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严陵镇城北中学 威远 642450)
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一年级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自身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这不仅仅只是语文学科才应重视常规训练,数学学科同样应重视。下面浅谈自己在数学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好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1、教会学生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筋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筋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读,会说。
人,一张嘴巴,两只耳朵,所以应该先学会听。会听:就是听要入耳,如果是听而不闻,那就等于没听。学生在听讲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并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听,不仅要听老师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这里的“听讲”我认为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要集中精力,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任何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并能熟练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易分神,情绪也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以鼓励表扬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该怎样听课,杜绝过激的惩戒方式,甚至可能会造成负面效果。如表扬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等,如:今天上课小丁同学(化名)表现真好,做的特别端正,老师今天要好好表扬他,并在他的书上加个“优”。从而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二是课堂上,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同时,要求学生在看时要集中注意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一是看老师的板书,老师在板书步骤方法时,要在学生看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目的的看。二是看课本。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
会想:首先要让学生肯想,老师每提一问,每位学生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这时老师要及时点拨,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回答对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人民币中,笔记本1元,卷笔刀2元文具盒10元,钢笔5元,问:10元钱能买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好,这时那些这样不想、不听的同学也集中精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会说,能促进前者三会。我的做法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对于学困生,他们胆小,语言表述能力差,教学时应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如:你能把他的说法重复一遍吗?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三两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总之,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同时,学生能说的,教师切莫代言。第三、要给学困生发言权,特别是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不会听,不会想,也不会善于思考,所以自然就不会说了。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时,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操作制做风车,圆筒,剪图形等,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尤其是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
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中合作学习、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表面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数出100根小棒,10根捆一捆,你有什么方法又快又好的数出,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好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对学生解题训练要求要高。由于少,学生感到不难,不难,就乐于动脑并认真去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课堂作业是在课堂上新授的知识学完后当场完成的作业,以此考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做作业要字迹工整,尽量在课上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拖拉作业,如遇到难题或当堂课没有听懂而不会做应当主动请教老师,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教师每天上课留10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作业,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书写会规范,计算会更认真。
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以课堂训练为契机,以课堂训练为规范,让我们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给他们一份创造美丽人生的力量,从课堂教学训练开始。习惯成自然就好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他们一生。
论文作者:廖婉如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老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会说论文; 数学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