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_彭利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_彭利

彭利(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明威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1-0068-01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目的是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课,让学生去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并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性。适当地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技术手段,通过音乐、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综合信息的直观和生动教学,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被感染,一步一步地体验音乐课堂那种情感和情绪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

新课程标准重视实践,突出体验,鼓励创作,使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欣赏感知、实践和尝试完成创作的过程,避免让学生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所以,音乐教学应该是学生全身心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也是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动手、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实践,掌握教学中的各种音乐难点,才能成功开启智慧盒子。

1.大胆表演,闯过自身难关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生擅长表演也爱表演。然而,可以锻炼的机会较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学生这方面更是缺乏。当教学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新歌时,我试图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运用肢体语言,进行个人、团体和集体等表演。

2.小小乐器,闯过乐感难关

在音乐教学中,乐器教学是更好的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重要手段。在不断探索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兴趣,使用简单的乐器或自制的打击乐器,让学生学习歌曲或节奏,使用简单的叩诊锤模拟雨水沙沙的声音,用响板和木鱼模仿小马跑的节奏,也可以考虑让学生组成小乐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乐感,达到陶冶情操,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目的。

3.“你创新我改编”,闯过知识难关

创新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音乐创作,教师创造性地适应音乐创作,使其主动参与进来,进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口头创作、自编舞蹈、创造歌词等,引导学生通过节奏速度、声音力度、歌词变化等进行创新,使旋律更加优美,歌词和歌曲更有趣、更新颖。

4.增强音乐表现力,闯过最难的一关

有人说,音乐是一幅用心描绘的画,有人说,语言往往无法表达意境,但音乐可以表达。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可以用图片表达;我经常鼓励学生用图片来感受自己的音乐形象图,可以是你生活的一个场面,也可以是你玩耍时的画面……艺术是一样的,有了歌曲和绘画,音乐和色彩的搭配,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欣赏及表达力,使他们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美,表达了绘画世界中的美。

三、尊重学生,鼓励创新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寻找新点子。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声音、动画、高质量的视频激发学生的音乐细胞,使学生的音乐细胞不断活跃起来,调动各种因素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以一种自主探索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创作能力,使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其意志、情感、价值观念也得到提升进步,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

四、注重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五、放手权利,回归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充分解放学生的脑、手、口、眼睛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音乐课更须如此,例如:在讲乐理知识“力度记号”时,教师不必对每一个记号做详细的讲解与诠释,而是先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熟悉的与力度有关的声音。如火车由远而近的长鸣声。一方面可让他们自己模仿,另一方面可通过模仿具体感受到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时我们再向学生出示相应的力度记号“渐强”或“渐弱”,由此,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深刻又清楚,而无须老师用过多的语言去讲。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气息,又能深刻记忆力度记号。让知识在学生积极的主动参与中获得,而不要以太死板的框架去束缚他们,我们要放弃以往音乐课老师唱主角,学生被灌输的旧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老师来配以相应的讲解与引导,让学生自由愉快学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发挥。

六、学会相互激励

赞美他人是交往成功的诀窍。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单独表现行为与在群体中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意识。合唱、合奏作为一种群体行为,同样需要群体各成员相互间积极的互动。在实际合唱、合奏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如果合唱、合奏者中的大多数成员都精神饱满、全情投入,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艺术表现的质量会大大提高;反之就会精神萎靡,表现力低下。因此,学会合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在群体表现中全情投入,以自己的饱满情绪去激发同伴的情绪,同时又善于接受同伴的情绪激发。最终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更高境界,学会欣赏自己又赞美他人。

音乐的织体层次丰富,学生通过合作表现的训练从中感受到“和”的美,领会合的力量,懂得个人与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重要性,还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之情。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音乐无须翻译,用音乐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有它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这种优势,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由此构筑生命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论文作者:彭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_彭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