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 内科 4304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11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7例,应用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82.46%,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病理评分、内镜评分、大便次数、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8.77%,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中西医;溃疡;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又可称之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高发人群为25~45岁的青壮年人,高发部位为大肠粘膜以及粘膜下层,并可累及远端结肠和直肠。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脓血便、黏液、腹痛、腹泻等,并常合并肝胆、口、眼、皮肤、关节等局部病变或全身症状[1]。本研究将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57例UC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做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114例UC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男25例,女32例;年龄24~68岁,平均(41.97±6.58)岁。对照组57例,男27例,女30例;年龄26~65岁,平均(40.13±7.8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0.25g×24s/盒(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59),急性发作期剂量为1g/次,4次/d;维持治疗时0.5g/次,3次/d。口服泼尼松,5mg×100s/盒(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初始剂量为20~40mg/d,可依据病情增至60mg/d,待控制病情后维持1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中药,以清热解毒、行气化瘀为主,药方为:败酱草、红藤、生薏苡仁各30g,槐花、仙鹤草、地榆各12g,赤芍、木香、栀子、牡丹皮、白芍、黄芩各10g,生甘草5g,黄连3g。水煎服,1剂/d。治疗四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分别应用UC症候积分表、UC病理组织学评分量表、改良Baron内镜评分量表评估治疗后的症状积分、病理评分、内镜评分等观察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大便次数和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3疗效评价 当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显示溃疡基本消失,黏膜呈现橘红色,3次大便镜检均正常时为基本治愈;当症状明显好转,溃疡面明显缩小,粘膜基本恢复正常时为显效;当症状有所好转,溃疡面有所缩小,肠粘膜存在假息肉或轻度炎症,大便镜检白细胞和红细胞总数不足5个时为有效;当症状无好转,溃疡面无减少,大便镜检白细胞和红细胞总数多于5个时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7.0分析,计数、计量资料( ±s)间差异比较分别应用x2、T检验,P<0.05时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82.46%,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4.2544,P<0.05)。见表 1。
2.3 两组大便次数和治疗时间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的大便次数、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免疫反应、遗传易感、精神因素、环境变化、外源物质所致宿主反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常应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等西药治疗,虽效果良好,然而无法长久控制病情,治疗后易复发,并且治疗时间久,治疗费用高,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患者的治疗耐受性较差,从而增加病情复发几率,致使迁延难愈[3,4]。该病属于中医学“脏毒”、“肠风”、“泄泻”、“痢疾”之范畴,病因分为:肝气乘脾、湿热滞肠、血瘀肠络、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治疗关键在于解郁疏肝、除湿益脾、活血化瘀[5]。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所用中药方中,败酱草可镇静止痛,并可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抑制脂多糖刺激枯否氏细胞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薏苡仁可化湿健脾,可抑菌抗炎,能抗肿瘤、调免疫,抗凝血及避免形成动脉血栓[7];黄芩可清热燥湿、止血解毒,具有消炎、抗变态反应、抗凝、抗氧化、抗癌、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利胆保肝等作用[8];黄连可泻火解毒,可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9];仙鹤草可抗菌止血,可加快血液凝固,增加血小板数目,改善结肠平滑肌痉挛,调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具有抗菌、抗炎、抗寄生虫、抗肿瘤等作用[10];地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消肿、培清养阴之功效,可迅速止血,降低纤溶酶活性,防止炎症渗出,缓解组织水肿[11]。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82.46%,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病理评分、内镜评分、大便次数、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UC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UC,可迅速、有效地改善症状和恢复正常排便,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白佩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13-15.
[2]蒋波涛,张朋,李荣华,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3):7-10.
[3]何小谷.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5,27(5):283-285.
[4]万从容,杜安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北方药学,2016,13(6):78-79.
[5]陈建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3):415-416.
[6]吴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 吉林医学,2015,36(4):674.
[7]贾晨,王红玲.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80例[J]. 河南中医,2015,35(3):618-619.
[8]马绍云.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J]. 青海医药杂志,2015,45(3):62-64.
[9]秦菲,叶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5,21(14):99-101.
[10]冯振仁.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32-34+53.
[11]贾思荣.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0):1138-1140.
论文作者:周双秀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溃疡性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结肠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