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的生成诱因与破解思路论文_杨扬

我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的生成诱因与破解思路论文_杨扬

——基于对大学生就业特征变化的分析和研究

杨 扬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210003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阶层固化现象逐步成为一类社会突出矛盾。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对其的影响不可忽视。城乡、地区、行业差别作为产生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造成了种种危害。可以看出,对于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的破解从根本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人尽其才”的公平性基础。同时,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为此,应从教育模式、分配制度、职业准入制度等多个角度着手,逐步破解社会阶层固化现象。

【关键词】就业难 社会分工 全面深化改革 职业公平化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到来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在文化水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10.23年提高至10.8年,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俯拾皆是的现象将更加突出。社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重要社会现实问题。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级劳动力市场中,还存在种种不公,其中城乡、地区以及行业差别矛盾最为激烈。西北部偏远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同北京、上海、深圳等高收入城市相比,教育资源以及教育重视程度仍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行业差别对待心理,导致了不同阶层出身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可选择范围有巨大差别。家庭背景好的大学生毕业后更多倾向于进入公务员或金融类、IT类等高薪行业,而家庭背景较为不利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持续走低,相当一部分从事了低收入行业,而此类行业在社会中被普遍认为是社会下层职业。因此,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流通不畅导致的代际传播效应,令家庭背景不利的大学生难以顺利达到阶层跃迁,无法充分实现自身价值。长此以往,就造成了社会阶层固化。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的种种危害,是根源性的,更是全局性的。

一、社会分工固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动力

马克思曾指出,分工从最开始的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到后期由于天赋、环境等因素产生的分工,是自发形成并且是偶然性的。分工作为社会产生的标志,也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中有举重若轻的地位。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实质上则是社会分工的固化,将会直接导致生产力的萎缩甚至倒退。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国家政策决定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全面富裕。在改革开放这近四十年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种产业结构加速进行转型升级。2011年年初,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全球第一、对美最大债权国……这些第一都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在数量上的极大优势。然而也可以看到,中国当前面临经济下行的极大压力,也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边缘迈步前行。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纷繁交织的时代,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无疑是格外明显也是致命的。社会阶层固化的存在,使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仿佛遇到了一堵墙,极大地削减了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在发展动力的不足,令就业岗位的流动和扩充被大大限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5年度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数量,比14年同期有所下降。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5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和严峻。

二、长期生活环境及水平不断影响就业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的确,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现象已经逐步显露,相当一部分就业群体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然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家庭环境给就业群体带来的固化思想令他们的就业倾向不断被限制固化。大学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最具活力并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顺利、合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并且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社会一独特现象在于,相同大学出身的不同阶层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观念大相径庭。家庭环境较好的毕业生更多地倾向于金融IT类的工作,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倾向于到国外发展。对比之下,家庭环境较差的毕业生,选择科研类工作的比例大大增加,但更多地还是从事大众所认为的“普通职业”。环境决定心理,心理反映于行为。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事实上,生活环境的固化已经对大学生就业倾向有了较大影响,成为了阻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就业呈现出“找不到、找不好”的特点

社会阶层固化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占总人口少数的社会中上层群体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属于人口大多数的中低等收入家庭,却只享有少数社会资源。本该服务保障全体人民的住房资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公共服务资源,却由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问题在我国尚未完全解决,变成了中低等收入家庭挤得头破血流争来抢去的“奢侈品”。一系列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等也导致了中低等收入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较为淡薄、脆弱,不足以支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少部分有出身优势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家庭庞大的、环环相扣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够在个人喜好的基础上“挑”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而家庭背景不利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却只能在人山人海的人才招聘会递简历,屡屡碰壁,祈祷有单位能“收留”自己而不至于回家啃老。不能否认,确实有极少数家庭背景不利的寒门学子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成为职场精英,真正“鱼跃龙门”改变了自身甚至整个家族命运。但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没有准入通道才是问题所在。也就是说,他们甚至因为没有足够社会资源而无法参与应聘竞争,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不仅工作找不到、不好找,而且即使找到也大多不是什么令自己满意的“好工作”。究其原因,是社会阶层固化所导致的职业准入渠道不畅通。近年来屡遭曝光的“量身定做职位”事件,便是典型案例。用人单位并未明确规定别人不许应聘,但却在应聘条件中加入了各种条条框框,细化到别的应聘者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应聘条件,从而使内定对象“恰好从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在看似公开透明的招聘中胜出。至于内定对象的自身素质,除了“出身优越”之外,似乎也没法保证其有能力胜任这个岗位。真正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却总是在“递简历”的阶段就由于“没有社会关系的单打独斗”而被淘汰,这不仅是用人单位的损失,更是社会高素质人才的损失。

就业不仅是一个社会人立足社会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的选择,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就业的原则应该是“人尽其才”,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能力为社会建设做贡献。《礼运大同篇》中,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壮有所用”,说的就是“人尽其才”的道理。因此,破解社会阶层固化难题,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就业机会,使他们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

论文作者:杨扬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  ;  ;  ;  ;  ;  ;  ;  

我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的生成诱因与破解思路论文_杨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