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哈尔滨管理局高级中学 邹宇
自本学期接触职高语文课程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职业语文教学探索,终于找到了职高教育的核心,那就是“职业”二字。这些学生相对与普高的学生而言,他们会更早的面临职业选择。因此,什么样的课程标准才是对他们实用的,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相比于传统的课程标准,单就教材设置而言,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与时俱进”。2012年新教材新加现代文阅读11篇,科技说明文4篇,删去了之前传统课程中晦涩难懂的文章。与传统课程标准注重形式主义的做法不同,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实用性。这也是它最大的特色。通过具体教学,我对职高现行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多品味,少讲解”——需依课文内容而定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是的,语文学习要重视积累,语文学习注意广泛性。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文本,其结果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学生匆匆粗读后缺少思考品味的机会,阅读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根本无法推进。因此,如果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就不会有生机勃勃。
职高教学的第一课《永远的校园》,我采用了“感知与领会”的方式讲解。先让这十个孩子阅读整篇文章,然后请几位学生说说这个文章讲的是什么故事?结果是,学生全部低头,当我提问到其中一名学生时,他看了看文章,然后说“好像讲的是北大校园的事”。当我再问道他为什么称北大的校园是“永远的呢”,他便又沉默了。后来我才明白,学生现有的知识并不能帮助他们独立完成感知任务。因为课文比较新,从作者到写作背景都是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我又回到了传统讲课方式即“题目、作者、思想性、艺术性”的分析。后来再讲述其它课文,比如《我很重要》,这样的文章学生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主题的挖掘。因此,我认为文章品读法需依照课文的内容而定。
二、“注重学生主体”——须打破先入为主的思想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课标》理念,我们教师都很清楚。但是一到了课堂,却往往又先入为主。进入文本的前奏,往往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煞费苦心想出来的导语。诚然导语自然有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而有些进入文本之前的背景之类的介绍或提示往往却使学生先入为主,使他们的思维束缚在框子里,尤其是职高的教学,可能会把他们偶尔闪烁的智慧火花扑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方说,学习《项链》一课,我故意没有采用传统的导入语言如“人人都有虚荣心,有时虚荣心会叫人付出惨重的代价,伟大的小说家莫泊桑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因为虚荣心的毒害而酿成悲剧的故事。”这样的导入会给学生以暗示,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独立判断。
三、“资源重组”——须在普高教材中取长补短
对比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下册。我们清晰的发现,人教版的古文相比中等职教版的更经典,更注重文学发展的脉络。但是在现代文和应用文方面,比较脱离时代,跟不上现代观念,对学生的启发性也不高。因此,在校本教材的选择上,我也将普高的诗歌部分移植到职高讲述。在讲解唐诗之前,我特意从诗歌的源头《诗经》讲起,让他们了解诗歌整体发展脉络,让每个人明白我们祖国瑰丽的财宝。我迫切的希望他们能够学好,无论是对今后的知识增长还是个人的修养都是有帮助的。因为职高的学生没有普高的升学压力,他们思想贫乏,头脑中没有优秀的精神粮食,有的不过是一些现代文化快餐下的精神垃圾。于是,我准备用一节课的时间给他们讲讲中国的古诗。但是,实际教学往往和想象的大相径庭。他们的知识盲区不仅仅在文学上,还有历史,还有地理,还有其它一些最基本的课外知识。因此,在讲解中,我充当了综合学科的老师,在每讲一个诗歌发展阶段,都要和学生交代这是什么朝代的事,这个历史时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诗歌内容等等。本来是一个课时就要完成的任务,用了三个课时才勉强完成。当然,他们终于弄懂诸如谁是屈原,或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之类的问题。
但是我深知用了三个课时讲述的内容他们还是不太理解的。需要具体的诗歌做辅政。这时我想到了普高教材的诗歌单元设置很好,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选择的。并且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经典的。于是我让职高班的学生也背诵这些诗歌,一是巩固之前所学;二是拓展课外知识。这些孩子没见过这样的文章,尤其是像《诗经》、《离骚》。他们有兴趣阅读,我想这是个好现象。
四、写作训练——须考虑就业需求
学习应用文,安排的教材是与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文体,如总结、报告、通知、求职信、请假条等。这个内容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模块中完美呈现,很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有个学生通知是这样写到的:标题是通知,内容为全体学生会纪律部成员在会议室开会。结束。这个通知不仅格式错误缺少落款,而且表达不清,什么时间开会都没有说清楚。作为一名高中生,写出这种水平的通知,不能不让人觉得悲伤。应用文写作对职高的学生来说很可能是用的最多的文体。所以我的做法是今天改完,明天继续重新做今天的题目,直至他们没有错误为止。另外,我还让学生关注新闻事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很显然在这个时代已经过时。因此,我会和他们说一些关于就业,财经类的新闻,让学生们写周记,这些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也许会对他们选择职业和就业方向有所助益。
以上的设想和实践是不是合理、有效,还需时间和实践来证明。真正要提高职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语文协助他们走向更美好的人生也并非易事,只能一步一步探索,反复修改课程标准和大纲,不仅仅为了最终服务于学生,这也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自我提高和专业成长必须经历的!
论文作者:邹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学生论文; 职高论文; 诗歌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都是论文; 文章论文; 教材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