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外活动课程绩效评价研究&以“我与化学”活动课程为例_课外活动论文

中学化学课外活动课程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以“我与化学”活动课程的评价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论文,课程论文,课外活动论文,为例论文,我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6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并指出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正是这样一个化学学科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具体的、开放的活动中全面展示化学课程学习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的影响[2]。而基于这样的活动性质,传统的纸笔测试评价不再适用,建立合理、实用、契合评价改革理念的评价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表现性评价是目前国内外教育改革进程中炙手可热的研究项目之一,但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对化学教学过程的表现性评价研究,极少对学生课外实验活动做专门的表现性评价研究。笔者以《意见》为指导,结合“我与化学”活动的理念和目标,参考有关化学教学过程的评价研究,制定课外活动课程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并在开展实践中反思、完善。

      一、课外活动课程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发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评价方法被大量地用于学科课程的教学诊断体系中[3]。斯廷金斯对于表现性评价做出了权威性定义: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也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

      要对课外活动课程进行评价,自然要联系到它作为一种不同于常规学习而追求的独特目标进行。“我与化学”活动课程是展示化学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参与体现学生对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提高科学素养。可见“我与化学”活动课程与课堂教学相比,它特别看重个体从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独特的“学习经验”或“体验”的成长价值。因此,把“表现性评价”界定为教师通过搜集、记录学生在问题探究的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给予评定[4]。这样的评价方式尤为适用于“我与化学”等课外活动课程。

      二、表现性评价的体系设定

      表现性评价重视原始资料的准备和积累。其中资料主要包括过程产品和终端产品。评价的内容和方式重视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即它更关注过程、以质性评价为主。因此,笔者对各评价的具体途径及其所占比例做出了基本的规划,见表1。

      

      最终表现性评价得分由三种具体评价方式的得分按照权重计算得到,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等级评定,80~100为优,70~80为良,60~70为中,<60为差。

      档案袋评价是表现性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本评价体系中的档案袋主要是过程性档案袋,收集的是学生关于活动如何开展、如何优化,以及反思、收获的资料,旨在了解学生的改变和进步历程,尤其是学生的反思和收获对自我成长的促进。

      活动表现评价是在学生完成课外活动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的,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掌握,还关注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态度变化以及价值观的优化。活动表现评价通过“等级量表”进行,在每阶段每次的课外活动后都有及时的反馈。教师不再注重成绩的比较,而是通过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活动论文的评价这一部分的提出,主要是结合“我与化学”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即活动单位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对“我与化学”活动论文进行一次评比。但活动论文的评价,不代表该评价体系对终端成果和获奖名次的追求,相反它体现了对过程的关注、对学生的指导和促进。该评价量表中的各项指标对学生论文书写具有导向作用,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实施

      (一)档案袋评价

      1.设计目录及选择内容

      考虑到中学生对档案袋评价并不熟悉,但课外活动是学生参与实践、发挥个性、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笔者认为课外活动的档案袋适宜使用半结构型档案袋[5]。即教师提供重点的档案袋项目,让学生心中有底,知道活动过程哪些资料要保留,并且围绕主题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努力进取,尽可能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成长历程。最后,再征求学生意见还可以往档案袋加什么东西。这样,给了学生自主发挥空间,可以依据活动开展过程中自己的理解添加档案袋项目,规划呈现形式,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如笔者在实施过程中设计的档案袋目录如表2。

      

      2.制定档案袋评价表

      课外活动课程的档案袋评价,主要有两个目的:①学生通过档案袋资料的搜集和对比,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整;②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对学生成长的情况作出判断,适当地给予激励和指导。

      在整个课外活动开展过程中,档案袋中每个资料的搜集都有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和及时的反馈,其中每个阶段的“实验报告”、“学生研究日志及教师批注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的等级量表”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也通过教师评价和批注,以及师生提问、交流等形式给予了实践方向的引导。这几个部分将在下文中的活动表现评价提到,而这里重点要谈的是档案袋整理完成后的评价。

      笔者参考郑长龙[3]、黄光扬[5]、龚正元[6]等关于档案袋的研究,再结合活动实际情况,设计了档案袋评价表。评价表包括两个部分:①学生的自我反思,主要由开放性的问题构成。如本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有:“我(们)还往档案袋加了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加这些东西?做完档案袋我(们)学到了什么?档案袋里哪个项目完成得最(不)满意?为什么?”这一系列的什么和为什么,推动了学生的反思,使他们成为有效学习者。②对所搜集材料的评分,即分项评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案例中教师除了给出分项评分,还对各项资料的搜集进行定性描述,所以这里的分数不再像纸笔测验评价那样冷冰冰,而是有解释、有鼓励、有互动。

      (二)活动表现评价

      1.提供实验报告模板

      “我与化学”课外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开展实验活动,实验报告必不可少。规范的实验报告模板,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模仿对象,可协助理清实验思路;而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可以引导、帮助实验的开展,避免实践时的手忙脚乱。

      在参考吴冰[7]等的实验设计评价表后,笔者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学习和改进。实验报告模板中除包括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常规项目,还提出了一些新的项目。值得指出的是,其中的“实验装置图”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包括设计能力、画图能力、信息呈现能力等。能够画好实验装置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看图、懂图、分析装置图的能力。当然,这部分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实验报告中的“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部分也是模板的亮点之一,它是学生对实验过程所做的自省和思考。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部分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如发现思维障碍点,也可以根据情况讨论、引导。

      2.学生研究日志及教师批注评价

      “我与化学”课外活动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不仅是认知领域,还有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学生研究日志及教师批注评价是对实验报告的补充和完善,让关注的范围更加全面,让学生的反思更加全面。教师的每一次批注评价也让学生感受到连续性关注。

      笔者结合实践研究设计的学生研究日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该实验课题?这是对课外活动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提出问题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来源、问题的意义。只有有了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才有活动开展的意义,才有知觉激活和探究激活。②实验过程有何感受?这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契合“我与化学”活动理念,即展示“我”心目中的化学,增强“我”对化学的热爱之情。如果教师在其中留意到学生不恰当的负面情绪,也能给以引导,通过调整实验方向、策略,改变实验角度等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化学。③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从收获与不足两个方面反思整个实验过程,不仅仅是实验能力,还可以是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展示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困难能力等等。这就更具有全面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④最后一项是教师批注评价。这部分没有固定的书写方式,主要结合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日志的批阅来进行总结,以鼓励和引导为主。看上去虽然是比较“粗”的评价,其实却正符合表现性评价提出的以质性评价为主的要求。

      3.活动表现评价的等级量表

      在化学教学中,新课程提出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而针对课外活动的特殊目的,宜以质性评价为主,其中活动表现评价是主要的方式。活动表现评价是指通过收集、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的客观综合的评价。“等级量表”尤为适用,它允许评价者更加细化地关注行为表现。

      例如笔者参考了《广州市“我与化学”活动实施指南(实行稿)》(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活动目标部分和张秋彦[8]的等级量表设置,考虑到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内涵,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与课堂教学相比,“我与化学”活动更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体验问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活动表现的等级量表设置应囊括这三个维度,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范围适当扩大、评价权重适当提高,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外活动探究中的自信心、兴趣、科学态度、研究思维、整合和分析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创新性等,如表3。

      

      (三)活动论文评价

      1.活动论文及活动感想

      活动论文及活动感想虽属于终端产品,但是学生根据评价量表修改、结合教师指导意见改进和反思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自我提升过程。档案袋目录中教师只是要求有最终的活动论文、感想,但是学生在不断地改进过程中收获颇多。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提出往档案袋里面增加论文草稿、论文几次修改的稿本等,从而展现在这个过程中的进步。

      2.活动论文评价的等级量表

      《指南》中提出活动论文评审的重要标准是:是否突出化学主题、学生是否真正参与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数据是否真实、所得数据或证据与结论是否有因果关系等。另外,考虑到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更不是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促进反思和发展,所以在论文评价的等级量表设置中还应关注学生的变化、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

      笔者在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活动论文等级量表设计,如表4。将评审标准转化成有关选题、过程性、科学性、真实性、因果性几个评价标准,还关注学生在论文书写过程中的提升,增加了进步和提升、结构和组织、文字和表达的评价标准,另外还针对论文的两个主要构成即图片和活动感想提出了评价标准。

      

      本文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和方法是在“我与化学”活动课程中实践和调整的。考虑到中学课外活动课程的相似性,即注重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该评价体系和方法在其他中学课外活动课程中具有可推广性。

      总之,具有学科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课外活动课程,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性评价体系。教师应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努力建立能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成为有效学习者的评价体系。

标签:;  ;  ;  ;  ;  

中学化学课外活动课程绩效评价研究&以“我与化学”活动课程为例_课外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