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时俱进论文,理论体系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最重要的就是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其精神实质。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一个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仅只是这三句话,也不是这三句话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本质概括,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命名、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只是三句话,是因为它是对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内容。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谈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虽然“三个代表”这个概念的提出时间不长,但它贯穿于党的全部奋斗历程,以它为名称的崭新理论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加深了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科学地总结了这十三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并指出:“以上十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是简单的三句话的表述,而是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概括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经验,是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之所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命名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因为“三个代表”是这一新的理论成果中最核心、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理论的名称与理论的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不一定等同。就邓小平理论来说,这一理论的名称是对其形成作出卓越贡献的邓小平同志的名字来命名的,理论名称涵盖的内容大于理论本身包括的内容,邓小平同志一生的思想、观点、主张显然多于他所创立这一理论的全部内容。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新的理论成果而言,理论名称涵盖的内容小于理论本身包括的内容。仅限于“三个代表”三句话的表述来看,还没有包括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只是由于“三个代表”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最核心、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因而用它来命名,更加突出这一崭新的系统的科学理论的本质内容,同样是恰到好处的。
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因为它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看一个理论是否是系统的科学理论,是不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要着眼于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其思想基础或贯串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二是有没有一个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三是有没有围绕着中心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作为其思想基础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串于其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是发展,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庄严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党的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地统一起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又是其最终落脚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重大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并且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集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集中凝聚着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创立了这一新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就告诉我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本质内容就在于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我们党在理论上能否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回答和解决中国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然而,制约和规定这个主题的许多重要因素却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和建设气势恢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生活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最根本的是理论上不能停顿。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迫切需要我们党以创新的理论思维正确把握历史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加快自身发展。因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发展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实际出发,紧扣时代主题,敢于迎接新考验,科学地回答了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充分回答或没有来得及回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邓小平理论没有作完的文章继续作好,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阶段。
例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上取得了新发展。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将解放思想纳入其中,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又加上了“与时俱进”,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与时俱进”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就是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要与时代共进,着重回答的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程度问题。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在理论上更加完整地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精神,更加完整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更好地指导我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又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取得了新成果。发展问题是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明确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新论断,把发展提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他指出,发展是全面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入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他指出,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发展要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他指出,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并提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概念。他指出,解决发展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他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江泽民同志这些重要论断构成了比较系统的发展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主要任务问题。
再如,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抓住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个决定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体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作出的重大发展,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刻分析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发生的两个重大变化,明确了我们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我们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二是明确地提出了认识和把握党的先进性的科学方法,把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地统一起来。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性质,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实现的奋斗目标。要“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是深刻阐发了党的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五是深刻地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六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等等。
综上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全面地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所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蕴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理论,从整体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新飞跃。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十六个方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概括,完整地揭示出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纲要》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现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实际问题而实现的新发展,是我们立党和执政兴国相统一的崭新理论,为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划时代的理论武器。
三、深入学习和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首先,要充分认识学习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重要性。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能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有的同志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观点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理解。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理论认识上肤浅和片面性所造成的,缺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自身的内在联系,真正掌握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精神实质,自觉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努力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必须认识到,掌握一个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内在结构,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能不能熟记乃至背诵多少个理论观点,而在于能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对于每一个理论观点的理解,不仅要结合历史经验和它同其他理论观点的联系来理解,而且要认识到它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特定位置和特定作用,不能把这一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观点看成是平列并重的观点系列。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在理论学习和应用中出现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因此,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著作,把《纲要》作为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继续学好十六大报告和江泽民同志《论“三个代表”》、《论党的建设》、《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同时,“要把认真研读江泽民同志的著作,同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和邓小平著作结合起来,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中央重要文献结合起来,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的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不仅要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由来、形成和发展,而且在学习和运用中,要始终注意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全面正确地加以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第三,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胡锦涛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中取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全党同志一定要倍加珍惜。在未来的征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这就告诉我们,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头脑,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