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机场管理中心 北京市 102600
摘要:我国民航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尤其是大中型机场面临着机场保障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滞后于发展需求速度、航班的正常率不高等问题。因此,许多机场提出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需求,特别是连通机场飞行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地下穿越道路。飞行区的地下穿越道路与地表飞行区(跑道、滑行道)立体交叉,避免了平面交叉导致的交通等待问题,有效提高了机场的运营效率和通勤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机场的安全度。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机场飞行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限制因素,接下来详细阐述了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管理要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管理;建造;要点
引言
考虑到地下穿越通道的修建晚于机场飞行区,且存在穿越需求的机场一般运营比较繁忙,不允许停航施工,所以飞行区的地下穿越通道一般多采用满足不停航条件的施工工法实施,如盾构法、管幕箱涵法等。考虑机场飞行区的运营要求,飞行区内的施工时间、施工空间、施工设备、施工扰动控制等均受到限制,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建设和管理方案。同时,机场飞行区内实施不停航条件下的地下穿越工程风险概率大,风险后果严重,必须对风险实施辨识、评估和控制,以确保机场运营和地下穿越工程的安全实施。目前,国内外已经成功实施了多例机场飞行区下穿越工程,比如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穿越虹桥机场跑道工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L滑行道穿越工程、英国机场的货运通道工程、“台湾”松山机场的市政道路下穿越工程等。已规划或正在实施的机场下穿越工程有轨道交通12号线穿越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行李捷运系统下穿北垂滑行道工程等。
1机场飞行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限制因素
1.1施工空间限制
为保障航空器的起降安全和机场的安全运行,《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简称《标准》)规定了多个障碍物限制面,用来界定机场及周边环境中障碍物的尺度。经过分析可知,在跑道附近施工时,应满足:(1)在机场有飞行任务期间,禁止在跑道端之外300m以内、跑道中心线两侧75m以内的区域进行任何施工作业;(2)在跑道端300m以外、跑道中心线两侧75m以外区域施工的,机具、车辆的高度不得穿透障碍物限制面。
1.2施工扰动控制
要求地下穿越工程的实施会引起周边土体的卸载,诱发土体的变形,进而导致飞行区地表的变形,可能干扰飞行区内航空器的滑行和起降等。因此,必须依据飞行区的技术标准,考虑地下工程施工的扰动规律,制定严格的施工扰动控制标准,具体包括:(1)地下穿越工程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跑道、滑行道的横坡和纵坡及其变坡率应分别满足《标准》6.1.6条、6.9.6的要求;(2)地下穿越工程实施诱发的跑道、滑行道内力增量与既有内力之和不应超过跑道、滑行道的强度指标;(3)地下穿越工程实施诱发的变形增量、内力增量等宜控制在微扰动的范围之内;(4)机场飞行区内的地下管线、建筑物等控制标准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2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管理要点
2.1安全管理体系
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由管理组织机构、各方职责、管理政策和执行程序组成,其顺利实施可以实现从事前到事后、从开环到闭环、从个人到组织、从局部到系统的全过程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管理组织机构应由机场管理单位、联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和部门组成。施工指挥协调小组具体负责穿越工程现场的全过程管理,由机场各运营部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等单位派专人组成,小组应与各单位建立24h的联络机制,对施工进展和进度进行统筹安排,确保信息沟通顺畅和各项安全措施的顺利落实。施工指挥协调小组还应与当地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民航地区管理局进行实时沟通。飞行区下穿越工程参建各方应明确各方责任并切实履行,形成健全的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完善机制,并进行定期监控、评估和审核,促进安全管理的闭环运行和持续改进。在制定各方职责时应考虑各方在安全管理组织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机场运行方制定整个工程的控制标准,并提供工程的既有资料;工程建设方应注重各方之间的协调,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在落实各自职责时应充分考虑机场运营的要求。
2.2禁区施工管理要点
为了保障飞行区的空间不受干扰,需要在施工区与飞行区之间设置围界,严格控制人员、设备等进入飞行区。禁区施工管理是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管理的重点,应注重以下内容:(1)施工单位应制定严格的施工围界措施,明确围界高度、网眼尺寸和结构承载力要求,设置禁区围界大门和安监岗亭,并接受机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合验收,施工单位应对禁区围界进行24小时巡视,确保其安全有效。(2)施工期间,严禁人员、车辆等未经许可擅自超出施工区域,禁区内的作业人员应向机场公安分局申请办理临时禁区通行证后方能进入禁区,禁区的所有固定施工用车应向机场公安分局申请办理车辆禁区通行证后方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禁区。(3)禁区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必须身着易于辨识的外套(如反光的橙色或黄色背心),并将有效禁区通行证佩戴在胸前,自觉接受机场安全护卫人员的检查,并严格遵守机场的有关管理规定。施工结束离开飞行区时,所有作业人员的临时禁区通行证应及时收回,交专人保管,次日施工前再将通行证发给作业人员。(4)机动车辆的状态在进入禁区前应全面检查,确认处于安全可靠的正常状态后,方能在专人的引导下严格按照规定的行车路线和速度进入指定的施工区域,并按照机场飞行区运行管理的规定运行和避让机场的保障车辆。禁区的机动车辆必须配置黄色蜗牛式移动警灯、灭火器材和警示旗。蜗牛灯应24小时开启,禁区内严禁开启远光灯。(5)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在进场前签署空防安全协议,做好不停航施工的空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同时会同机场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定期教育培训。
2.3飞行区内高精度监测要点
在选取和制定机场飞行区地下穿越工程的监测项目和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不损伤飞行区跑道及滑行道;不占用飞行区跑道及滑行道;不影响飞行区的正常运营;不对机场飞行区的磁场产生干扰;不对机场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依据机场飞行区对监测范围和频率的限制要求,应优先采用无线、高精度、远程控制等监测技术,如采用全站仪自动监测技术、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等自动监测手段作为飞行区不停航施工监测的重要手段。在穿越跑道或滑行道时,监测测点应尽量布置在跑道、滑行道的轴线位置,并呈网格状布置。草坪区的沉降监测宜采用设置棱镜的全站仪自动监测方法,棱镜应架设在埋设于草坪区的水泥桩顶部,水泥桩的埋深不低于1m;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区域的沉降应采用无棱镜全站仪技术等进行自动监测,实现实时测量、采集、储存、控制和无线传输数据。
结语
控制地下穿越工程施工对飞行区的扰动影响,在设计阶段应采用精细化分析,在施工阶段应采用微扰动控制,在监测预警时应采用高精度、自动化监测并实施分区域、分阶段、分级的控制标准。
参考文献
[1]周思震.飞机荷载作用下暗挖隧道结构及机场跑道动力响应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朱合华,丁文其,乔亚飞,等.盾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11):1983-1993.
论文作者:刘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机场论文; 滑行道论文; 地下论文; 跑道论文; 工程论文; 禁区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