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信息化步伐&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乌家培教授_国家信息中心论文

加快经济信息化步伐&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乌家培教授_国家信息中心论文

加快经济信息化步伐——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乌家培教授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主任论文,步伐论文,访谈录论文,国家信息中心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乌家培,1932年生,现任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198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1992-1993年日本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经济数学方法研究》、《数量经济分析概论》、《信息与经济》、《经济信息与信息经济》及《乌家培选集》等。

信息化概念的提出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许多场合及撰写的文章中,都提到了“信息化”这个概念,显然它事关重大,请您就此展开谈一谈。

乌家培:“信息化”概念来源于日本。1967年,日本的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依照工业化提出了信息化的问题。当时,“信息社会”的概念在日本已很时髦。有关人士认为,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而信息化是反映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

我国在1986年也提出了“中国信息化”的问题。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社会信息化特别是经济信息化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搞信息化?

乌家培:它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生产力角度考察社会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可分为手工生产力为特征的游牧、农业社会,以机器生产力为特征的工业社会,以信息生产力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世界技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表明,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是增强综合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我国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及搞活微观经营主体的迫切要求;信息化是实现我国第二次战略转移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要求。

记者: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走的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子,而我国目前工业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应如何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呢?

乌家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若放弃远未完成的工业化显然是失策的,但又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历史的选择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走两者互补共进的道路。

从经济结构的升级看,工业化是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演进,而信息化是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向信息产业主导型经济的演进。工业化过程中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信息化过程中则必须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应以工业作后盾,信息业为先导,用工业化培育信息化,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要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解决好,把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与先导产业的关系解决好。在信息化过程中,努力使现在的先导产业变成未来的主导产业。

信息化: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记者: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并加强当前乃至下个世纪的竞争力,都在抢占“信息化”这一“制高点”。

乌家培:的确如此。今天的美国,信息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早已超过50%,1993年9月率先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也就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整个计划耗资4000亿美元,期限长达20年。之后,日本、英、法等国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以美国的计划为样本,提出了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新兴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在全球的信息化浪潮中,同样采取了相应的动作和对策。1993年底,我国提出了国家经济信息化的目标,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始建设“信息国道”,推进国家经济信息化。

记者:由工业社会的产业经济转向信息社会的产业经济是一种质的飞跃,那么,实现这种飞跃,即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乌家培: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一方面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依靠农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产业的信息化。

所谓信息产业化,首先是指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产业化将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其次,信息产业化指的是信息生产或服务的产业化。信息生产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存储、显示、检索等各项服务,以及信息系统或网络的建设。随着信息生产或服务产业化而兴起的必将是一系列新的信息服务业,它们将带动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并使之有可能成为以智力生产为特征的第四产业。

所谓产业信息化,是指在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设计等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一方面可使这些产业降低消耗、提高水平、增加效益,以至从根本上改变面貌;另一方面还可推动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从而使信息经济早日发育成熟起来。

传统工业信息化进程亟待加快

记者:为什么说改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是我国当前日趋紧迫的任务?

乌家培:我国经过45年的建设,已形成自己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在技术装备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相当多一部分企业仍在使用五六十年代的落后设备,消耗大,效率低,产品的质量、品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工业生产总值中的物耗比重大,知识含量低。因此有必要改变主要依靠投入数量的增长来发展工业的传统模式,要走少投入多产出,主要依靠效率、效益的提高来发展工业的新路子。这就需要大力推广和应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来改造工业。

记者:您对我国传统工业信息化的进程作何评价和展望?

乌家培:近10年,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应用电子技术改造生产和改进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节能节材、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传统工业信息化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钢铁、煤炭、电力、石油资源,创造出数倍于当前的国民生产总值成为可能。

但是,我国工业企业缺乏技术开发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将给企业改变生产和管理的落后状态带来不少困难。因为高科技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效益,作为生产力主体要素的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是高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随着工业信息化的推进,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我国的传统工业信息化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促进工业信息化,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业化的任务。

标签:;  ;  ;  ;  ;  ;  

加快经济信息化步伐&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乌家培教授_国家信息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