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资源论文,开发利用论文,山水论文,风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风景是旅游资源的精华和主体,山水风景作为风景的主体,在旅游开发中既是主要的观赏客体,又起到风景总特征基本骨架作用。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以山水风景观赏游览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旅游活动的基本形式。文章着重对山水风景旅游资源的综合配套开发、山水文化旅游开发及山水风景旅游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山水风景 旅游资源 开发
1 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是构成现代旅游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因此,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旅游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1.1 旅游资源与风景
关于旅游资源的含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地理学家郭来喜在《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一书中指出: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和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部分。
对风景(Scenery)含义的解释,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的看法各异。从地理学角度看,认为风景是地理景观的一部分。是由自然的山、水、花、木、变幻的天气和人文建筑、文物古迹,以及民族风俗等在时空上形成的艺术综合体。风景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人们不仅从中可以索取物质产品,而且更重要的是用它来满足人们休养、欣赏、娱乐等需要的精神产品。[(1)]由此可见,风景是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综合概念,它作为自然、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现象,与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笔者认为,从旅游角度看,风景和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一般认为,旅游资源涵盖了风景,风景是旅游资源的精华和主体。
1.2 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山水是自然环境景观的泛指。狭义的山水往往指地表的山河形态。显而易见,山水是构成天然景观形态的基本骨架,是风景总特征出现的背景和基盘[(1)]。因此,山水风景(Landscape)作为风景的主体,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既是主要观赏客体,又处于风景总特征基本骨架的重要地位,起着关键的作用。
人类旅游的发展史可以说也是一部山水风景旅游史。旅游既是始于对山水风景的游览观光,也是随着山水旅游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国数千年浩如烟海的古代旅游地理文库中,绝大部分都是描述祖国锦绣山河、揭示大自然壮美为主的山水游记珍品[(2)]。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旅游项目开发也随之不断深化和拓展。尽管如此,以游览观光为主要目的的普通观光旅游仍然是当地旅游活动的基本形式。根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不完全统计,这一大众旅游市场一般要占旅游者总数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90%[(3)]。在我国,观光旅游,尤其是以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为主导层次的山水风景观光旅游,在旅游开发中占重要地位,国家旅游局继1992推出中国旅游观光年之后,1993年又推出山水风光游,吸引了成千上万中外观光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公布的三批共119处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绝大部分都属游览观光型风景名胜区,其中除八达岭—十三陵等少数9处以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外,其余110处都是以山水风景游览观光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观光旅游之所以占重要地位,除了原先“一统天下”的悠久历史和雄厚基础外,还在于观光旅游在现在和将来仍然是大众旅游者最稳定、最基本的需要;与此同时,观光旅游也还存在着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尤其是目前绝大多数游人还很难涉足的极高山、冰川、火山、沙漠、沼泽、海底、极地等领域,均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奇异、秀美的山水风光,返朴归真的原始自然环境,对大多数旅游者,尤其是都市旅游者来说仍极具吸引力,观光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 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若干问题的探讨
如前所述,山水风景旅游开发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同时还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前景。为使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永续利用,山水风景旅游长盛不衰,取得更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有必要对以往山水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一科学的总结,并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解决好如下若干问题。
2.1 克服单一经营思想,做到多层次综合配套开发
独特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原则,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在风景旅游区,一种能吸引人的奇特旅游资源被发现开发后,如果仅仅只有一座峰、一个溶洞、一处瀑布或几棵陈年古树,那么旅游者仅能观赏享用到一种单一的产品,可供游览观赏的时间太短,只能一瞥而过,影响旅游开发价值。所以应当以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主,外延扩展,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开辟多种相关观赏游乐项目,使其发挥多方面的旅游功能,以适应现代旅游不同层面的游客,多层次旅游活动的需要。这样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然成倍增长。例如,自古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的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原因,开发建设欠帐太多,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到崂山的游客只能进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擦边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崂山旅游事业的发展。1989年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提出了新的开发战略:以崂山主峰开发为导向,以建设度假村和其它旅游服务设施为重点,以开发新景点为呼应,开辟陆上公路、海上游览、空中索道三大循环线,规划“风景区大穿插,游览区小循环”的线路。先后投资72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使整个景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陆、海、空立体发展的格局。1989年至1994年共接待中外游客900多万人次,创汇82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①a]又如国家风景名胜区黄果树旅游区,为了不断丰富和更新产品,近两年来又在天星景区建成了吊篮式索道,开设了空中飞车特技表演,还投资安装照明灯饰、加宽游览道路,并全面进行绿化整治成为全天候的旅游区吸引游人过夜,延长客人停留天数,效益成倍增长[①b]。而景色的雄伟壮丽不在黄果树瀑布之下的我国水量最大的壶口瀑布旅游区,目前仍处于单一产品开发状态,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其效益则远在黄果树风景区之下。再如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区,目前以现代化电站奇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为单一的参观电厂,年接待游客仅7万人左右,且其中的3/4属不过夜一日游,很难成为旅游热点,效益不高。因此,其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如下开发构想:借助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的知名度,依托上下水库和三角山优越的山水风景条件,配置新颖诱人的旅游开发项目,创造自然山水意境,激发游客兴趣,实行有序分层开发,将其建成以现代化水电高科技和优美湖光山色为特色,具科学考察、观光游览、避暑度假、登山探险、赏雪观花多功能的旅游度假区[②b]。
2.2 系统挖掘山水文化内涵,丰富提高旅游活动层次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文化内涵体现在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体上。显然文化内涵也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所在,愈是文化内涵丰厚的旅游资源愈具有开发价值和生命力。丰厚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兴旺发达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文化内涵应以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内容。对于山水风景旅游资源来说,应系统开发包含山水科学、山水美学以及山水附会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应以其形成、发展、变化、类别等科学性内容为主,并多形式、多内容、多侧面、多途径、多手段的反映其多方面的文化内容,充分挖掘其旅游潜能,以充实不同层次旅游者的精神和物质享受,拓展和深化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生命力。也只有将科学道理和艺术感觉巧妙结合,将科学文化知识寓于旅游娱乐之中,其魅力才会无穷无尽。
然而,作为风景旅游主体的山水风景开发利用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普通观光旅游的基本层次,其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和旅游潜能均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显然跟不上现代旅游行为的多层次文化需要。因此,应通过挖掘山水风景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为突破口,促进山水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比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丹霞山旅游资源和文化开发就有巨大潜力可挖。其开发不能总是停留在早已为人熟知的优美山水风光和动人的神话传说层面上,更应突出其为人们还不太了解的一面~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科学文化内涵的探层次开发上。1995年11月,丹霞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主要就是基于其重要乃至不可替代的科研和旅游价值即丹霞地貌命名地,是我国300多处丹霞地貌中面积最大、地貌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野外考察剖面之一;生态演替的典型代表等。丹霞山的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地质地貌发育过程、营力作用表现、自然环境、生态演变等方面不仅为科普教育和开辟科学旅游创造了成熟条件,而且为大、中学生、科研人员提供了教育和科学考察的良好场所[③b]。
诚然,对目前山水风景资源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趋同粗俗、品位低下的附会文化现象,以及与景区整体现象不协调的旅游文化建设偏向,都是要加以避免和纠正的。
2.3 联成大景区,提高知名度
在旅游区星罗棋布的今天,旅游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旅游区的对外整体形象特色和知名度至关重要。山水旅游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一般具有区域性、范围广和突破行政区划的特点,因此开发利用上应注意因势利导、连片系列开发,通过建设大景区树立整体形象,提高景区知名度,迅速上层次、上等级,增强旅游吸引力,扩大市场份额,取得规划效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即为很好的例证。本世纪80年代初,张家界一带神奇的石英岩峰林峡谷被发现后,立即引起轰动,各地争相开发,而风景资源分属不同地方政府管辖:张家界属大庸市,索溪峪属慈利县,天子山属桑植县,因利益分配矛盾,各地争抢资源,各自开发,导致资源分散、资金分散、景点分散,形成不了拳头产品,资源一直热不起来。直到80年代末将整个景区统一成武陵区(属大庸市,现为张家界市)后,迅速制定总体规划,协调开发,很快便以一座融雄、奇、险、幽、野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迅速成为我国旅游热点,效益倍增。广东丹霞山、西樵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的建立和风景区的发展升级都有类同情况。
2.4 山水景观与人造景观配合
按国家建设部文件规定,风景名胜资源(风景资源)是指具有观赏、休息、娱乐、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融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迹、园林、建筑、工程设施、以及风土人情等,均属于风景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尤其是山水风景与人文胜迹的有机整合体,是最具观赏性和特征性的旅游资源客体。风景名胜区按国家建设部规定,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游览、观赏、体验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山水风景与人文胜迹有机整合特征也是风景名胜区的共同特色。“天下名山僧占多”即生动形象说明了这个道理。我国公布的11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可以说都是山水风景与人文胜迹有机整合的典型和杰作。即使在一些似乎纯自然的旅游胜地,也难免有人文因素的渗透。路南石林中既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南天砥柱”等摩崖石刻人工遗迹,还有迷离而美丽的神话传说,把千姿百态的山石造型描绘成一个充满人情趣味和生命活力的游览胜境。因此,在山水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和风景旅游区建设中应重视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合,提高文化内涵和增强魅力,塑造高品位的旅游形象。
2.5 抓住特色,以特取胜
山水风景旅游资源的特色是开发利用的前提,人们常用资源特殊度来衡量其价值高低。资源特殊度是指某一景观景物或某一资源类型,在一定范围内的出现率和奇特程度。特殊度愈高,开发价值愈大。景色鲜明,唯我独真,唯我独有,一经开发,名扬天下。如我国的珠穆琅玛峰、黄山、三峡,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等世界独有资源;丹霞山、武陵源等我国著名景区资源;广东莲花山、从化温泉等省级著名资源等等,都具有相应级别的特殊度和市场吸引范围,因而也具有相应的开发价值。开发利用时应把握好资源特色的程度,切忌任意大或缩小。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区的规划中,就突出其旅游资源的两大特色:地下奇观——亚洲最大(二期工程完成后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和瑶池仙境——广东海拨最高的大型水库,并力争建成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度假区,是比较恰当的。
2.6 优化环境,永续利用
美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业能够持久发展的前提。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为了美化景观,促进人类与环境有机整合,使大自然和文化继承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为旅游事业服务,并做到永续利用,长盛不衰。显然,正确的旅游开发对环境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刺激促进作用。
然而目前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中严重存在的对资源采取“只取不还”、“只用不护”的掠夺性开发和缺乏科学规划、忽视旅游环境保护的短期效益行为,显然与现代旅游发展和人们返朴归真的追求相悖。因此,必须重视开发与保护结合,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划定多层次的保护范围。规划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结构的严密性和生态功能积极性特征,作为载体的景观资源都应该广包兼容,协调有序,使旅游资源开发中创造的旅游环境是人类所有环境中最优雅、最有序、最科学、最协调和最舒畅的组成部分。并以此为契机,逐步促成整个地表环境在更高层次上的优化和人地关系更高层次的有机整合。
2.7 建立旅游开发基金,促进旅游地良性循环
国内外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旅游地会经历一个由起步经盛而衰的演进过程。据K.M.Haywood研究,政府、经济水平、约束性团体的力量、旅游者需要和敏感度、新旅游地的开发以及旅游地间的竞争等7种主要推动旅游地演进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的综合利用,决定了旅游地演进过程[①c]。人们倘若不作出复兴的努力,那么任何一个旅游地终将中途衰落下去。
山水风景旅游地中,自然山水是风景的主体和基盘,且相对稳定不变;人文要素则是可变的。因此,加强其可变部分,使景点常新,适应市场变化,是防止旅游地中途中衰落的重要措施。景区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然不能靠政府拨款来解决。因此,有条件的旅游地可以通过合理留取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建立旅游开发基金,是比较可行的。无经济实力的旅游地,也可与其他部门合作,比如与地方文艺团体联合增加表演内容等方式,既不需固定投资,又充实了景区内容、丰富了景区内涵,还提高了景区知名度,于各方均有利。使古老的山水风景资源地长盛不衰。
3 结语
当今,在以旅游活动大众化、国际化、系统化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旅游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方式不断涌现,传统的山水风光游以及山水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新的挑战。加强对山水风景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其科学文化内涵,加强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提高其开发层次与深度广度,改变目前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方式为全方位体开发方式,以适应现代旅游发展不同层面游客的多层次旅游活动的需要。山水风景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RISM
RESOURCES OF LANDSCAPE
Chen Wenju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Gu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Guangzhou 510400,China)
Abstract
It is considered that scenery is the essence and subject in tourismregources.As the subject of scenery resources,landscape is not onlythe main sightseeing object,but also plays a basic framework role inthe overall scenery features.The sightseeing which takes landscape asthe main part of tourism is still the basic tourism activities at presentand in the future.There are great potentialities in tourism resourcesof landscape.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t industry,new tourism resources are constantly emerging,tourism behaviourbecomes various and gradually rises to higher demand level,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gources of landscape is now facing th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In order to adapt the various demands of moderntourist adtivities,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explortation,deepening,improvement and expans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landscape,further tap its scientific and and cultural intentions,enhance the organicbetween scenery and humane tourism resources,change the simplisticdevelopment way at present into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way,putthe stress on specialities,etc.so as to make tourism of landscape beeverlasting.
Key words:landscape;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注释:
①a 林国华,等,崂山构筑“海、陆、空”立体旅游网络.中国旅游报,1996,1,28.
①b 刘秀鸾,黄果树瀑布推出夜游新项目,中国旅游报,1996,8,1.
②b 陈文君,等.广州抽水能蓄能电站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构想(打印稿).1995,11.
③b 焦湘.自然遗产瑰宝,科普旅游胜地.南方日报,1996,6,13.
①c K.Michale Haywood.Can the tourist-area life cycle be made opertional?Tourism Management,1986,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