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身为一个大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水文地质更是复杂多样。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相比于其他国家也是极为丰富。地下水资源的丰富,就决定了地下水运动也较为剧烈。而地下水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都会对中国的地质灾害产生不小的影响。我们仍然记得5.12四川大地震的噩梦,多少人因此流离失所。我们也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影响有多大。因此研究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水文;地质;地质灾害
这几年,中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无论是地震还是泥石流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有时候意味着妻离子散,带给人门心灵上难以磨灭的伤痛。如果我们究其原因,导致地质灾害的原因看似多种多样,但是水文地质是一个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即将向我们介绍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的影响,以此来对地质灾害进行预防与避免。
一、水文地质及其结构特征
想要了解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的影响,就需要我们首先明白什么叫水文地质。水文地质中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地下水。地下水简而言之就是地面下的水。地面下是岩石,而地下水也就存在于这些岩石的空隙之间。而水文地质就是地下水的运动,水的运动本身当然就是不规则的。大部分时候地下水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我们才能用这些水进行浇灌或者加工成可饮用水。然而地下水运动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原因。这些因素包括人类的过量用水。这些特殊的因素影响地下水运动。地下水资源逐渐减少,地下水也在不断下降,地下平衡的水质结构被打破了,就会造成地面沉降,地基变形等问题。而地面沉降能发生的地方都是泥土比较稀松的地方。地下水的减少会让地下形成水漏斗。水漏斗附近如果临界发生地震就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
二、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1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的影响有很多,其中最为明显的影响就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主要是发生在地下松散的地区,因为地下松散,地下水下降就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地面沉降就可能会导致或者加速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然而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经过研究发现,地面沉降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原因,另一方面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资源的不断减少;而自然原因则是由于地质运动引起的土质疏松。
2.2砂土逐渐液化
因为泥土中存在地下水,所以其本身就是饱含水分,这些沙子当受到强烈的震动时,就会产生神奇的现象,变成液体,这就是砂土液化。砂土液化出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当饱含地下水的砂土受到强烈的震动,就会让砂土更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因而水分子的压力就会陡增。慢慢随着水分子压力不断增大,这些砂土就会忽然变成液体,而这些液体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可能会喷出。众所周知,地下岩石下可能会存在一些岩洞,这些岩洞里有各种碳酸等酸类。然而这些地下岩洞并不仅仅只是单独存在的,他们和上层砂石之间存在一个覆盖层。这个覆盖层可以让砂石和岩洞相互独立。然而砂土液化可能会浸透这个覆盖层,导致岩溶的塌陷,这就可能形成地质灾害。
2.3软土的地基可能会发生变形
顾名思义,软土就是比较松软的砂土。这些砂土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比较容易被压缩然而透水性很差。所以当大量的地下水侵入软土的时候,土质结构变化就是巨大的。水文地质结构的巨大变化,导致软土的地基会发生变形。而且由于软土本身的结构,不仅仅是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软土地基本身也是在缓慢变化的,这就更加剧了软土地基的变形。
2.4地下的水位会逐渐下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为用水逐渐增加,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无论是农业灌溉还是截流水源,都会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不小的影响。如果当地下水资源下降较为迅速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塌陷,进而造成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于人类来说,地下水资源的减少可能会导致供水不足,居住环境逐渐干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甚至对于某些本身降水量少的地方可能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影响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而对于那些水资源比较多的地方,诸如海边河边,就可能会让海水倒灌,从而对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地质灾害的诱因。
2.5岩溶塌陷
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可能会导致岩溶塌陷。岩溶塌陷,顾名思义就是岩洞溶岩可能出现塌陷。至于岩溶塌陷的原因非常简单,岩洞上覆盖的土质变得疏散。而土质疏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洪水,干旱,甚至是人类的抽水排水都会导致土质的疏散。而在各式各样的原因中,最重要的诱因就是地下水的运动可能会使溶洞本身的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可能会对地质灾害产生不小的影响。
2.6地下水位可能会下降
人类大量消耗地下水资源,可能使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对地面上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地下水位的浮动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破坏,腐蚀建筑物结构。而更为可怕的是有很多岩土是具有膨胀性的,地下水导致这些岩土可能会膨胀甚至逐渐崩坏,最严重的是可能会产生地面解封,影响建筑最为基础的结构,对人类生活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些影响诸如房屋倒塌,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三、如何对地质灾害进行防范和预防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可以得知,水文地质对于地质灾害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巨大,许多人对此感到恐慌。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提出了很多预防和防范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
3.1现代技术巧妙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设备进行监控。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水文地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管理,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水文地质的变化就及时报告。如果经过查证是人为的,就要严惩。而且我国要制定各种详尽的法律规定,一经发现人为影响水文地质的行为就要及时惩处。并且国家对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地区要进行全方位监控,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刻报告。并且对地下水的多少进行监控,如果超过某个界限或者低过某个界限就要进行报告。政府对此及时做出反应采取措施。政府的行为代表了国家,上行下效,人民的环保意识也会提高,就会节约用水。
3.2地下水合理利用
由于人类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可能会影响水文地质,进而导致地质灾害。因此人类需要控制对地下水的开采,开发新技术来净化水源,形成水循环。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不仅有助于减少水文地质的变化,还会对地下水运动的影响减少,更有利于减少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3.3完善管理机制,培养环保意识
国家完善环保管理机制,对乱排乱放的企业严抓狠打。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丰富,非常容易对地质造成影响,形成山洪,泥石流等现象,从而形成一个死循环。因此我国可以采取技术措施,阻隔这一循环。技术的支持可以人工进行水净化循环,地下水的利用率增高了,就会让水文地质对地质灾害影响减少。地质灾害的减少会使人民幸福感增加,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四、结束语
水文地质的变化会引起地质灾害,不仅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教育甚至还会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我们提高环保意识到了,节约用水,减少地下水的取用。而国家需要制定完整的法律法规,以约束那些违规企业,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与浪费。减少对地下水的浪费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资源,也是为了我们未来的生活,不会过度榨取大自然的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黄献州.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城市建设,2013,(17):67-70
[2]占佳.浅谈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其参数的测定[J].工业,2016,(2):43
论文作者:刘红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可能会论文; 砂土论文; 地下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