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推广营造混交造林技术,发展林业,本文利用红锥和杉木进行针阔混交造林、纯林进行试验比较,经过几年的经营管理,抚育施肥、除草,其林木生长良好。造林效果研究表明,杉木、红锥混交造林比杉木红锥纯林造林的林木生长良好,效果显著,可为混交林的营建、林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红锥;杉木;纯林;混交林;造林效果
1 引言
杉木是我国南方的常见树种,用途广,经济效益大.但因其针叶养分含量低,分解慢,林地自肥能力差,加上近年来随着大面积用材林基地建设的发展,长期经营纯林,造成林地肥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生产力下降。因此,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与杉木混交的树种进行混交造林。红锥是乡土阔叶树种的一种,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材质优良,适应范围广,而且凋落物量大,可有效改良人工林土壤,是营建针阔混交林的优良树种。红锥与杉木伴生混交造林可调整林分结构,发挥树种多样性的作用,促进幼树生长,提高林木生长量,能使幼树提前郁闭,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几年来,笔者对杉木、红锥人工造林纯林、混交林不同的试验,栽培的苗木成活率和林木生长效果进行观察,为了解杉木红锥纯林、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土壤肥力,林木生长效果,及时对杉木、红锥人工造林纯林、混交林的栽培技术、成果进行总结。现将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年平均气温19.5℃,降雨量1800mm,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16℃,7月份平均气温32℃,极高温36℃,活动积温7000℃,无霜期332d。试验地的海拔328~359m,坡向东南,坡位属下部,坡度17~20°。土壤为酸性红壤,土层腐殖质层中,肥力中等,pH值为5.8~6.2,立地条件属Ⅲ类地,适宜营造杉木红锥混交林,试验面积3.0hm2。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规划设计
2011年11月下旬,对杉木采伐迹地进行造林规划设计,试验面积3.0hm2(试验1营造杉木红锥混交林、面积1.0hm2,试验2营造红锥纯林、面积1.0hm2,试验3营造杉木纯林、面积1.0hm2)。
3.2 整地造林方式
整地方式采用块状整地,挖明穴回表土,穴规格50cm×50cm×40cm。挖穴时,先将穴面表土挖在一边,再把穴底的土壤挖在另一边,然后把原表层土壤挖回穴底打碎,每穴施1.0kg过磷酸钙与穴中土壤搅拌均匀,再将原穴底挖出来的土壤打碎覆盖在穴面,壅成面包型,这样可使土壤发酵,增加土壤肥力。造林株行距2.0m×2.0m,每公顷造林株数2505株(混交树种造林苗木比例采用1:1,即1株杉木:1株红锥,纯林造林树种分别为杉木、红锥单树种造林)。
3.3 植树造林
苗木来源,由本场自育苗木。杉木苗木规格:苗木平均高45cm、苗茎平均粗0.4cm;红锥苗木规格:苗木平均高30cm、苗茎平均粗0.25cm;苗木规格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属Ⅰ级苗木。
2012年春季2月份下旬,下雨天后土壤湿润开始造林。种植时,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先把穴中土壤挖出来,将苗木放在穴中间挺直,再填一层土,把苗木轻轻提拔一下,使苗木根系伸直,让苗木能及时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可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然后分层填土,用双脚踩紧,把穴中土壤填满后,再将穴面放些松土壅成面包型,这样可保持苗木减少水分蒸发,能提高苗木成活率。
3.4 成活率调查
2012年11份上旬,对不同试验地杉木红锥造林的林木成活率进行调查。在不同试验地内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个样点调查成活率,每个样点调查100株,计算成活率,取4个样点的平均成活率。调查结果为:杉木红锥造林成活率99.2%,杉木纯林造林成活率96.9%,红锥纯林造林成活率97.8%。
3.5 经营管理
造林之后,每年对杉木红锥进行除草、施肥2次。第1次在5~6月份间进行,第2次在8~9月间进行。每次除草后,进行施肥,将细土覆盖肥料,以减少肥料蒸发,不会影响肥效。连续抚育除草、施肥3年,随着幼林的生长,施肥量的逐渐增加:第1年每穴施肥0.1kg尿素和0.1kg复合肥;第2年每穴施肥0.2kg尿素和0.2kg复合肥;第3年每穴施肥0.25kg尿素和0.25kg复合肥。到第4年之后,每年除草1次,除草后将杂草放在穴边腐烂,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杉木红锥幼树的生长。
4 林木、土壤调查
4.1 林木生长量调查
于2016年6月份,分别对工区8林班14大班5小班,营造的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试验地进行调查。在不同的试验地林分内,各选择海拔高程高低差别不大,坡向、坡位相同,坡度相似,林木生长均匀:即林木树高、胸径、树冠生长基本一样,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按品字型布设3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25.82m×25.82m。
在不同的标准地内各设4个样圆(计12个样圆),量测各个样圆内的林木树高、胸径、冠幅,计算5年生的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林木的生长平均数值,然后计算每公顷的林木的株数和蓄积量(表1)。
表1 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生长效果比较
二元材积计算公式为:
V杉木=0.00005685D1.825996H1.26105;
V红锥=0.00005276D1.882161H1.009317;
林分蓄积=单株材积×林分保留密度。
4.2 土壤肥力调查
土壤是林木生长的基础,土壤肥瘦决定于林木的长势好坏。对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不同试验林地土壤的调查,选取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海拔高程高低差不多,坡向、坡位相同,坡度一样,土层的厚度相差不大,土壤肥力相似的地段,按品字型各挖出3个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深度40cm(0~20cm、21~40cm),每个调查剖面作为一个样本进行比较。按照调查土壤剖面记载土层厚度、土层质地和结构。然后用100cm3的环刀分层,0~20cm为一层,21~40cm取样,迅速将环刀内湿土装入塑料袋内,带回室内,用烘干法测定土壤肥力(见表2)。
表2 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土壤肥力的比较
5 结果分析
5.1 造林成活率分析
国有林场工区8林班14大班5小班,2012年2月份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试验面积3.0hm2(杉木红锥混交林1.0hm2、杉木纯林1.0hm2、红锥纯林1.0hm2)。2012年11份下旬,对不同试验地的造林成活率进行调查,各设4个样点,各调查100株,取4个样点平均数值计算成活率,杉木红锥混交林的造林成活率,比杉木纯林高2.37%,比红锥纯林高1.43%。这显示混交林的造林成活率,比纯林的造林成活率高。
5.2 林木生长分析
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造林试验面积3.0hm2,经过5年的经营管理,于2016年6月对试验林的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调查可知: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比杉木纯林、红锥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好、林分生长量高。从表1可以看到,5年生的杉木红锥混交林的林木枝叶茂密,林地内地表层枯枝落叶物多,杉木红锥混交林内平均温度分别比杉木、红锥纯林高2.90℃、3.45℃,相对湿度大2.53%、1.25%,每公顷郁闭度大50.00%、20.00%,每公顷株数杉木红锥混交林的株数比杉木纯林多3.85%,比红锥纯林多1.40%,平均树高大9.26%、3.51%,平均胸径粗10.71%、5.09%,平均树冠大8.00%、3.85%,每公顷蓄积量多25.00%、12.24%。这表明杉木针叶树种和红锥阔叶树种混交,浅根性树种与深根性树种混交,两个树种混交比例合理,相互促进,林木生长量高。
5.3 土壤肥力分析
杉木红锥混交造林与杉木、红锥纯林试验比较。营造杉木红锥混交林、纯林各面积1.0hm2,经过5年的经营管理,抚育除草、施肥,于2016年6月份,对林地内土壤结构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显示:杉木红锥混交林比杉木、红锥纯林林地的土壤容重分别重2.00%、1.00%,土壤养分N、P、K含量分别大19.87%、10.00%,4.76%、1.54%,11.85%、4.76%,速效N、P、K含量分别大8.04%、4.31%,16.67%、6.52%,5.17%、3.39%,有机质分别大48.57%、19.44%。通过试验分析表明:杉木红锥常绿树种混交造林能有效改良林地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证明杉木红锥人工混交是改造杉木低产林,改良林地土壤、防治地力衰退,改变林地的生态环境及扩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种植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在适宜区进一步推广营造。但混交林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与造林密度、混交模式和立地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且随着林木的林龄增加而不断演变。本研究中试验林的林龄较小,研究周期短,而且混交模式单一。因此,红锥与杉木混交后在不同混交模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还需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青天,余婉芳,毛寿评.杉木、红锥混交造林试验[J].绿色科技, 2010(8):70-72
[2]罗明永.杉木林下套种红锥效果研究四.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18—219;222.
[3]蔡长福.红锥与杉木混交造林初期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7(3):103-105
论文作者:刘群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杉木论文; 混交林论文; 土壤论文; 林木论文; 成活率论文; 树种论文; 肥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