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O语言中的对象介词_宾语前置论文

SVO语言里的宾语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宾语论文,语言论文,SV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SVO语言里常常出现宾语前置的现象,SOV前置的宾语一般被分析为焦点或者话题。焦点、话题甚至信息都是语用概念。焦点一般和背景相对,是句子表达的最重要的部分;话题对应评述(comment)。信息分旧、新(old vs.new)或已知、未知(given vs.new)。这三组概念有很大的重复性,一般焦点和评述是新信息,而背景和话题是旧信息。但有时并非如此,比如焦点可以是旧信息。“是老王告诉我的”,“老王”是句子的焦点,因为是句子最重要的内容,也占据焦点位置。可是“老王”的所指对说话、听话人来说都是已知的(不是语境里第一次出现)。所以焦点不等同于新信息,虽然常常表达新信息。对前置的宾语,必须区分焦点和新/旧信息。只有弄清前置的宾语的性质和结构才能懂得SVO语言里的SOV历史发展和跨语言分布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古汉语和白语的宾语提前现象,判断其性质和条件;然后和别的语言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从语言演变的角度,我们分析不同句型的宾语前置产生、消失的时段。我们会看到,宾语前置的原因不同,出现的句型也不同。原因可以是语法的,也可以是语用的。前置宾语可以是焦点,话题或者旧信息。SVO语言里的SOV不能归结于同一现象。有的语言里前置的宾语可以是焦点或者是旧信息(先秦时期的古汉语),有的语言里前置的宾语只是一种(白语:旧信息,匈牙利语:焦点)。不同的结构,虽然表面形式一样(SOV),也可能同现在一个语言,它们的性质和条件有别。

古汉语宾语前置有表示焦点和旧信息两种情况,白语的宾语前置是旧信息提前,和古汉语有所不同。古汉语和白语的宾语前置常常和某些句型搭配(否定句、疑问句),但是只有旧信息前置才和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搭配。

一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有两个宾语前置的句型:否定句和特殊疑问句。(王力1980,Pulleyblank 1995)其中一种是带标记的强调宾语。如:

(1)王叀北羌伐?(殷墟书契前编)

(2)四方是维,天子是毗。(诗经191)

(3)唯命是听(国语)

上述例子里的“叀、是”,句型“唯……是”均可看作宾语前置的标记。先秦汉语不带标记的宾语前置又可以见到两种,普通名词和代词。我们重点讨论代词作宾语的情况。代词作宾语前置又可以分为两类型。一类是疑问代词,一类是否定句里的人称代词。

1.疑问代词先秦时期的古汉语里疑问代词宾语一般都要前置(刘开骅,2005)。下面先看几个例句:

(4)吾谁欺,欺天乎?(论语9∶12)

(5)客何好?(战国策·齐四)

(6)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7)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8)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

上述例句表明,作为宾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安)出现在动词的前面或者两个动词之间(6)。如有助动词“敢”(8),代词在助动词之前,语序是“疑问代词+助动词+动词”。

2.否定句里的宾语代词

先秦古汉语宾语代词在否定句里一般要提前,词序是“否定词+宾语代词+动词”。如:

(9)不吾敬也。(国语·晋语九)

(10)不吾知也。(论语11∶26)

(11)无适小国将不女容也。(左传·僖公七年)

(1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1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

(1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

先秦汉语宾语代词在否定句里也有不前提的例子。当否定句里的宾语是第一人称“我”时,两种词序都有:“不我V”和“不V我”。据周光午先生(1958)的统计,二者的比例是63∶56。请比较两个例子:

(15)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传·襄公)

(16)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庄子·知北游)

和疑问代词相比,否定句里的宾语代词前置要复杂得多。似乎与两个条件有关,一个是与否定词的形式有关,二是与代词的形式有关。

徐丹(2006)在周光午(1958)和魏培泉(2001)的统计基础上,总结道:第一人称代词“我”和“不”搭配,有VO和OV两种语序,第二人称代词“尔”、“女”/“汝”和“不”搭配时,绝大多数场合是OV的形式。只能在宾语位出现的第三人称“之”如果和“未”、“莫”同现,常见的形式是OV,但当“之”和“不”一起使用时,VO的形式是主流,具体请见下表。(徐丹2006∶12)

表一 人称代词与否定词在上古汉语里常见的搭配形式

总的来讲,上古汉语否定句中,某些代词趋于前移,如第二人称和“不”组合时及“之”和“未、莫”组合时。

这种情况,汉代以后开始有所变动,孙良明先生(1984)指出,先秦典籍中否定句中的前置宾语代词,在东汉的注文里都发生后移(106页)。

3.前置宾语的语法位置

从语法位置来讲,“否定词+代词”可以出现在助动词前,形成“否定词+代词+助动词+动词”,如:

(17)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

(18)大夫莫之能对也。(国语·晋语五)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否定词+代词”也可以出现在助动词和动词之间,但这样的例子极少,而且是在诗里出现的,只能作为参考:

(20)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诗经·卫风)

“否定词+代词”和动词间可以插入副词,说明代词不用紧挨着动词:

(21)未之尝有也(战国纵横家书15章)

另外,前置的代词似乎只能紧挨着否定词,因为没有找到类似(22)-(23)的例子。

(22)*不能我知

(23)*莫肯我顾

鉴于宾语代词不能脱离否定词,我们认为代词不同于名词词组,它像罗曼语的代词一样,依附于某一词类,在古汉语它依附于否定词,在罗曼语里它依附于动词。所以,我们把前置的代词宾语和否定词看成一个语音单位。

4.疑问代词和否定句里代词提前的区别

疑问代词和否定句里的代词提前常常被看成一个现象,即焦点前移。石毓智、徐杰(2001)认为代词在否定句中焦点化,所以代词和疑问代词一样,也是焦点。

我们的看法不同。代词前置和疑问词的前置不能归结于同一现象。疑问代词做焦点是符合常理的,很多语言里疑问代词和焦点出现在同一位置;但是代词做焦点显然不妥。从信息的角度,代词表示旧信息,焦点常常表示新信息。而否定句里的代词提前应该属于旧信息提前。焦点和旧信息从语法位置上,语音依附上,都有区别。从语法位置来看,疑问代词只出现在动词(包括助动词)之前,而代词则紧随否定词,不一定挨着动词(21);偶尔可以出现在助动词前和助动词与动词之间(20)。在语音上,代词依附于否定词,不独立。在用法上,疑问代词前置在古汉语是必须的,而代词前置不是强制性的。因此,把疑问代词分析为焦点提前,把代词分析为旧信息提前比较适当。因为是两个不同的现象,所以它们的出现或消失应该是互相独立的。有的语言有其一,没有其二。在同一语言里如果同时出现应属偶然,二者的演变应该是互相独立的。我们在下面历时分析是会看到古汉语的两个宾语提前句式不是同时消失的。

5.宾语提前的演变

古汉语盛行过宾语提前,以后逐渐消失。疑问代同和代词宾语提前发展也不完全同步。疑问代词比否定句中代词前置出现和消失得都晚。

路广(2004)指出,西周以前,疑问代词前置还没有开始,但是代词前置已经开始,虽然前置有严格的限制。先秦到汉代是两类句型代词前置的盛行时期。汉代以降,汉语的词序有较大变动,OV语序中的宾语O开始后移。但是,疑问句和否定句里的代词宾语后移不同步。否定句先发生变动。疑问句慢几拍。孙良明先生(1994)指出,东汉时期的注释家在注释先秦经典时,代词宾语开始后置,疑问句中代词也开始后置,“但后置仅有寥寥几例”(119页)。否定句里的代词后置南北朝完成,而疑问代词后置在南北朝以后才完成(刘开骅 2005)。

显然,疑问代词和否定句里的代词发展不同步,这说明两者不属于同类现象。从语言演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和上面共时分析得出的结论相符,即疑问代词的OV语序和普通代词的OV语序是相互独立的现象。汉语里一段时期内两者同现可能属于偶然。

二 白语

1.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

白语的基本词序是SVO,但在个别条件下宾语可以提前。徐琳、赵衍荪(1984:77-78)指出,在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里,宾语一般要提前。提前的宾语可以是代词或者名词词组。如果是代词,后面要带有宾语标记。在下面几组例句里分别是陈述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a句和b句语序不同,a句是SVO;b句是SOV。

上面陈述句里的代词宾语在动词后,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里,代词宾语常常在动词之前。同样,当宾语是名词词组时,在陈述句中,居动词后;而在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里,居动词前。请看(27)-(29):

不管宾语是代词还是名词,在陈述句里的自然位置是动词后,而在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里都要在动词前。

2.白语宾语提前的条件

其实,宾语提前不局限于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只是在这两种句型里,宾语提前是最佳表达方式,所以《白语简志》专门提到这两个句型。在陈述句里也有宾语提前的现象,下面两例出自《白语简志》(77-78页)。

王锋(2004)注意到有些句型,特别是带某些句尾词的句子,常常有宾语提前的现象。这些句尾词包括表示反义问句的和表达肯定口气的。在下面三个陈述句里,宾语提前一般都要和这些语气词配合。

这些句尾词的功能和否定词、一般疑问句的疑问词的效果一样:让宾语前置。究竟什么因素造成宾语前置呢?我们先得看什么宾语能够提前。

提前的宾语不能是新信息。如果宾语表示句子里唯一的新信息,如回答“你买了什么?”,那宾语必须后置,前置宾语(c)不能作为回答:

能做对比强调的名词常常被认为是焦点(contrastive focus)(Ernst & Wang 1995),可是Paul(2002)给出很多反证,说明汉语的前置宾语是(句内)话题。最关键的是在这个位置上,宾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焦点。别的非焦点的名词,如话题,也可以做对比强调。所以光凭对比强调是不能得出提前的宾语是焦点的结论。相反,这符合前置宾语是旧信息的说法。当宾语是句子唯一新信息的时候,即回答“你买了什么?”(35)的时候,不能用SOV。这说明提前的宾语不能是新信息,只能是旧信息。

再看宾语本身。根据宾语的有定性来看,有定的,复数无定的(indefinite)和泛指(generic)的名词能够提前,不能提前的是无定有指的(indefinites pecific)名词。

由此可见,白语的宾语提前是个普遍现象,一般的宾语可以提前,无定有指名词除外。在这一点,白语比别的语言对宾语提前的要求宽松。现代汉语无定的名词都不能提前(*我二些书买了)。究竟是什么使无定有指的名词区别于别的名词呢?从宾语表达的新旧信息方面似乎能找到答案。在这几类名词里,只有无定有指的名词和新信息紧密相关。别的名词都可以表示旧信息。一般来说,无定复数只能表示新信息,所以汉语里,“几个”、“一些”不能出现在动词前。白语情况不一般,因为量词(即便是个体量词),也可以泛指,如(35)。所以白语的带量词可数名词可以表达旧信息。

总之,白语的宾语当它指旧信息时,可以提前。旧信息取决于宾语本身的有定性、句子的类型和语气。有定性,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还有肯定语气在某种程度上使宾语能够表达旧信息。我们在第四节里要讨论为什么。

3.白语和古汉语比较

白语和古汉语乍一看十分相似:都是SVO语言,而且SOV和否定句和疑问句有关。但是再仔细看就会发现,两个语言里的宾语提前有本质上的区别。古汉语里的宾语提前对提前的成分限制严格:除了疑问代词,只有否定句里的代词可以提前;而在白语提前的宾语可以是代词或者名词,肯定句里宾语也可以提前(只要满足旧信息的条件)。在疑问句里,两个语言也有不同,古汉语是疑问代词本身提前而白语是一般疑问句里的宾语提前。我们认为,宾语提前分焦点提前和旧信息提前,白语是旧信息提前,而古汉语则既有焦点提前(疑问代词),又有旧信息(代词)提前。只有旧信息的提前和句子结构(否定句或者一般疑问句)还有语气有关。我们下面结合别的SVO语言里的宾语提前现象进一步说明焦点和旧信息的区别。

三其他语言或方言的情况

上面看到,白语和古汉语里,宾语提前涉及到(疑问)代词,并和疑问句和否定句有关。我们现在从跨语言角度来探讨宾语提前的现象。第一,我们把宾语提前分成两类,焦点和旧信息提前;第二,旧信息提前常常和某些句型有关,在某些别的语言里宾语提前也和否定句、一般疑问句有关。我们试图解释这个现象。

1.焦点vs旧信息

要搞清楚SVO语言里的SOV首先要确定宾语的性质。每个语言里的宾语提前不一定一样,匈牙利语言里动词前的位置是焦点的指定位置。芬兰语的动词前的宾语表示旧信息。对同一个语言里的宾语提前学者们的分析也不一致。拿现代汉语来说,有的把提前的宾语分析成焦点(Ernst & Wang 1995,Shyu 2001),有的把它分析成“句内话题”(Paul 2002)。我们上面看到白语里提前的宾语是旧信息,而古汉语分两种,焦点和旧信息(代词)提前。

一般来讲,提前的宾语可以是焦点可以是旧信息。除了上面提到的语义/语用上的区别,它们在句法上也不同。在焦点固定的语言里,焦点出现在动词前后。SOV的焦点在动词前(巴斯克语Basque,印地语Hindi,土耳其语Turkish);纯SVO的焦点在动词后(坦桑尼亚的班图语(Bantu);Lu Ganda,Lu Haya,乍得语Bade和Tangale)(Rebuschi & Tuller,1999)。焦点的移位一般是强制性的。旧信息前移一般是非强制性的,和动词的关系不一定紧密,可分开,并且可移到句首。白语的宾语符合旧信息的定义。可以在主语和动词之间,也可以在主语的前面,也可以留在原位。上述白语宾语提前的例子似乎只显示了SOV语序。其实,所有的例子都可以是OSV,如(c):

古汉语的疑问代词似乎只能出现在动词前,是强制性的、非自由的;符合焦点的定义。所以,古汉语里的宾语提前既有焦点又有旧信息,疑问词和强调名词为焦点,代词为旧信息。白语提前的宾语不是焦点,而是旧信息。我们下面根据焦点和旧信息的区别讨论别的语言里代词和名词的前置。

2.代词

作为宾语的代词在SVO语言前置是一个普遍现象。Greenberg(1963)的语言共性第25条明确地指出:如果宾语代词在动词之后,那宾语名词也在动词之后。就是说有“代词—动词”、“动词—名词”的语言,没有“动词—代词”、“名词—动词”的语言,因为代词比名词宾语更倾向前置。表二列出个别SVO语言宾语代词前置条件。

表二 SVO语言里代词前置的条件

在表二里的语言,除了冰岛语,名词宾语都不能提前。一般被接受的解释是代词表达旧信息,旧信息容易提前(Hawkins,1983)。与此相关的解释认为代词也比名词“轻”,轻的成分比重的成分容易提前,所以代词比名词宾语容易提前。但是语言成分的“轻重”也和信息的新旧有关,旧信息通常不被强调,语音上弱化。代词和名词在信息表达上有本质的不同:代词表达旧信息。

宾语代词前置在有的语言是无条件的(罗曼语言里代词都要提前),有的是有条件的。比如,古英语和古冰岛语和古汉语。这些条件也不一样。古汉语和中古英语的代词提前要和否定句配合。而在古冰岛语(Hróarsdóttir,2002)和现代斯堪的纳维亚语,代词宾语提前和句内动词移位有关。在有条件提前的语言,为什么否定句和动词移位造成代词提前呢?我们认为,这和代词表达的旧信息有关系。否定句有把别的成分变成旧信息、背景信息的作用,所以能造成代词提前。即使代词前置由动词移动引起,似乎也和信息有关。Holmberg(1999)用的就是信息结构来解释斯堪的纳维亚语言里的代词前置:非焦点(-foc)必须从VP里移出(=前置)。所以,代词提前有各方面的原因。都是和旧信息有关。我们也可以肯定,代词不是焦点,因为代词表达旧信息。因为代词的特殊性,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旧信息提前的一小类。代词提前不意味着语言里所有旧信息都提前。但是如果别的旧信息提前,代词一般也会提前(现代汉语代词不能提前可能是避免和主语混淆)。古汉语的代词提前是有条件的,必须和否定句搭配。不同于疑问词提前。

3.名词宾语提前: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

我们下面来看其他SVO语言里的宾语提前情况。宾语提前是个普遍现象,发生在各种基本语序的语言里(SVO、SOV、VSO)。不管是功能学派还是形式主义学派都有关于宾语提前的专著。我们在这里只关心SVO语言里有条件的宾语提前,主要讨论提前的条件。

表三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语言,除了汉语及其汉语方言以外,其他几种语言都没有亲属关系。

表三 SVO语言里名词宾语前置的条件

表中“(—)”表示虽然宾语提前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倾同性非常大。

从表三看出:1.宾语提前一般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大多和否定句有关。2.不管什么条件,宾语本身应该是有定的或者有指的(西非Leggbó除外)。3.宾语提前一般不是强制性的,一旦变成强制性的,像西非Leggbó,对宾语本身的限制就消失了,宾语不一定有定或者有指。我们下面具体讨论否定句、疑问句和宾语提前的v关系。

在古汉语和白语旧信息提前常常和否定句和疑问句搭配。我们现在看看别的语言里的情况。先看否定句。除了白语和古汉语以外,别的SVO语言的宾语提前也和否定句有相连。刘丹青(2001)谈到吴语某些方言(绍兴、宁波、台州、温州)有用SOV语序的倾向。“我看了这部电影”在绍兴或温州方言表现为SOV:

(42) (绍兴) a.我搿只电影看过哉。

b.搿只电影我看过哉。

c.*我看过搿只电影哉。

(43) (温州) a.我该部电影爻罢。

b.该部电影我爻罢。

c.*我爻该部电影罢。

在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里,宾语前置更为突出:

(44)(温州) a.你倈球打罢未?

b.*你倈打球罢未?

西非尼日利亚的Leggbó语言基本语序是SVO,但在否定句里,必须是SOV(Good 2003)。

另外,上面提到中古英语的代词宾语提前也和否定句有关。虽然和古汉语一样这些宾语提前局限于代词,而代词比名词词组要容易提前;我们还能看出否定句和宾语提前的紧密关系。

宾语提前出现在否定句里好像是个普遍现象,在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里都观察得到;我们要问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讨论焦点和旧信息在同一句子里的关系。我们借助芬兰语的现象来说明两者的关系。Anders Holmberg(2002)描写并分析了芬兰语里一个有趣的宾语提前的结构。芬兰语是一个SVO语言,宾语可以提前形成SOV。提前条件是句首有一个焦点成分(疑问代词、强调成分),如下所示:

(47) a.Jussi kirjoitti romaanin.

Jussi写了一本小说。

写了 (一本)小说

b. *Jussiromaaninkirjoitti.

(一本)小说 写了

(48)a.Jussiromaaninkirjoitti.

是Jussi写了一本小说。

(强调语调)(一本)小说写了

b. Jussiko romaaninkirjoitti?是Jussi写了一本小说吗?

疑问词(一本)小说 写了

c. Milloin Jussi romaanin kirjoitti.

Jussi什么时候写了一本小说?

什么时候(一本)小说 写了

d. OnpasJussiromaaninkirjoitti.

Jussi确实写了一本小说。

助动—强调(一本)小说 写了

句首的焦点不是宾语提前的唯一的条件,宾语得是旧信息。

(49)问题:你圣诞节要给孩子什么?

答 a. JUSSILLEminααnnαnKIJAN.

给.Jussi 我(要)给书

b. JUSSILLEKIJANminααnnαn.

给.Jussi书我(要)给

Holmberg用的是GB理论的方法,通过限制不同成分的移位来解释句首焦点和宾语提前的关系。我们这里且不管他的分析细节,只根据他的分析材料得出一个结论。①语言里每个句子都(至少)有一个新信息,这个新信息可以是整个句子。或者是句子的某一成分。疑问代词或者强调成分都可以充当句子的新信息。除此之外,我们把否定词、疑问词这类的词也可以看作是新信息的表达成分。当句子里有焦点或者表达新信息的成分时,别的成分就可以表达旧信息。因为旧信息是宾语提前的条件,在句子里有别的新信息时宾语就可以提前。芬兰语的句首焦点表达新信息,使得宾语能表达旧信息,并提前。白语、Leggbó和以上提到的语言里的否定句也起了同样作用,作为新信息,否定词的出现使得别的成分,包括宾语,表达旧信息,给宾语提前提供了条件。

一般疑问句和宾语提前的关系不那么紧密,目前只在白语和吴语方言观察得到。我们也可以把一般疑问句的疑问词看做句子的新信息,它的出现导致别的成分(宾语)表达旧信息。一般疑问词作为新信息并不奇怪,在一些语言里,表达一般疑问句的成分和特殊疑问代词一样,都移至一个位置(英语、罗曼语:句首)。而特殊疑问代词表示新信息是不可置疑的。至于为什么一般疑问句没有否定句和宾语提前的关系那么紧密,可能和新、旧信息的程度不同有关。其实,通过仔细观察,语言句子里别的成分也有表达新信息的同样功能和效果。王峰(2004)提出白语的SOV语序除了和否定句,一般疑问句有关,也和表达肯定、或者强调有关。而这些句型都使得宾语表达旧信息,造成了位置提前的可能。

旧信息提前和焦点提前有本质上的不同。焦点占据固定的位置,紧挨着动词。旧信息提前可以有不同的位置,不用紧挨着动词。更重要的是它受信息结构制约,名词词组本身有限制(不能是无定有指),句内别的新信息成分常常可以有助于识别名词组的旧信息,否定词或疑问词就可以表达新信息。从语言演变的角度,SVO语言里的宾语前置开始可能是语用的需要(背景/旧信息前移),常常和代词,否定句,甚至一般疑问句配合使用。宾语前置在某些语言里逐渐消失了(英语,古汉语),但是在别的语言里有语法化的趋势,比如吴语个别方言和白语。而Leggbó语语法化的最彻底:凡否定句都是SOV。

四 结语

本文探讨了SVO语言里的SOV现象。根据古汉语、白语的情况,结合跨语言的材料,我们把前置的宾语区分为焦点和旧信息。一旦区别了焦点和旧信息,跨语言和历史演变就能得到解释。

从跨语言的角度,焦点语言和旧信息提前的语言不一定重合。有的语言有固定的焦点但没有旧信息提前,如匈牙利语;有的语言有旧信息提前但是没有焦点,如白语,现代汉语。②有的语言两者皆有,如芬兰语,古汉语。

区分焦点和旧信息能帮助理解宾语提前的条件。我们观察到不同的语言里,宾语提前常常和否定句或者一般疑问句搭配。受这些句型限制的都是旧信息。我们根据Holmberg(2002)对芬兰语的分析,提出每个句子都有新信息,有了新信息,别的句子成分就可以变成背景信息或者旧信息。否定句的否定词和一般疑问句里的疑问词表达新信息,句内别的成分就成了预设之内的旧信息;给宾语提前创造了条件。除了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以外,肯定语气也有同样的使得句子别的成分变成背景信息的功能。作为焦点的宾语不受句型或者语气限制。所以区分焦点和旧信息至关重要。

旧信息提前在各语言发展程度不等,有的和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有倾向性的结合(上海方言),有的结合紧密(白语,吴语的绍兴、温州方言),有的是由别的因素控制:句首焦点(芬兰语)或者动词移位(斯堪的纳维亚语),有的已经彻底语法化了(Leggbó)。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因为焦点和旧信息提前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的发展也应该是不平衡的。古汉语两者皆有。我们看到,作为焦点的疑问代词和作为旧信息的代词前置,产生和消失是不同步的。至于焦点和旧信息在各语言里的产生和消失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Holmberg给每个句子设置了一个“新信息”(New)的投射,在VP之上,如果句子里没有焦点,那动词移至到NEW,宾语前置就不能发生。如果相反,句首有焦点,NEW不起作用,宾语前移可以发生。这样的解释把宾语提前和句首焦点间接地联系起来,但是还是不能解释在没有句首焦点的情况下,表示旧信息的宾语也能提前的现象。

②“没有焦点的语言”指语言里的焦点不带标记但有固定语法位置的情况。

标签:;  ;  ;  ;  ;  ;  ;  

SVO语言中的对象介词_宾语前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