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观察论文_欧永辉

欧永辉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 423000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感染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3 月至2014年12 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 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因行机械通气而发生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VAP 的几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院内感染率为20.93%,对照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死亡患儿,对照组死亡1 例,死亡率为2.33%,两组患者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发生院内感染及VAP 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

引言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一种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人工生命支持技术,是抢救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等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提高抢救此类疾病患者的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但是,新生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强,对病原菌的侵害抵抗力差,再加上呼吸机具有较大的侵入性,容易损伤新生儿的局部黏膜, 因此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感染率较高。MV 相关感染性疾病包含呼吸机相关肺炎、鼻导管处感染、鼻窦炎及败血症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气道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在为新生儿施行MV 期间对其进行了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显著减少了其发生的几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3 月至2014 年12 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6 例新生儿资料。其中有52 例男性患儿,34 例女性患儿;58 例早产儿,28 例足月儿;出生体重1560g~2600g,平均体重为(2032.8±261.5)g;胎龄为25.3~37.4 周,平均胎龄为(31.7±5.8)周;23 例患儿患有肺出血,18 例患儿患有肺透明膜病,17 例患儿患有缺氧性脑病,12 例患儿患有重度窒息,10例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6 例患儿患有吸入性肺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胎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的95 例患儿均为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将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6 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有30 例男性患儿,16 例女性患儿,20 例早产儿,26 例足月儿,其出生体重为1560-2600g,平均体重为2040.8±247.1g,胎龄为25-37 周,平均胎龄为31.3±6.8 周,其中有13 例患儿患有肺出血,有10 例患儿患有肺透明膜病,有9 例患儿患有缺氧性脑病,有6 例患儿患有重度窒息,有5 例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有3 例患儿患有吸入性肺炎。将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9 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中有29 例男性患儿,20 例女性患儿,33 例早产儿,16 例足月儿,其出生体重为1480-2690g,平均体重为2061.8±264.1g,胎龄为26-39 周,平均胎龄为32.0±7.1 周,其中有15 例患儿患有肺出血,有12 例患儿患有肺透明膜病,有11 例患儿患有缺氧性脑病,有5 例患儿患有重度窒息,有4 例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有2 例患儿患有吸入性肺炎。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原发性疾病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选取我院2012 年2 月-2014 年3 月期间骨科住院部收治的84 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48 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8.3±3.5)岁;受伤原因为跌倒摔伤35 例,交通意外伤26 例,陈旧伤复发11 例,高空坠落伤7 例,其他伤5 例;受伤时间为2h-6d;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将其分为I 级59 例,II 级25 例;骨折Garden 分型为 型11 例,型 33 例,型40 例。

所有患者均在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研,排除粉碎性骨折、有麻醉禁忌症、其他生命体征不稳的危重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42 例与采用骨折内固定术的对照组42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Garden 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在两组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性护理,为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VAP 的几率及死亡率。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一般护理注意远红外线治疗台的温度调节,使患儿体温维持于 36℃~37℃之间。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每2h 翻身,随时更换湿污的衣物,每天用生理盐水擦洗双眼,必要时用红霉素眼药水点眼2~3 次/d。注意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患儿血糖调节输液速度及糖的浓度。

1.2.2 加强病情监测自制ICU 监测表,该表的内容包含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入院诊断及表现、进行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mv 的持续时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时间及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等。由ICU 护理专员将相关监测结果填入该表,并将患儿重要的生理指标采用折线图进行绘制,以便观察。

1.2.3 加强基础护理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一人一物一消毒的策略,规范地采用六步洗手法。注意调节患儿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况。建立人工气道后,口咽部寄生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感染源。应口腔护理 3 次/d,也可局部使用非吸收抗生素防止口咽部及消化道细菌寄生。保持头肩部抬高30°,应用胃动力药可很好地防止误吸致胃食管反流。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始终保持清洁和舒适。

1.2.4 人工气道的管理护理人员使用气囊压力表对气囊压力进行精确的测量,若患儿的痰液粘稠,可将气囊压力恢复至25~30cmH2O,向人工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有效的人工气道温湿化管理,将近端气管温度控制在37℃,将气体的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1.2.5 物理治疗及吸痰管理在为患儿进行吸痰管理时,可将定时吸痰改为适时按需评估后吸痰。保持氧流量在10L/min,有效分离呼吸机及人工气道,向患儿的气管内滴注0.45 的氯化钠溶液0.3~0.5ml,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气囊连接,充分检查通道的气密性,均匀地挤压呼吸气囊,保持MV 的潮气量在正常潮气量的1.5 倍左右,挤压6-8 次后由另1 名护士进行操作,对痰液进行缓慢抽吸,抽吸时间为10-15s。

1.2.6 呼吸机的管理将呼吸机的管道气道湿化温度调节为37℃,应及时倾倒冷凝水,保持集水杯在低水位,减少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的产生。气道湿化液和湿化器内的液体必须无菌,24 h 更换 1 次呼吸机装置(气路管道),复苏气囊消毒好备用,一次性物品绝不重复使用。

喉镜、吸痰器、婴儿暖箱等所有医疗器械均要彻底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并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由专人负责检查保养登记1.2.7 拔管护理尽早拔除患儿的气管插管,逐渐减少镇静剂的用量直至停药,评估患儿是否具备撤机或拔管的条件。在为患儿拔管后,正确地为其使用辅舒酮等气雾剂进行治疗,以减轻喉头水肿。应尽量避免为患儿拔管后再次插管。

1.2.8 病区的管理严格执行病区的管理制度,减少患儿家属的探视次数,在病区内定时采取通风、消毒措施,保持室内温度为20~22℃,湿度为50~60%RH,使空气中细菌的菌落数<200cfu/cm3,指导患儿亲属在探望患儿时穿好隔离衣、戴帽子、戴口罩、穿鞋套。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VAP 的几率及其死亡率的比较表1 两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VAP 的几率及其死亡率的比较[n(%)]

观察组患儿发生VAP 的几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院内感染率为20.93%,对照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死亡患儿,对照组死亡1 例,死亡率为2.33%,两组患者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注: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疾病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临床实践证实,为患病的新生儿及时进行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缺氧症状,缓解其病情,降低其病死率。在为病情危重的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其可因受到气管插管、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等操作的刺激而易发生院内感染。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加长,新生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会显著下降,进而可增加发生相关感染的几率。据相关文献报道,新生儿的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及进行MV 的持续时间有关,与胎龄无关。可见,减少为新生儿进行MV 的持续时间在降低其发生VAP 几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发生VAP 的几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新生儿进行病情监测及绘图分析可直观地判断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并快速地做出反应;加强对新生儿体位护理、营养支持、无菌化操作等以及对人工气道、吸痰、呼吸机、拔管及病区等进行严格管理,能显著减少其院内感染率及VAP 发生率。因此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发生院内感染及VAP 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袁贵龙.N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5):2015-2017.[2]陈历耄,傅万海,游楚明,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80-81.[3]袁贵龙.N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5):2015-2017.[4]徐群力,耿艳丽.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83-85.[5]赵瑜.机械通气在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循证护理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15-117.[6]钟红葵,周仕丹,张秀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144-145.

论文作者:欧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  ;  ;  ;  ;  ;  ;  ;  

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观察论文_欧永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