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材的细微变化把握教学发展趋势_物理论文

分析教材微小变化,把握教学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微小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在收集广大物理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教材编写组对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作了修订。通过对比粤教版教材修订后第13次印刷版本与第8次印刷版本,我们发现这次修订并没有像一些老师期待的那样发生很大变化,也没有像有些老师预言的那样变得接近人教版,而是坚持自己的特色与编制理念,尤其是坚持突出探究性,在微调之下使得这套教材更加完善。微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增加了实验和器材;调整了试题结构;加强物理与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的联系;增强了课本的可读性。找出具体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揣摩变化背后编者的意图,可以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教师个性化地使用教材,用好、用活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加了实验,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

新修订后的教材主要从三方面增加了一些实验。

1.由实验探究替代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如在必修1第一章第六节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的得出,修订前是:由加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不变,由此可知其速度与时间是一次函数的关系。结合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就容易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然后给出图象。修订后如图1所示,将一个直径为D的小球靠着竖直支架A由静止释放,借助数字计时器分别采集小球经过B、C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从而获得小球分别经过B、C两个光电门瞬间的平均速度,即小球经过B、C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这两个瞬时速度是小球在B、C之间运动时的初速度和末速度。从同一位置再次由静止释放小球,通过数字计时器测量小球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完成一次测量。仅仅改变光电门C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多次测量获得多组实验数据。用描点法在v-t图象中作图。此外,在选修3-2“远距离输电”一节中,也是通过实验探究替代了原来的理论分析来得出:输电线路有损耗,有压降。

由实验探究代替理论分析得结论有三个目的。首先,由实验探究代替理论分析得结论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实验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学生习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科学探究方法。第三,强调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石。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为本、为重。

2.增加新的实验器材

如在修订后的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在打点计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计时器的介绍(如下页图2所示),并在该章的第四节中,介绍用数字计时器测瞬时速度的方法。

究其原因,第一,虽然原来教材中没有直接介绍该仪器时,但是在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实验中用到光电门这种仪器,这一变化使得教材前后连贯、系统。第二,用光电门测量物体的速度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方法体现了极限思想。第三,现在物理教学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已经进入了深度整合阶段,实验室需要装配这些新仪器才能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目前,广东省正在推行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在新修订的教材中增加新仪器有利于推进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3.增加了高考必考的实验

修订后,教材在课后练习、章末习题中增加了高考必考的实验。这主要体现有两点:一是原来高考就要求的实验适当增加少量练习题。比如物理选修3-1第二章习题二中的第5题,该题要求学生选出用伏安法测大电阻、小电阻时分别采用内接法电路还是外接法的电路,伏安法测电阻、内接法、外接法是高考电学实验的重中之重。二是增加了考试说明新要求的实验。比如选修3-5第一章习题一第5题,增加了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修订后的教材增加高考必考的实验,除了引导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以外,也使得粤教版教材与广东高考物理科目的考试说明、试题更加一致,有利于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材与高考。

由此看来,物理教学要突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还是从物理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诸多方面考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根基,缺少实验物理就丧失魅力,在物理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多开设物理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要重视物理实验与信息化的深度整合。在高三实验备考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高考实验题,从中找到复习的方向感。

二、调整试题结构,强调物理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

1.按照易、中、难的顺序排列

修订前练习题的排列难易交错:修订后,教材每一节的练习、每一章的习题排列更科学合理,甚至把课后练习中的练习题与章末习题对调,按照易、中、难顺序更科学地排列。变化最大的是选修3-2第一章。确实,试题编排和设问要科学,要有梯度,按照易、中、难顺序排列可以减少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的精神压力,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也提高了通过课后练习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可靠性。

2.删除了个别较难或较简单的习题

修订后,删除了原来个别较难的或较简单的试题。简单的,比如修订前选修3-2第29页练习的第2题、第3题,选修3-5第22页第2题等。较难的,比如修订前选修3-5第15页的例2,第22页第4题等。

较难和较简单的练习题对于学生促进作用都不大,达不到通过物理练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活化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的作用。这也说明,习题教学过程中要抛弃“题海战术”,做到精练精讲,给学生的练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不断进步。

3.在课后练习中增加了简答题和计算题

修订后,教材在课后练习中增加了简答题和计算题数量。以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为例,第13页第2题,第14页第6题,第28页第2题等,都是由原来的选择题改编成简答题的;第18页第6、7题,第24页第6题为新增的计算题;而第18页第4题,第36页第13题分别由原来的填空、选择题改编。

不同的物理试题题型,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对学生提升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作用也不同,各有特色,尤其是简答题、计算题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是其他题型不能替代的。广东从2010高考改革后,物理计算题的数量由原来的5题骤减为2题,在高考中计算题所占比例也大幅降低至36%,简答题则没有在理科综合的试卷中出现。这一变化强调这两种题型,教材的编者希望物理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加重视计算、简答题及其作用。

4.加入了比较有特色的试题

②讨论两球能否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作为物理教师,随着高考和教材的变化,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未来。物理教学应该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服务,实现物理课堂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物理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培养良好习惯,情感得到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物理的学习“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这就要求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判断的意识。培养他们科学思考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于社会而言,现在的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讨论意识,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作出科学决策,这对社会进步意义非同小可。[2]

(2)增加“组合题”。近年来在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计算题中有一类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类题中运动物体会在不同的时空经历多个不同的运动阶段,考查多个物理知识点、多个物理模型,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是难度一般不大,我们姑且称其为“组合题”。修订后选修3-5第一章习题第8题就是2007年考卷第17题,第10题是2010年考卷第35题。后者如下:如图4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b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求:

①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

②物块A滑行的距离s。

高考实行改革后,物理由原来的X科,变成理科综合的三分之一,试题数量大幅减少,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设置“组合题”除了可以在试题数量减少情况下保证知识点的覆盖率。相信这一类试题在今后会越来越得到认可。“组合题”侧重知识的广度,要求学生前后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解答物理“组合题”时,把复杂的运动过程拆分成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逐个击破。要提高学生解答组合题的能力,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重抓基础,让学生掌握“组合题”中的每阶段的“分运动”,并教会学生解答“组合题”的“拆分法”。

针对教材习题的这些修订,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精选试题,优化习题结构,重视计算题、简答题,引入讨论判断题和“组合题”,尽量让学生先练,然后有的放矢地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三、增加了生产生活的素材,强调物理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修订后的教材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加了生活素材。

1.增加了社会发展的一些新成果

修订后在教材中增加了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一些成果。在必修1的第一节中,由我国自主研发,且取得初步成效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介绍代替原来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选修3-2“电磁感应”一章中第23页资料活页栏目介绍了电子感应加速器原理。在“传感器”一章中,在对传感器进行分类时,增加了汽车上各种传感器的插图。

2.增加了以生活为背景的一些试题

在物理习题中增加了以生产生活联系为背景的习题,例如在必修1第三章的习题三中的第4题:塔式起重机(图5)正用钢索吊着重为3000N的预制件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1)预制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个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其施力物体是谁?(2)分别作出预制件所受拉力的示意图和图示。

新课标要求物理课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的变化正体现了这个要求。

四、增加了课本的可读性,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修订前,教材中有些结论留成空白,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填上去,这给学生的预习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修订后,对一些重点结论用粗体字标注出来,公式则用黄色的背景作了强调,让重点内容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此外,教材中也对一些特别难,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做了调整。比如在选修3-2“电磁感应”一章中,把反电动势这一概念由原来的正文“降级”到资料活页栏目。

通过这些变化,修订后的教材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物理教学也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在大力倡导的“以学定教”,在未来物理教学中的将会越来越突出。因为新课改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要估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自己教学的反应程度,然后才会思考如何及时解决他们的学习需要”[3],而“以学定教”离不开学生预习、复习等自主学习的方式。

总而言之,这次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修订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师的认可,其突出探究的理念非常鲜明。虽然本次修订教材变化小,但是也应该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的。诚然,没有一套教材是十全十美的,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知道教材只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个载体,而非唯一的教学资源,更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对话的唯一文本。教师用教材前,要研究教材,要揣摩编者意图。当教材中方法与学校、学生的实际不符合时,教师最好能够寻着教材编写的意图,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找到富有有个性变通的方法,达到“活用教材,用活教材”的境界。

标签:;  ;  ;  ;  

分析教材的细微变化把握教学发展趋势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