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 法库县 第二高级中学 郭玉光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形成良好班风,让班级充满生机和活力。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室作为学习和教育的区域,环境的优劣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管理首先是群策群力,合力创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饱满的热情,热衷于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无论学生表现得好坏,教师都要用一颗爱心去浇灌、去教育,公平、公正对待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的鲜活小生命去呵护、关心;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学生进步了,他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学生有缺点,他会温和的善意地指出。教师对待学生,不是为了贪图将来学生对自己的报答,让无私的情感会净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学习,参与他们的游戏和他们一道成长,共同进步。改变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和谐民主的成长环境,真正做到民主平等。
第三,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培养他们从老师的关爱中认识教师的伟大,从而尊重教师,服从服务于班级管理。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时时启发和引导同学间的和谐关系,要使同学关系和谐,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 教师要“勤观察”学生的动态,发现有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如课间活动时间、午间休息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有不安全不卫生的游戏和不文明的语言行为要及时指出纠正,不然的话,这些游戏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不文明的语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说,这样就增加了教育难度。
(2)、 教师要“勤于解决学生间的矛盾”。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时一旦班上学生有了矛盾教师要及时、公平、公正、及时,错在什么地方,该怎么做,一定要维护学生自尊,不能用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处理学生矛盾,结尾不要给学生埋下祸根,使他们产生逆反报复心理,一定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师要“勤于发现”。教师对班上学生要勤了解、勤观察,勤于发现班级中哪些学生是核心人物,哪些学生具有号召力,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勤于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对班级有利的应采纳,有机会时利用他们做班上的自我管理人才,班级就会更加活跃。(4)、要让班级中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都有一颗热爱集体的心,也就建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二、建立优良的班干部队伍,“分权”合作,逐步实现自我管理。
刚进高中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及班主任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当然,“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不可能当一辈子学生,永远都在教师的管理之下生活成长。再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越来越强,逆反心理渐渐产生,教师的一手遮天学生是很反感的。为了达到“不管”的目的,班级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以班长、组长为班级自我管理体系,班主任对他们要定期召开会议,明确他们的任务,教给他们管理方法,对他们的工作好坏可让班上的同学评议,培养民主意识。对班上的管理人员一学期更换一次,让更多的同学都有表现、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都学会自我管理。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良好班风的建立。
三、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能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四、建立起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社会安定的管理“网络”。
中学生的班级管理仅仅靠班主任是远远不能完成的。必须建立一个由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家长、社会组成的管理“网络”。例如:家长开放日,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听老师汇报,和学生一起观摩课堂教学;学校走进社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班级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学校、家庭、社会沟通协作,有助于班级管理。
总之,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班级的成功的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爱学生,不因为爱而对他们的缺点视而不见;喜欢学生,不对他们自甘平庸而放任自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这样才可以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老师。
论文作者:郭玉光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班级论文; 他们的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班主任论文; 和谐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