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陈均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陈均祥

陈均祥

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小榄分局(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小榄分局) 528415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加。作为重要社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在各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导致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了保障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必须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以使特种设备在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但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还存在不足,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诸多原因导致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总量仍居较高水平。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构建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与动态监管网络、加大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宣传、加强与完善安全技术档案与台帐的管理、提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引言

特种设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备,在工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特种设备在使用中具有的危险性,我国对于特种设备采用了特殊的监管模式来确保其运行中的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特种设备的使用量急剧上升,特种设备事故也随之大量发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运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其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监管模式。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环境的稳定及社会秩序的维护,对于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我国特种设备监管体制经过60年来的发展,虽已日趋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职责不清的现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涉及政府、企业及社会等方面,责任主体在于企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在具体执行实践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一些做法仍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职能越位、错位现象。企业虽然在安全责任书上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但并未将其落到实处,企业内部人员诸如管理人员、专职安全人员以及实际操作人员的相关责任并未加以明确,企业仍习惯于将监管工作交给政府。新闻舆论对于安全监管部门责任的过分强调无形中也加重了监管部门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这些工作定位的模糊性,客观上形成了政府及检验机构“保姆式”的全程监管方法,淡化乃至替代了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从而削弱了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2.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是制约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因素。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使用者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的30日内,应当向设备所在地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将合格证置放于特种设备醒目标志。但目前特种设备“没户口”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特种设备的使用者对特种设备的概念模糊,不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在未办理使用登记证和未履行报检手续的情况下,非法安装使用一些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单纯地以为只要是经过国家质检机构检验合格的即是完全安全的特种设备,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再者,受市场经济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特种设备使用者在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重使用轻管护,重产值效益轻维修,对于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认识存在侥幸心理,对于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规范、定期质量检验等工作都不够重视,使得设备超负荷运转及严重磨损,降低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年限,客观上也为安全监察工作增加了难度。

3.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技术档案及台帐的不规范

特种设备管理台帐和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维修、改造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有些企业未按《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和规范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与台帐制度,使用单位在改造、大修过程中,对涉及设备的结构、性能阐述、安全部件等方面情况在技术档案中未加以体现;特种设备自行检查记录、日常维修保养记录不完善,运行保障与事故记录缺失;安全技术档案中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救援设备、救援人员、救援物品配备缺失,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各独立核算子公司技术档案不规范,有的企业本部甚至没有统一的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资料及汇总明细等;特种设备划拨流转、折价售卖过程中,变更注销手续没有跟进,导致特种设备资料与设备不对应,设备状态不清晰;针对部分进口特种设备,其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均未采用中文,这些都给建立台帐、存档、使用及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但目前的状况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数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特种设备的需要;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未取得相应的管理资格即上岗,在管理工作中不知道“管什么,怎么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或个人)将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寄希望于取证前的考核,对当地质监部门及企业内部的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只求拿证不求实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流动性强,安全管理工作经常出现盲区、断篇现象;作业人员不遵守《安全法》及企业内部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普遍;安全管理人员屈从于企业经济效益,弱化安全管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直接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护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作为重头环加以关注。

1.构建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与动态监管网络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涉及多个环节,从生产制造、组装安装到使用、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监督管理,且每个环节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此需要专业的监管、检测及评估部门对应管理,构建稳定的、完善的特种设备监管网络。政府监管方面,应强化安全监管责任主体意识,实行特种设备执法考核责任制,遵循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能力。使用单位方面,要明确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落实其安全主体的责任界限、措施与使用要求,严格执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要求》的相关规定,明确登记、使用、维护和检验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方式与要求,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及制度体系。检验检测机构方面,应明确检测责任主体意识,理清检验属性。建立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安全监管网络,将生产、使用、检验、法律等方面的监管融为一体,将安全评价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安全服务体系有机结合,方能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有的放矢,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2.加大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宣传工作

安全意识淡薄是制约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因素。为此,特种设备的使用、监管部门都应从思想上、制度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各尽其责,齐抓共管,通过主流媒体如一些报纸刊物,开辟专栏,选用典型因特种设备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为例,警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深入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此外,也可利用法律法规颁布周年等活动或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如“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节日,采取舆论媒体公告、事故案例分析、警示图片展示、重点监管单位例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宣讲活动,并设立咨询台,接受群众的咨询与疑问,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辐射到每一个寻常百姓身上,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生命,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良好氛围。

3.加强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与台帐的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5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内容主要涉及特种设备设计文件、使用维护说明及安装技术文件、定检记录、定检自行检查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登记表的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每台独立成册,按类别存放,随时记录。对于不全的安全技术档案不予验收,并要求进行补充与考核。档案管理部门也应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改善档案保管环境和物质条件,全面配置防火、防盗、防霉、防蛀、防潮等安全保管设备,设立专柜、专题进行保管与存档,以区别于一般的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并接受企业本部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指导。台帐主要包括特种设备管理台帐和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检验业务台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务管理台帐,将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按其属性、类别系统地记入台帐。台帐应详细记载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注册登记

牌号、安装具体位置和检验日期等具体内容,以便于日常查阅。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检验机构也应根据辖区内设备分布情况,做好设备调查、统计、盘点工作,建立规范的《特种设备统计台帐》,将注册登记特种设备的原始参数记入台帐,随时掌握单位名称及设备变更情况,以便日常的监察与定期检验。

4.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素质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是特种设备监督部门一项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涉及人民生命财产与社会安全的重要工作,监管工作的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业务性、责任性等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与作业队伍。为此,特种设备监察机构要依法加大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监察执法力度,对于安全机构的设置、持证上岗人员的配备、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的管理、各项特种设备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注册登记申报检验等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作出责令整改或处罚措施,提升监管人员的执法能力。同时,加强基层监管单位之间以及监管单位同企业部门之间的多层次交流,使其政策、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则应强化资质认证,各专业机构应在法律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内部资质,形成系统的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体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也应重视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及交流,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开展对各级、各类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官方培训与企业内部培训,要求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与安全操作规程,严格实行量化考核与奖惩制度相结合的办法,提升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实际操作水平。各专业培训机构应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与开拓创新的思想引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不断创新培训的手段与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切实保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国栋.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思索——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J].宏观质量研究,2013(2):36—43.

[2]王挨乐,武雁鸣.浅谈如何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J].内蒙石油化工,2015(2):79-80.

[3]李付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58-61.

论文作者:陈均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陈均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