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了历史潮流——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潮流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天津师范大学王兰垣、余金成、王燕京联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论》(以下简称《发展论》),是我接触到的这一类著作的第一本。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笔触,勾画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展示了这一探索的艰辛及其伟大成就。
《发展论》的第一个特点,是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
《发展论》把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山之作,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它所蕴涵的思想,对当前和今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发展论》作者重点研究《论十大关系》的方法论,确有独到之处。他们从研究中认识到,这部著作的形成,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成果,是对前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进行再认识的成果;而这一切都贯穿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它的许多观点源于马列,但又不是生硬地套用他们的某些词句或结论;它提出的建设中国的道路,既不同于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又不同于苏联的道路。所以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从此便正式破题了。
当然,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还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等。他在理论上揭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打破了斯大林曾经确认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完全适应,以及道义上和政治上的一致是苏联社会发展的动力等片面性观点。他甚至提出在帝国主义都被打倒、阶级完全消灭之后,社会制度还要改革的观点。
《发展论》对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拓性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不可磨灭的。这个评价既符合历史实际,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看法。
《发展论》的第二个特点,是写出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
《发展论》从“涂染了空想色彩的社会主义构想”、“对现实矛盾的主观判定”及“‘左’倾理论的形成与审视”等三个方面,回顾了晚年毛泽东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所走的重大弯路的情况,分析了毛泽东20年“左”倾路线形成、发展的原因与后果。
《发展论》的作者们以秉笔直书,表现了理论工作者严肃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他们的目的是“侧重于探索其中的教训,以便把坏事变成好事,使我们从所付出的昂贵的代价中获得补偿”。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发展论》的第三个特点,是写出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同步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大好形势。
《发展论》着重说明了邓小平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竖立起这块里程碑,就使人们容易同“左”的思想划清界限,从而向改革开放的路上迅跑。
《发展论》作者正是这样,以极大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精神,紧贴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多层面、多角度,展开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推动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这一鼓舞人心的画卷,既显示了邓小平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雄才大略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又生动地表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住了实践的检验和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考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论》的第四个特点,是作者敢于直面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所碰到的难题表明见解,并且观点鲜明,不乏真知灼见。
例如,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他们认为,公平与效率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问题。在对公平与效率看法上的分歧,主要出在公平上。这是因为,效率概念基本上属于经济范畴;至于公平,则不单纯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还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意义。从经济范畴来看,公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竞争机会的均等和经济收入的合理。”那种只顾经济收入合理,而置公平在竞争机会上的要求这一决定因素于不顾,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舍本求末的看法与做法,会使全社会的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会形成一种低效率和不公平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单就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态度来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是强调公平,以公平带动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十分赞同他们的主张,而且社会生活也一再证明着这一点。
又如,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问题。他们认为,两个文明并举的“关键,在于能不能从物质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中发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道德的培育不仅仅靠外部的教育灌输,而且应成为经济生活的内在需要。应当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集体主义这样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的内在需要”。在这种市场经济运行中,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为了达到这种一致性,作者认为,应建立这样一种市场运行机制,即“‘败者之败,胜者也将受其累’,‘胜者之胜,败者也将受其惠’”。这是私有制市场经济绝对做不到的。
再如,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作者遵循马列主义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地从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等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搞经济一定要重政治,学政治,讲政治。这是不容置疑的。
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可移易的客观历史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它必然会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论》,可以说是纪录这一历史潮流的一部纪实性理论作品。它的问世是值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