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_可持续发展论文

创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评价指标论文,体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取向与原则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设计取向面临多种选择。无论是从经济或是社会的角度、技术或是理论的角度,都必须解决一个前提,那就是用什么样的发展观来设计,用什么样的原则来定位。

1.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取向

传统对外贸易发展观即三个中心论:“货物贸易中心论”、“规模中心论”和“顺差中心论”。其中第一个中心论决定了后面两个中心论。其突出表现如下:(1)规模决定发展。评价外贸的发展,言必出口多少,进口多少,比过去增长多少,评价对外贸易发展规模多,评价外贸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少;对外贸成绩掩盖下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视而不见;(2)顺差决定发展。评价外贸发展就大谈对外贸易地位的上升,世界十大贸易国的排序,或者逆差减少,顺差扩大,而不谈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更不谈进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正负相关关系,对外贸可持续发展中的动态平衡视而不见;(3)货物贸易决定发展。即把货物贸易看成是对外贸易的全部内容。(例如出口贡献度的计算)。评价外贸发展只讲进出口商品结构、商品战略,而不讲生产对流通的决定影响,更不讲投资、消费与外贸发展的关联,对劳务出口、工程建筑承包、卫星商业发射、旅游服务等服务贸易的效应以及“大经贸战略”的效应视而不见。

传统外贸发展观没有跳出贸易本身看问题,就贸易谈贸易。其发展评价指标概括不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全貌,更反映不出其发展规律。创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更新发展观,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着眼,从社会经济整体结构和综合功能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经济目标,以开放、改革、发展为设计基本取向,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规律性。

2.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某些原则建立起来并能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集合。它应该具有科学性、概括性、可行性、导向性和独立性。

(1)科学性,是指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反映和体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而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2)概括性,是指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相对完备,即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当基本反映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而不是无关痛痒的枝节方面。

(3)可行性,是指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这些指标,不能过于复杂,计算所需数据也应比较容易获得和基本可靠。

(4)导向性,是指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引导和推动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5)独立性,是指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当互不相关、彼此独立。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指标体系保持比较清晰的结构,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分析。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经确定应该是相对稳定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但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完善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它将更具科学性和稳定性。

二、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标体系的指标设计

根据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笔者提出以下指标,以求抛砖引玉。

1.对外贸易规模总量评价指标

对外贸易规模总量评价指标可取三个数据,即一定时期的总进出口值(包括货物进出口总值和服务进出口总值,区别于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值)、总出口值、总进口值,分别反映一定时期对外贸易总业绩、出口业绩和进口业绩。这组指标虽然包括传统对外贸易发展观的指标,但也是可持续对外贸易发展观指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这组指标最直接地反映对外贸易本身的发展状况。其数值越大,说明对外贸易的发展越快;反之,则越小。

依据这一指标可以分析我国一定时期内国内新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有多少是输出国外的,有多少是输入国内的。以总出口值指标为例,2002年我国货物出口3256亿美元,服务出口373亿美元,总出口值3629亿美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2330亿美元,则2002年的出口依存度为29.4%,而不是只计算货物出口值的26%。但这一组指标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不是成正比的关系,还要看其他指标。不能仅看这一组指标。

2.服务/货物贸易总量比例评价指标

该指标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总量进行对比,使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内容更为突出,解决了传统发展观中两者不分的指标疑点,并可以将服务/货物出口总量比例与服务/货物进口总量比例分开评价,便于分析两项变量之间的关联。以货物贸易值做分母是因为国际贸易总量中货物贸易量基数大于服务贸易量,各国对外贸易情况也基本如此,运用这一指标也可以同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横向比较。例如中国2002年的出口服务/货物总量比为11%,只有世界该项指标的一半。可以说明我国服务出口与货物出口发展速度的差距及市场开拓程度的差距。

3.贸易收益增率比例评价指标

该指标反映贸易收益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总出口收益增长为例,公式如下:

公式中边际出口倾向主要反映一定时期新增加的总出口值与新增GDP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明总出口增长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的程度。出口依存度主要反映总出口值与GDP之间的关系。如果出口收益增长比例大于1,说明贸易收益效应为正,反之则为负。如果等于1,则说明贸易收益与GDP平行增长。

该指标也可以解释为:总出口收益增率比大于1,说明总出口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反之,则小于GDP增长速度。如果等于1,则两项增长速度相等。

以我国2000年为例,按公式计算的总出口收益增率比为2.25(总出口增长18%除以GDP增长8%)说明我国总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大。

4.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可取三个数据,即进出口经济效益、出口经济效益、进口经济效益。进出口经济效益是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比(出口收益加进口收益与出口成本加进口成本之比),出口经济效益是一定时期内出口收益与出口成本之比,进口经济效益是一定时期内进口收益与进口成本之比。用公式表示分别为:

该指标既是一组微观指标也是一组宏观指标。它首先可以反映对外贸易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如出口经营状况或进口经营状况。当它大于1时,说明经营状况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状况好;当它小于1时,说明经营状况差,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状况差。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这组指标被外贸企业视为生命线。当它大于1时,外贸企业就生机勃勃,就发展;当它等于1时,外贸企业可以维持经营;当它小于1时,外贸企业就死亡。该指标作为宏观指标运用时,可以评价外贸行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取直接收益和直接成本进行比较。该指标既可以评价货物贸易,也可以评价服务贸易。当两者合起来计算时称总贸易经济效益、总出口经济效益、总进口经济效益。

5.对外贸易技术效益评价指标

该指标引进高技术贸易额来进行分析,即指一定时期内高技术商品贸易额在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主要适宜货物贸易分析。它可取三个数据,进出口技术效益,即高技术贸易额(高技术商品出口额与高技术商品进口额之和)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出口技术效益,即高技术商品出口额与出口总额之比。进口技术效益,即高技术商品进口额与进口总额之比。其公式分别表示为:

技术效益评价指标反映高技术在生产力中的状况和高技术在产业结构中的状况,它的比值越大,说明高技术商品在贸易中所占的分额越大,对外贸易对高技术商品的依赖越大,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越大;反之,则说明高技术商品在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小,对高技术商品的依赖越小,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越小。

6.对外贸易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对外贸易生态效益评价主要引用绿色产品贸易额作为评价指标。指一定时期内绿色贸易额在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它适宜于货物贸易分析。它可取三个数据:进出口生态效益,即绿色贸易额(绿色出口额与绿色进口额之和)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出口生态效益,即绿色出口额与出口总额之比;进口生态效益,即绿色进口额与进口总额之比。可用公式表示为:

用一定时期绿色产品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例来反映对外贸易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程度。其比值越大,说明对外贸易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越小,这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就越好;反之,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越大,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越差。出口生态效益指标评价出口对环境、生态的影响;进口生态效益指标评价进口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其道理是一样的。

7.对外贸易资源效益评价指标

该指标可引入单位耗材量和单位耗能量来评价,即一定时期内每出口或进口一个美元消耗多少原材料,一定时期内每出口或进口一个美元消耗多少能源,主要用于货物贸易分析。可取三个数据,进出口资源效益、出口资源效益、进口资源效益。进出口资源效益是出口资源量与进口资源量之比,出口资源效益是出口资源量与出口额之比,进口资源效益是进口资源量与进口额之比。可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单位耗材量与单位耗能量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资源的利用开发率,它等于出口或进口耗材或耗能总量与出口或进口之比,主要运用于货物贸易分析。该比值越高,说明资源的利用开发率越低,这时出口量越大,对资源的消耗就越多,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就越不好;反之,则资源利用开发率就越高,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就越好。

进出口资源效益反映的是出口与进口资源的比率情况,其比值大于1时,说明出口资源量大于进口资源量,此时比值越大,出口的规模越大,则资源消耗的越多;其比值等于1时,说明出口资源量与进口资源量相等;其比值小于1时,说明出口的资源量小于进口的资源量,此时比值越小,相对于进口资源来说,对本国的资源消耗越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就越好。出口资源效益反映的是出口资源量与出口额之间的关系,其比值越高,说明出口对资源的依赖越大,出口是以资源为代价的,出口消耗的资源也就越多。如果此时不计资源的总量和补给情况,一味地追求出口的规模总量,那么规模总量扩张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就越不好;反之则越小。进口资源效益反映的是进口资源与进口额之间的关系,其比值越大,说明进口资源性商品越多,对国内的资源补充程度越大;反之,则对资源补充程度越小。

三、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建议

上述指标在研究和评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时是可以量化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但作为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些指标并不完善,不少方法还有待细化和论证。有些指标未列入是由于其本质特点不具有数量关系表达的特质,或是暂时还找不到更科学的数量表达式,虽然指标的设想只是初步的,不成熟的,但如果求全责备,必然会束缚我们的思路和手脚。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科学地反映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动态过程,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地发展,特对建立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以下方法上的建议:

1.抽象的方法

对外贸易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动态的经济运行过程。体制、模式、环境、战略、人才等多种因素都会制约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反映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运动规律,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撇开研究对象的某些因素和具体属性,并将某种特性和属性抽象出来研究,反映其本质和规律。例如,对我国对外贸易社会效益的评价、企业家管理才能的评价就很难用一个数量方法来表达,用定性的方法来评价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系统的方法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系统的经济运动,不是单纯的商品运动,客观上存在资本、技术、劳务、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对流与交换。要求我们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评价。既要反映对外贸易整体与部分之间,又要反映内部运动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各项评价指标在选择相关数据时,既要有数据、数据层次、数据系统上的区别和联系,也要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和区别。

3.定量的方法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既是复杂的,又是具体的经济运动形式。在各种数量关系的分析中,数学方法是有效的工具。运用数学函数、方程、图表、模型等可以大大简化研究过程,排除非本质的、次要的因素和对象,把握评价的方向和实质。同时,可以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使评价结论更准确,更科学。需要指出的是,定量分析应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用的数学工具应该是宏观与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常用工具,与国际上分析同一类问题保持一致。

4.比较的方法

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应该运用比较方法论,从与各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差异中,找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比较的形式有多种,从比较方式上看,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比较的内容看,有综合比较和专项比较。在比较中要选准对象,区别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比较中发现与比较对象的同和异,从而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找到借鉴与指导。

标签:;  ;  

关于建立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