七卷,沙门处一笔受,沙门复礼缀文,沙门德感、慧俨、法明、恒景等证义。”[7]33按:“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是两部书,当作《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大正藏》本《续古今译经图纪》云:“从永昌元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译《大乘造像功德经》一部(二卷),《大方广佛花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智炬陀罗尼经》(一卷),《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凡六部,合七卷。”(55/369/b)这里详列出六部经名,就可看得很清楚。另可详参《开元释教录》卷九、《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三等均有详列。关于《华严经》的《不思境界分》和《修慈分》,《大正藏》本法藏《华严经传纪》卷一云:“右已上《不思议境界》等经,现本《华严》内,虽无此等品,然勘梵本,并皆具有。固是此经别行品会,为梵品不题品次,不编入大部。”(51/156/a)

勿提提犀鱼

《宋高僧传》卷三“释莲华精进”条:“释勿提提羼鱼,华言莲华精进,本屈支城人也,即龟兹国,亦云丘慈,正曰屈支。”[7]45传中云:“译出《十力经》。”按:“羼”字误,当作“犀”。《大正藏》本《佛说十力经》序记云:“西门外有莲花寺,有三藏沙门名勿提提犀鱼(唐云莲花精进),至诚祈请,译出《十力经》,可三纸许,以成一卷。”(17/717/a)此段文字,又见《游方记抄》(50/980/c)。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三“提堤犀鱼”条:“次都奚反,三音西。非印度言,龟兹语也。此云莲花精进,彼国三藏法师名也。”[9]2243又同前卷十“勿提堤犀鱼”条:“堤音低,犀音西。龟兹国番语三藏名也。《录》自注云:此云莲花精进也。”[9]2339此《录》指《续开元释教录》,《大正藏》本《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下云:“《十力经》一卷,安西三藏勿提提犀鱼译(于安西译),三纸。”(55/769/a)又《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佛说十力经》一卷。右一部一卷,龟兹三藏沙门勿提提犀鱼(唐言莲花精进)于安西城西莲花寺译。”(55/896/b)又《续贞元释教录》:“《十力经》一卷(并序记),十纸。右一经一卷,龟兹国三藏勿堤提犀鱼(唐言莲花精进)于安西译。”(55/1052/a)《宋高僧传》卷三“释悟空”条:“回及龟兹居莲华寺,遇三藏法师勿提提羼鱼,善于传译。”[7]51此“羼”字,据《十力经》序记亦当作“犀”。

阿遮利耶

“略”“料”也是一声之转,《古本小说集成》清抄本《忠烈侠义传》第九十四回:“可怜热热闹闹的渔家乐,如今弄成冷冷清清的绿鸭滩,可见凢事难以预畧。”[12]2938我们再从“撂”字也可悟出,《古本小说集成》清抄本《忠烈侠义传》第一百四回:“不想他已将印信撂在逆水泉内,纔到敝庄。”[12]3280“撂”音料,却从“畧”声。《古本小说集成》明刊本《醒世恒言》卷三十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众人见他自称为大财主,都忍不住笑,把他上下打料。”[12]2259“打料”即打量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明刊本《宵光记》第三出:“舒神臂,敢将徒手料其须。”[13]21这是描写打虎的,“料”即掠、捋的意思。谓“捋虎须”。

掩其莹

《宋高僧传》卷五“释道氤”条:“将知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云也,何君亲而能阻入道之猛别心焉?”[7]97“云”字可疑,当作“莹”字。《韩诗外传》卷四:“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莹。”

念诵仪对御记

《宋高僧传》卷五“释良贲”条:“遗表中进《念诵仪对御记》二卷,以其先进者遂留在内中之故,令门弟子赍之重进。”[7]101按:标点有误。“念诵仪对御记”不是一部书,而是两部书,当标点为《念诵仪》《对御记》。前文有提及:“并《念诵仪轨》一卷,《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同进上。”[7]100两部书各一卷,刚好二卷。我们再看看《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也有明确记载。《大正藏》本《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中:“其表中云:《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昔修撰讫,随表上闻。留在紫宸,未宣中外,访本不获,故阙列名。”(55/758/c)

屈眴布

《宋高僧传》卷八“释慧能”条:“其塔下葆藏屈眴,布鬰多罗僧,其色青黑碧缣复袷,非人间所有物也。”[7]175按:标点有误,“布”字当属上连读。《大正藏》本《翻译名义集》卷七:“屈眴,此云大细布,缉木绵华心织成。其色青黑,即达磨所传袈裟。”(54/1172/a)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九“鬰多罗僧”条:“或云郁多罗僧伽,或云优多罗僧,或作沤多罗僧,亦梵言讹转耳。此译云:上着衣也。着谓身相合,言于常所服中最在其上,故以名也。或云覆左肩衣也。”“屈眴布鬰多罗僧”为以屈眴布制成的鬰多罗僧。《大正藏》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云:“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48/362/b)《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大师”条:“塔中有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缉木绵华心织成,后人以碧绢为里)、中宗赐磨衲宝钵、方辩塑真、道具等。”(51/236/c)

为此,我们需要认识“第一箭”的客观性。生活都有不如意,比如,师生的矛盾、工作的压力、人际的冲突等,不如意其实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我们要学会正视它们。这样,我们对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第一箭”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会多一份坦然,也就可以少给自己制造“第二箭”。

《宋高僧传》卷十四“释道宣”条:“时天旱,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供具。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有老人夜诣宣求救,颇形仓卒之状,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时之无雨,乃天意也,非由弟子。今胡僧取利于弟子,而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7]328这段话中,“涨”字不通。龙王喜水,昆明池水日涨数尺,则不会因此“命在旦夕”,故“涨”字当作“缩”。昆明池水日缩数尺,龙王担忧,乞求和尚加护。四库本曾慥《类说》卷四十二《龙宫仙方》作:“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雨,七日,缩水数尺。”这个故事又见《酉阳杂俎》卷二、《太平广记》卷二十一《孙思邈》均作“凡七日,缩水数尺”;《山堂肆考》卷四作:“凡七日,缩池水数尺。”《卍新续藏》本《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四“唐道宣”条作:“昆明池水,日缩数尺。”(77/99/a)《宋高僧传》此条描写孙思邈救护之后,后文有:“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胡僧术将尽矣,无能为也。”可证前文“涨”当作“缩”字。

轻重仪

《宋高僧传》卷十四“释道宣”条:“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皆译之过,非师之咎,请师改正。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7]329按:标点有误,“轻重”后的逗号当去掉。“轻重仪”即《量处轻重仪》。《大正藏》本道宣《量处轻重仪·序》云:“今约先旧钞,更引所闻,科约事类,录成别件,名为《量处轻重仪》也。”(45/840/a)关于道宣梦神人指示其《轻重仪》中舛误,《高丽藏》本道宣《道宣律师感通录》云:“近以今年二月末,数感天人,有若曾面,告余云:‘所著文翰《续高僧传》、《广弘明集》等,裨助圣化,幽灵随喜,无不赞悦。至于律部抄录疏仪,无足与贰;但于断轻重物,少有疎失,斯非仁过,抑推译者。’”(58/573/b)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也有载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法师亡后,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师有感神之德,至乾封年中见有神现,自云:‘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槃,勅弟子护持赡部遗法。比见师戒行清严,留心律部,四方有疑皆来咨决,所制《轻重仪》,时有乖错。师年寿渐促,文记不正,诖误后人,以是故来示师佛意。’因指宣所出《律抄》及《轻重仪》僻谬之处,并令改正。”[1]223

周五晚,同事们为沙莉举办了庆功宴,我颓然地感受着现场热闹的气氛,心里排山倒海。经理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我有话对你说。”

《宋高僧传》卷十四“释灵”条:“又别撰《轻重诀》,故苑陵玄胄亲覩其文,故援引之以解量处轻重仪焉。”[7]341按:“量处轻重仪”当加书名作“《量处轻重仪》”。

[参考文献]

[1] [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佚名.草书大字典[M].北京:中国书店,1983.

[5]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Z].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

[6] [唐]道宣.续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 [宋]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 [唐]张祜.张承吉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 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0] 周叔迦,苏晋仁.法苑珠林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1] 路工.古本平话小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2] 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古本小说集成[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3] 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古本戏曲丛刊(初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中图分类号] H1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2273( 2019) 04- 0001- 07

[收稿日期] 2019- 05- 1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字发展通史”(11&ZD12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元明戏曲字词关系研究”(17AYY016)

[作者简介] 曾良(1964-),男,江西赣州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王李夕子(1993-),女,山西长治人,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钱立青)

标签:;  ;  ;  ;  

高僧史传字词零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