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兴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 628100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2-083-01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和课外练习时,又总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是“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强烈的畏惧感,严重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就成了高中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根据我的一些教学经验,下面就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从多角度入手,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初高中的数学衔接主要是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努力克服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惰性,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3.数学学习习惯的衔接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对于听课,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包括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例题的解法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思”包括勤思、善思、深思、反思,学会举一反三。“记”必须服从“听”,“ 记”好要点、疑点、解题思路,教学中需要学生记的地方,留有时间让学生去记。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前有必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选择地记笔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自学方法辅导和能力培养,提高初高中数学衔接
1.教给基本方法
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作业,教师应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作业书写,做到规范化、严谨化。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开始可有意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特别是立体几何书写表达上和立体几何的画图训练上。作业安排上分三个层次:预习思考题、当堂课的巩固训练题及拔尖提高题。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做到:①习题要精选;②题型要综合;③形式要灵活。
2.培养自学能力
根据高中课程的特点,由于时间的局限,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探索和掌握还是靠学生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会学生怎样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等,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用“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总之,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教学,在课改和减负的新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美,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论文作者:毛德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高中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方法论文; 作业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