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精神一脉相承论文

龙江精神一脉相承论文

龙江精神一脉相承

编辑同志:

我叫张志平,是黑龙江储备物资管理局二三二处党委办公室干部,近日品读贵刊第9期刊登的《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壮美历程》《放歌黑龙江》《让龙江林海成为一道“长城”》《倭肯河畔唱新歌》四篇文章,心灵激荡深受启迪。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展现了龙江7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彰显了父老乡亲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由衷热爱。掩卷沉思,不禁对自身的岗位与责任浮想联翩。

祝国寺在东川区的小寺小庙中间很有威信,这种威信,以及亲和程度,除了政府部门的赋权外,显然还有祝国寺的真诚付出和努力。

我们单位始建于1947年,前身为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物资局第六物资管理处,其职责是为国家储存重要的战略生产物资,满足国防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建处伊始,由于科技水平落后,机械动力匮乏,接发物资大多靠人背肩扛。虽然条件艰苦,但储备前辈迎难而上,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储备精神,潜心研究、反复试验,攻坚克难,在科研领域取得辉煌成果。其中,“棉布梅花码垛法”在《东北日报》刊登。“橡胶梯形码垛法”为国内首创,全国物资储备系统进行推广。他们还攻克北方自然环境不利于存储天然橡胶的技术难题,橡胶储存20年以上不变质,保管经验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研制出“老虎车”“少先吊”等机械设备。但由于科技含量较低,加上物资品种多、数量大,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难题。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多快好省地为储备事业服务,始终是父辈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如今,父辈的愿望早已成为现实,经过70年改革与发展,几代储备人不懈努力,国家物资储备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我单位为例:2006年国家投资兴建了现代化库房及附属设施,安装了高科技安监消防系统,购置了先进的机械运输设备,现已具备仓储物资10万吨、年吞吐量50万吨的能力。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荣膺全国物资储备系统先进基层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青年文明号等殊荣。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浸透着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寄托着父辈们的殷切期盼,也沉淀了厚重的储备文化内涵。

其实,在黑龙江这片沃土上,无论各行各业,血脉里流淌的都是相同的红色基因。那就是,胸怀全局的赤子情怀,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的担当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淡泊名利的豁达品格。这就是一脉相承的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

眼瞅着他们就排到门口了,何东突然站了起来跟权筝说:“我有话跟你说,咱们能出去一下吗?”“马上就到了,干吗出去呀?就在这儿说吧,省得一会儿还得再排队。要不登记完再说?”权筝眼镜不是X光,透视不到何东心里。好不容易鼓足勇气想“真情相告”然后“悬崖勒马”的何东,只好又坐了下来。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也为我们描绘了发展蓝图,吹响了奋进号角。作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的一名职工,我要像总书记所倡导的那样,传承和发扬龙江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在此,并祝《奋斗》杂志越办越好,多出佳作!

读者 张志平

标签:;  ;  

龙江精神一脉相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