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创新载体打品牌 促进文明构和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鼓楼论文,南京市论文,江苏省论文,载体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新阶段城市社区自治建设的新载体、新平台、新品牌。“公民道德引导中心(站)”作为鼓楼67万社区人建设家园的又一创举,现已成为全区创建“星级文明和谐社区”的重要抓手,提升全民素质的有效载体,发展基层社区自治的一个长效机制。
健全组织
2001年初,为了配合宣传贯彻国家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鼓楼区在95个社区组建了一批公民道德观察员。通过近3年的工作实践,成为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2004年初,全区在街道层面成立了“公民道德引导中心”,社区层面成立了“公民道德引导站”,并由区分管书记牵头,成员由职能部门、街道和驻区单位分管领导组成。区文明办主要负责处理全区“公民道德引导中心(站)”日常事务,对区文明委负责。公民道德观察员的成员主要由“五个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和驻区企事业单位代表)组成。
区里还确定每年3月份为“公民道德宣传月”,结合3月份节日多的特点,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联手,并联合驻区院校等单位,拟出方案、进行部署、发出通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
完善制度
通过近几年的践行活动和积极探索,公民道德引导中心 (站)这一载体基本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具体体现为“四个三”:一是落实“三个一”。即每月一巡访,各社区引导站每个月都要组织社区公民道德观察员、积极分子等对本社区进行全面观察巡访,并提出整改意见;半年一小结,每半年街道将集中组织一次观察巡访,并对各社区观察巡访情况进行小结,对巡访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汇总分析,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进一步向区相关职能部门报告;全年一评比,每年对巡访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交流、总结、提高。并开展“双十佳”(十佳公民道德引导站和十佳公民道德观察员)评比活动。二是坚持“三个结合”。即本社区观察巡访与社区之间交叉巡访相结合;集中观察巡访与分散巡访相结合;有组织观察巡访与日常自主观察巡访相结合。三是着眼“三个落脚点”。即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做好社区舆情信息反馈工作;加强观察巡访和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导社区居民的道德行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文明和谐社区的构建。四是健全“三项制度”。即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公民道德观察员学习有关文件和相关的学习材料(部分从网上下载);组织建设制度,加强观察员队伍建设,确保观察员队伍有活力、有能力、有觉悟、有素质;观察活动情况登记制度,对各项活动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发送到区“文明引导网”,为职能部门拟定工作提供舆情资料。
全面推进
“公民道德引导中心(站)”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创建“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工作的新抓手、推动社区自治的新平台,居民参政议政的新窗口,区领导十分重视,并明确提出:必须要在做法上不断巩固、工作上不断推进、方法上不断探索、内容上不断创新、经验上不断总结。
我们主要围绕“四抓”:一是抓硬件。2005年,在街道设置了办公室、社区设置了观察员活动室,对全区观察员统一了制式服装,2006年,专门开设了“公民道德文明”网,对区、街、居实施了网络一体化。二是抓队伍。近两年,区、街、居相继对社区观察员进行整合、组队分片,每个社区设立不少于5名的社区观察员。同时,将相邻的3-4个社区分片,由街道定期组织集中观察巡访活动。现在全区共有观察员480多名。三是抓推进。几年来,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初召开一次全区公民道德工作推进会,下半年在做法比较好的街道或社区召开一次现场会,推广经验、共同提高。四是抓活动。每年区“社区文明引导团”充分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月”在社区开展系列活动。开展以“四德”为内容的一次大讨论和“文明从细微处入手”文明劝导大行动;结合雷锋日组织驻区院校、街居志愿者,在街道的广场和居民小区开展一次为民便民惠民活动;每年底,将这些身边好人好事,制作展板,组织一次图片巡展;联合全区商家、商场、商街广泛开展一次诚信活动。
几年来,区文明办共收集社区观察员巡访信息反馈表 2032份、反映问题1270多件次、建议690余条,主要集中在城建城管、居民素质、老小区治安等。文明办及时将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反馈到相关部门。据统计,针对观察员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或整改达60%、给当事人或社区信息反馈和答复率达95%、社区观察员针对政府解决问题的满意率达 95%以上。鼓楼区通过这一载体,社区的许多事务得到了化解,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
标签:南京鼓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