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科学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创立*(纲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要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科学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为了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完整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创立一整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的任务,已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作者认为,充分地去拓展和利用系统科学,特别是它的非线性学科的成果,把它们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之中,用以帮助我们去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无疑将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以纲要的形式,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历史地、理论性地论证了这一问题。
一
我们正欢欣地迎来一个新的世纪。在这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刻,中国大地上正处在多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伟大实践之中。这一实践无疑将会给我们伟大祖国经济现代化带来强大的推动力,也会带给马克思主义一次大开放和新发展,它的实践成功,或许会有助于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内掀起又一个新高潮,也将给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带来一次大推进,其意义是深远的。
我们认为,充分地去拓展和利用系统科学,特别是它的非线性学科(孤子、混沌、分形等)的成果,把它们应用于经济学理论之中,充分地去发展与利用系统科学与经济学交叉而派生出的系统经济学各分学科,尤其是它的非线性经济学部分,用以帮助我们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以纲要形式,粗略地来初步讨论这一问题。
二
1949年我们建国以来,曾较长时期仿学原苏联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中央集权式计划经济由于权力集中,具有能集中较大的财力物力人力进行大规模建设项目的优势,在一定范围内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但比之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活跃,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差之较大。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日久,官僚主义滋生愈易,贪污腐化日盛,劳动者积极性日差,经济活力日减。我们如果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不难看出主要是由于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违反社会经济系统本身演化的规律,而市场经济却较符合社会经济系统本身的演化规律。
从系统科学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把个人、集体、地区、国家,各种形形色色的团体,各个大大小小的企业等,看成是组成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粒子、粒子基团或区域,他们又可说就是不同形式的子系统。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巨系统。这些粒子或基团,这些子系统,有着各自的利益要求,它们都有其相互独立运行的一面,又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他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在既合作又竞争的演化情况下,相互之间不断地实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同时它们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而与系统外界环境不断地为其各自的利益,不停地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社会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内、外都在不断地运动、交换、合作、竞争演化的情况下,一方面内部的各种粒子、基团或子系统有生有灭,有增大有缩小,有渐变有突变,一方面又有从混沌、无序走向结构有序的自组织趋势,逐渐地向着非线性的动态平衡发展。但是在上述这种开放、演化的态势下,这个复杂的、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巨系统,才可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调节作用的、有自组织趋势的、生生不息发展运动着的、活跃的动态演化系统。
三
计划经济是指一种有序的能调节的经济,它是与无政府的自发的市场经济相对立的概念。它有双重含义,一是从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看,社会要能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二是从资源配置和调节运行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看,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运用行政命令或行政指导的方式来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和安排分配等。
理论形态的计划经济形态,又称为纯粹的计划经济形态,它是在商品经济消灭的前提下,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整个社会实行直接的产品分配的计划经济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所提到的就是这种计划经济模式。这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可能真正实现。
计划经济实现形态,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为特征。它是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际执行的经济运行形态,也是我们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实行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公有化或国有化,由国家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集中配置资源,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为主来调节经济运行,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控制,指令性计划是具有行政强制性与直接规定性的。它的优点在于可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集中和调度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较快地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可以防止社会经济系统的纯自发演变,有助于减少盲目性,加强经济系统的稀缺薄弱环节,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一定比例有计划地向前发展;在分配上易于由国家来控制分配的“公平性”与“均衡性”;保证国家为应付战争、救灾等特殊需要。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个封闭的无组成系统基元的粒子和基团自主权的一元化经济形态。计划经济把整个国家当作一个“大工厂”,基本上不允许个人或集体作为自主发展的经济活动单元的存在。各类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商店、企业、银行甚至于名义上为集体所有制的农场、公社等等都被当成这个大工厂的大大小小的生产车间、销售科室和各种层次等级的财务单元,而各类生产、销售、分配都是不同层次的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这些不同层次的相互隶属的行政权力机构又在中央行政权力的控制下运转进行,这个层层叠叠的一元化行政权力等级金字塔,窒息了所有经济活动主体的自主创造性,不能不最终渐渐变成一个运转迟缓、生产效率低下的大出废品和积压品的工厂。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承认个人或集团有着利益上的差异,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它实行一元化国家行政控制下的大锅饭分配制度,本应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个人和集团的利益差异,在分配上就得不到体现,人们就一心去追求平均化和闲暇享受,本应有的为追求利益而体现的主观能动性无形地就被削弱甚至于消亡,分配上的“公平性”和“均衡性”的优点最终变成懒汉收容所,造成整个经济运行动力的效率低下。
四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多元化的自主利益追求的开放经济系统。
市场经济体制承认自然人和法人(或统称经济人)都是独立的,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和各自的行为活动方式。自然人为着自己的利益而自主自愿地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企业或类企业集团实行法人制度,法人主体普遍化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对于企业或类企业的集团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和自我决策权。
市场经济认为国家或各个地方政府的一些部门甚至政党等,都可以看作为某种法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与其他法人是平等的。
市场经济认为正是这些平等的自然人和主体法人可以归属于不同质的若干类,每类中有着不等数量的不同主体。正是它们构成了多元化的整个社会经济体系。
市场经济承认这些自然人和各类主体法人或经济人,有着各自的利益,而且这些利益要求又是各有差异的,这些利益是相互交融又相互冲突的,它们都在各自利益追求的前提下,不断地相互合作、相互竞争,进行平等利益的交换,促进社会人群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多元经济的活动主体要自主地为着自身的利益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它们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必然要求共同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以保证每个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持平等和均衡,否则就会造成混乱,从而不能实现各自的利益。这种经济主体间的相互依赖、相互竞争与相互合作的关系,其实就可看为系统科学中的相关性。而这些为了达到平等均衡竞争所必需遵守的规则也就可看为是系统科学中的相关律。
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和决策后果都具有不确定性,或曰概率。商品本身既带来利润,同时也带着风险,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获得与风险的领域、程度、层次等也不断扩大与深层化。获利与风险这种共时存在的态势,其发展前景的概率性与分歧性,不正可看作是系统科学中的概率与分歧吗?
市场价格既是重要的利益信号,也是风险信号。市场价格的涨落会影响各个参与主体的分配利益,从而它们各自自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改变自己的决策;而整个市场中各自相对价格的结构改变,对经济活动主体决策与行为的调节使资源配置和再配置行为得以实现。这种随价格而调节决策与行为的过程,在系统科学中就是自调节,或一定程度上的自组织过程。
金融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关系,金融资产的活动引导着实物资产的活动和一定程度人力资产的流动。金融市场是整个市场的中枢,成为沟通宏观、中观、微观等经济活动的桥梁。金融资产的同质性是形成市场平等竞争的良好条件。从系统科学来看,必然会联想到,金融正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中枢关键参量,金融市场就是系统科学中的所谓中枢场。
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把自然人和主体法人看成是粒子和基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系统科学分析的社会经济系统。因而我们说市场经济体制比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更符合社会经济系统本身的自然形态和演化要求,从长久的时间效应看它更具有生命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实行市场经济虽然具有其市场经济本身在竞争中把经济推向前进的一面,但也有因每个个人都以争取最大利益为前提从而造成个人主义横行的另一面,它易于造成占有与分配的两极分化,少数资本家占有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而多数人成为贫困的劳动者甚至成为无产者,以致少数资本家操纵议会和政府,议会和政府变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最后只有迎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
五
大约40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与发展,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物质财富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产生过许多解释与企图用以指导市场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古典传统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中叶,由于资本主义本身以反封建主义的身份出现,当时的市场经济观念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主张经济要“自由发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而使经济自发地达到均衡,每个人都可有最大限度的利益满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英国,出现了由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西尼耳和穆勒等创立与发展的古典经济学。他们在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有限和完全自由竞争和私人企业的经济条件下,考察了国民财富的性质,以及国民产值在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并着重分析了资本积累、市场扩张和劳动分工。其古典价值理论强调生产成本和劳动价值观。其方法论方面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追随归纳法,按照经验主义基础由一些实践数据归纳推出经验法则,进而再用其他经验数据来验证与校正这些法则;另一方法是采用人为制定假设前提的演绎法,由此推出结论,但并不企图证实这些结论。古典经济学的缺点在于对总需求分析不足,没有清晰地说明资本供给--以支付工资(工资基金)和物质投资--是由什么决定的;他们一般是不主张国家干涉市场的,当市场严重失灵时,也有强烈的政策干预建议倾向,但完全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他们的方法论比较定性与原始(指经验归纳法),或猜绎推导成份太多(即所谓“李嘉图怪癖”)。
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特大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在对西方传统经济学的批判基础上,提出凯恩斯市场经济理论,他主张国家应对市场进行强烈干预,不能让市场经济完全自发地发展,他强调时间历史发展的一维性,强调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他认为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之间有某种“确定”的关系,国家可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完全控制市场的发展从而减轻进而消除失业。凯恩斯经济方法论是一种宏观经济方法理论,它关注的是总量行为,特别是产生总支出效应的收入,并且将重点放在决定活动水平的投资分量上,其理论的发展,一直集中围绕着以下三个相关论题:①市场体系的稳定性,特别是维持系统就业的能力;②货币在这种体系中的作用;③市场经济的长期动态学。凯恩斯理论的缺点在于忽视了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之间由于存在非线性而导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复杂且多样,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而不是单纯的国家干预就可解决市场经济本身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另一方面,他仅仅注重宏观描述,而对微观经济没有涉及。应该说他只是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某些修正和局部发展。与传统经济学一样,他也回避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它并不能指导资本主义国家完全消除失业与经济危机。
由莱昂·瓦尔拉斯创立,并经德布鲁、卢卡斯等两代人的努力所建立的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均式范性和线性数理方法基础上的。后来又融合进凯恩斯主义的若干成果,形成第二次战后的所谓后凯恩斯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派。里根连续执政8年,使美国走出1979-1982年经济衰退的低谷,从1983年起连续7年的经济持续增长,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同样,撒切尔夫人在英国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指导经济,使英国走出“滞胀”局面,连续7年没有发生经济衰退。第二次大战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几乎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定官方经济理论,只是各国在运用手法上各有不同,以致于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沉溺于“只要将复杂的经济行为简化成一个线性方程,然后求出其帕累托最优解,则经济学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
完全竞争的均衡经济思想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来描述经济,是它的方法论。商品的价格,派生于市场个人的理性(适度)的寻求最大值的行为,是这种分析方法与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别之所在。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整体的长期发展,特别是经济剩余的分配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则基本上成为静态经济中稀缺资源的配置理论;凯恩斯主义认为不存在有助于维持就业的市场力量,非自愿失业是市场不能调整的,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存在着有助于维持充分就业的市场力量。
新古典经济学建模中用的是线性化分析和近似方法两个重要工具。把个人(经济人)看成是分析和规范化的基础(微观分析法),而社会被看成是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总加结果。他们由于用的是牛顿线性分析方法,其经济系统的演化时间框架就是可逆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唯一确定的;其分析的空间结构是无空间约束的,其个人追求利益的无限性隐含着假定经济活动空间是无限的。在这种线性法则、牛顿时空观和机械因果关系的前提下,追求均衡和确定性就成为必然的结果,其经济问题被归结为理性的经济人面对既定的生产要素、给定的偏好系统及确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一个均衡的市场中去实现利润和效用的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者总是把市场波动归于来自经济系统外来的随机干扰,1987年10月纽约股市的暴跌,一下子抹去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万能的神话。因这次暴跌的突发性与奇异性,却找不到来自外来干扰的线索,当然也就不能用线型模型加入某种非线性微扰的办法解释了。究其本质,造成巨大波动的原因在于经济系统内部具有的随机性,或说内在随机性,它只能用现代系统科学理论去解释。
六
系统经济学是作为系统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而兴起的,它是随着系统科学本身的发展与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系统科学本身可以说是作为牛顿方法的对立面、颠覆者的面目出现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创立起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说、超循环理论、泛系统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突变理论、孤子理论、混沌理论和分形学说等,使由贝塔朗菲所提倡的系统理论逐渐地变成了一个系列化的呈现繁花似锦状态的现代系统科学的学科群。它们虽然在运用数学手法上,研究侧面上略有所不同,但其方法论和总的研究对象都是一致的。由于它们都以研究复杂现象和非线性系统为对象,因而又可统称为复杂性科学或非线性科学。这些逐一创立的学科,与经济学的结合与交叉,出现了诸如《耗散经济学》、《协同经济学》、《超循环经济理论》、《混沌经济学》、《非线性经济学》等。目前它们一方面正按各个学科的特点而发展着、深化着,另一方面由于彼此对象与方法论的相近而相互借用交融,正处于大发展与大综合而终将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经济学。
系统经济学建立在系统科学基础上,采用系统“整体”方法论为其出发点,这与新古典经济学采用牛顿“个体”方法论完全相反。新古典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人假定为出发点的,认为正是这些不同个体的经济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行为线性叠加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总结果,这种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产生了个体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在集体行动中导致非最大化结果的个体经济人悖论,反映个体经济人对不同商品进行效用排序和不同消费行为的偏好系统仅能推出同质性商品的效用排序和一致性消费行为的偏好系统悖论等一系列矛盾。
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反,所有的系统经济分支学科都以整体性为出发点,认为经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发展演化,整体内的任何个体相互存在相关性,又都受整体规律约束,整体不同于个体线性相加的简单集合体,而是一个相互合作又竞争的非线性相关复杂体系,因此,系统经济学强调对经济现象的整体把握,个体行为必须在整体规律约束下进行。这种集体主义方法更符合市场经济本身的实际,因而由它出发得出市场经济的后面隐含着良好的有序结构、而非完全无序状态,经济波动可来源于市场经济系统的内部而非完全源于外部干预,非平衡才是市场经济系统的常态等一系列与实际吻合更好的结果,这些正好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牛顿时空观不同。新古典经济学经济系统演化在时间上是可逆的,在特定的初始条件与外在环境下,过程可以自我反复,过去与未来是可逆的,这个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情况早由凯恩斯在提倡恩斯经济理论时就曾批判过(他认为时间是一维的,不可逆转的),采用这种可逆性牛顿时间观念必然导致原因结果唯一定性和不承认分歧性,经济系统的演化变成单一机械的,这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系统经济学强调了时间不可逆性,市场经济系统演化是不可逆的;强调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即所谓的“蝴蝶效应”,得出许多看来貌似为确定性的经济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后导致随机性、甚至走向混沌。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处在牛顿时空观的框架下,因而把经济活动空间看成是无限的,是没有约束的,有所谓没有极限的增长。而系统经济学按照系统科学的时空观,承认经济活动空间的有限性,资源与人力的有限性,人定胜天是有一定限制的,经济增长在不同环境与不同科技条件下是有极限的,引用了阈值、饱和态、上限、下限等概念来约束各种经济模型。市场经济系统的实际正是与系统经常学的概念、推理和结论吻合的。
在建模的数学方法上,系统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也是不同的。新古典经济学用的是牛顿线性化分析与近似方法,它无法解释诸如众多周期“共存”现象,也无法解释非线性稳定区的行为、经济波为什么呈现“泊松分布”、货币的对称破缺、经济信息的非对称性、经济变量迭代过程中的“时滞”和“滞涨”等现象的原因。而系统科学本身采用非线性差分方程和非线性微分方程等方法,以及随机与迭代数学等工具,把组成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处理成非线性的和维系整体性的关系,因而一一解释清楚了上述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的各种难题。
追求均衡与确定性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准则。但实际的市场经济系统却不是均衡与确定性的,它随时在演化与发展,不均衡与非确定才是它的常态。系统经济学正好充分地承用了系统科学追求不均衡与研究不确定的方法,把社会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有着自组织特性的耗散系统,把系统演化中决定过程与随机过程、线性特征与非线性特征统一起来去认识无序中的有序、宏观混沌下的微观有序等现象,从而得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偏离最大化状态,经济波动既可能趋于均衡,也可以是稳定的周期振盈,甚至可以是混沌但有界,宏观经济的不规则涨落可来源于经济系统内部机制,而不一定来源于外来干预……等一系列现象与现实符合的丰富结论。
由于系统经济学本身是源于相关整体和非叠加的非线性方法,因而在它这里不像新古典经济学中有所谓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分,也就不存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困难。这种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统一的观点,是系统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本质差别之一,也显示出系统经济学本身的优越性。
与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理论分析方法不同,系统经济学强调把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实验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相互结合起来,这主要因为系统存在大量非线性系统而显示的复杂性和现代科技方法的有限性造成的。这是一种综合实验分析法。它把定性与定量、理论分析与实证、猜度与计算机模拟等综合为一体,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整体全程推进的方法,其所得结果因而更深刻、更符合实际。
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中叶创立的。那时资本主义已发展到机器大生产时期,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在一些先进国家占有统治地位,生产社会化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无产阶级已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资本主义的古典经济学已经不能彻底阐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此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政治经济学,他们全面论证和彻底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从商品二重性揭示了劳动二重性,使价值本质得到科学阐明,并由此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指出工人的工资并不是工人劳动的全部价值,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剩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也是资本家获得财富的唯一来源,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明资本主义积累造成一方富有、一方贫困的两级化,资本积聚和集中必然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更为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归宿,无产阶级终将推翻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真正的国家政权,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共产主义。
从1917年在俄罗斯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以及随后苏联、东欧和亚洲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革命思想付诸完成,其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得到了一些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的一些学者和世界上各种马克思经济学派的进一步研究。
由于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着重点在于分析与揭露经济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以推翻旧社会和创立新社会的阶级斗争学说为其目的,而对经济系统本身其他关系涉及甚少,因而并未给出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系运转蓝图。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者们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转的实践,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他们在未实践的情况下就给定一个详细的方案。他们也只能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体系进行纲要性的研究。
再者,在马克思的时代,自然科学还是牛顿时空观、线性分析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占统治的时代,还没有非线性方法和系统科学,也就不可能要求他们去揭示出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经济波动等本身的非线性关系来。
更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被歪曲了、教条化了,造成人们对马克思经济理论本身的怀疑。
总起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提高,在理论上给予发展。
八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系统经济学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也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实践,还是计划经济的实践,无论它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成功或失败,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应从它们那里吸收有用的东西。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用它,资本主义国家有时也用它,只是动用国家干预的程度各有不同罢了;同样,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国家可用它,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可用它,当然在用法上还各有差别。
从前面我们的分析可看到,我国从实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选用市场经济的原因在于要充分调动每个人和法人主体的自主竞争创造力,要利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利用它的价格与货币对市场的自调节能力,利用它的开放性和法制性,利用它的金融中枢地位和金融资产的同质性以形成平等竞争的条件。
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社会主义几个字,体现了本质上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方,一是强调党和国家的领导,在必要与可能情况下,国家还应该提出经济发展规划,甚至集中一定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某些必要的大型项目的建设,以及国家必须掌握着某些对国民经济起关键作用的部门。二是表现个人的利益追求是有限度的,在不损害国家和全民的利益的前提下去追求个人或集团的利益,不允许个人主义泛滥。三是体现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都先后富裕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党的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作了科学的规范:“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包含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调控这两部分,它们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要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我们认为下列几个条件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创建的:一、有益于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制规范体系;二、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三、健全的市场信息系统;四、素质合格的市场管理人才;五、适时且必要的国家调控手段;六、与之对应的全民教育水平。
由系统本身固有的十个基本特性(整体性、能动性、相关性、涨落性、不可逆性、分歧性、突变性、模糊性、自组织性、环境与系统的相互作用性)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系统科学规律,是与马列主义理论暗合的。由系统科学与经济学交叉而正在形成的系统经济学中的一系列规律,比如,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系统内部各单元的能动性原则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原则,经济系统演化的时间不可逆原则,经济空间的有限性原则,社会经济系统的波动来源于内部的原则,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不确定、不均衡、非线性是其常态的原则,它的自调节与自组织原则,它的突变性与奇异性原则等,都是不违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它的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均衡与不均衡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等规范更是与马列主义辩证法吻合的。
系统经济学要求对社会经济系统进行整体性与相关性研究,这正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所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这是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背向而行的。
系统经济学在解释实际的市场经济的演化情况已证明它优于新古典经济学,因为它的基础更符合社会经济系统的实际。
系统经济学本身所用的集定性与定量、数理计算与实证、猜度与计算机模拟综合为一体的综合分析法,使系统经济学的运算论证方法更显出现代化的特征。
我们认为,充分地利用系统科学和系统经济学的成果,来帮助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这一做法,对于丰富与发展马列主义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说,都是有益的。
应当看到,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兴起最长的才30~40年左右,有的才十多年,而系统经济学的各分支学派兴起更短,一般都只有十多年,都还有待完善与发展,其综合统一理论更有待去探索与综合。我们认为,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理论的迫切需要,我们应当在政策上鼓励与财物上支持一部分学者去潜心研究系统科学与系统经济学,并用我国建设实践中的材料去充实与论证它们的有用性与优越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本文1994年8月25日收到。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系统科学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新古典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计划经济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非线性论文; 系统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