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_郭纪玲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_郭纪玲

郭纪玲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文化与交际分割开来,关注的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文化在日常交际中的直接作用。时代呼唤大量具备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如何突破传统的文化知识教学模式,探索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是我们当前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 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的培养

引言

英语教学包括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部分,而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本质特征之一。在我国高等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文化教学已得到体现,如编写文化教材,开设文化教学课程和讲座等。教学方法主要以将大量知识性信息介绍给学生的灌输法与让学生对比中外文化找出异同的对比法为主。

传统的文化教学肯定了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型角色,却忽视了它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直接作用,将文化与交际分割开来,导致学习者虽拥有很多文化知识,却无法应用在实际的交际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显突出。传统的文化教学已不能满足时代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如何突破传统的文化教学模式,探索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是当前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

许多学者已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并各自划分了不同的层次。Hanvey 认为要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并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分为四个层次:一,学习者通过旅游,杂志,教科书等对于表面的明显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通常的反应是认为它们新奇而不可理解;二,学习者通过文化冲突的某些场合,对于细微而有意义的与自己的文化明显不同的文化特征有所识别,反应通常是认为不可置信或难以接受,仍然是不理解;三与二近似,但是在第三层次,学习者通过理性的分析,认为那些细微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从认知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到了第四层次,学习者通过深入体验其文化,能够做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感受其文化,从而达到移情的境地。

我国学者秦秀白认为文化习得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应该熟悉英语国家中的日常生活情景,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对问题的通常的看法等;二,应该了解语言的使用与年龄、性别、民族、社会阶层及职业等社会因素有关;三,应该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有区别和判断的能力。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有四个层次:

第一,熟悉,了解外国文化知识。人类学家把文化划分为三类:一是高级文化,包括历史、哲学、文化、音乐、宗教等;二是大众文化,包括风俗习惯,仪式与典礼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个方面的生活方式;三是深层文化,主要是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这三种文化紧密相连。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深植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因此,在第一层次要尽量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在文化教学中这三类文化都要兼顾到,要对学生对外国文化“知其然”,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理解外国文化中的价值观部分。熟悉、了解外国文化知识并不等同于能理解该文化,要真正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是极为困难的,更不用说接受了。一个人可以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很长时间,掌握其语言,了解其习惯,但仍可能不理解其价值观中的某些部分。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

第三,能正确地评价中外文化差异。学生对一种文化不仅要了解、理解,还应对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外国文化。在这一层次要进行更宽泛的中外文化对比,既要让学生注意到文化的共性,又要让他们注意到文化间的差异,并以此来树立起学生对待祖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把我们自己的文化介绍到国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真正促进日益广泛的跨文化交流。

第四,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与文化知识来灵活应付、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看他是否掌握了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否灵活地应付与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 只有正确理解与评价文化差异才能在实践中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三.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以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层次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为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在基础教学阶段,文化教学应该和语言教学齐头并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文化教学要贯穿到具体的语言教学中去,把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融合为一体,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要像传统文化教学那样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传授相当的英美文化知识,并敢于更新扩展授课内容。再次,教师应注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边的授课方式,向学生讲述语言符号下面的深层文化,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2. 在较高级阶段或高级阶段的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落脚点应是在学生具备相当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促成其实现从学习文化知识到应用文化知识的飞跃,并能在实践中有效调试自己的行为,使学生最终切实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语言实践,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说外语的机会,提供说外语的场合。还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像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通过这些架起文化间的桥梁。此外,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图书展、英语角等活动介绍英美文化知识,真正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文化教学仍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并与语言教学严重脱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为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教师需要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为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而努力。

参考书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2]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外语界》, 2000,2

[3]樊葳葳,“外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 1999,2

论文作者:郭纪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_郭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