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211)
【摘要】目的:探讨龋病患者临床修复充填治疗的常见失误及处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发生龋病充填中发生失误患者30例临床处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发生失误患者临床检查寻找失败原因:其中充填后疼痛10例,继发龋10例,意外穿髓4例,充填物折断、脱落4例,牙齿折裂2例,并作出适当的临床处理效果满意。结论:充填术是治疗龋病的有效方法,若诊断不明,处理不当,都可造成修复失败,甚至引起并发症,给患者增加痛苦.因此充分认识这个问题,并从以往总结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龋病;处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058-02
龋病一旦造成牙体硬组织的缺损,不能自身修复愈合,必须通过充填的方法进行治疗,即充填术。这种治疗方法是指使用特殊的器械将龋坏组织去除后制备特定洞形,用适当的人工材料充填以恢复牙体形态和功能。这种治疗方法又称之为牙体修复学。在牙体修复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选择的修复材料进行牙体预备和洞形设计[1]。充填术是治疗龋病的有效方法,若造成修复失败,甚至引起并发症,给患者增加痛苦。充分认识失败的原因并加以避免以及及时纠正是十分必要的。
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发生龋病充填中发生失误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34岁。前牙8例,后牙22例。均为恒牙,经X线判断 牙髓失活后充填5例,根管治疗后充填9例,龋洞直接充填或盖髓垫底后充填16例。对发生失误患者临床检查寻找失败原因:其中充填后疼痛10例,继发龋10例,意外穿髓4例,充填物折断、脱落4例,牙齿折裂2例,并作出适当的临床处理效果满意。
2.方法
2.1 意外穿髓
是指在制洞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健康牙髓的意外暴露。其主要原因有:不熟悉牙体髓腔解剖;操作不仔细;个别牙髓角位置变异。因此要预防意外穿髓,必须认真负责,操作细心,并要熟悉髓腔的应用解剖,如乳牙和年轻恒牙髓角高,髓腔大,制洞时应掌握合适的洞深。对于深龋近髓的病例,应以大号球钻,慢速去龋,如仍以高速涡轮机去龋,很容易导致穿髓[2]。一旦发现意外穿髓,应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保存活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能否保存活髓主要与穿盆点的大小有关,年龄因素影响较小,穿髓点小的,一般直径在0.5mm以内,可做直接盖髓术,穿髓点较大的,可失活牙髓,作干髓术或切髓术,前牙作去髓术。老年人也应首选直接盖髓术。
2.2 充填后疼痛
2.2.1咬合痛 多数是充填物有高点,引起尖周组织创伤,检查时可见银汞合金充填物表面有亮点,其他材料充填物可用咬合纸确定早接触点,只要及时去除咬合高点,调整咬合,数日后即可恢复正常部分也可因对颌有不同金属修复体,咬合接触时,唾液传导产生电位差,出现电流刺激牙髓,需更换充填材料。
2.2.2激发痛 主要是对冷、热刺激敏感,常见原因是洞底未垫基底或仅部分垫基底,未能隔绝由充填材料,尤其是银汞合金传导的温度刺激。少数患者咬合高点也可导致激发痛,机理不明[3]。除此以外,制洞过程中产热过多,消毒药物激惹牙髓等,均可导致牙髓对外界刺激敏感。这类情况可视病情而定疗程,如症状消失可不予处理,否则需作进一步治疗。
2.2.3自发痛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近期出现的多为诊断失误,误将牙髓炎按深龋处理,或意外穿髓未发现;或深龋直接垫磷酸锌水门汀基底,导致对牙髓产生刺激;或深龋直接以复合树脂修复,残余单体对牙髓产生刺激;远期发现的自发痛可因导致激发痛的原因持续存在或加重,引起牙髓反应加剧,或是洞底出现继发龋并发牙髓炎。对出现自发痛的病例,均应查明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2.3 充填物折断、脱落
充填物折断或脱落常由于洞形预备因素,充填材料调制不当,充填方法不当,过早承担咬合力等原因。去除原残留充填物,针对洞形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修改,或增加辅助固位力,如沟、槽固位形及使用黏结银汞,如系充填存在的问题,应选择适当的充填材料,按常规操作调制材料,认真细致操作。
2.4 牙齿折裂
窝洞充填后由于牙体组织本身的抗力不足易导致牙齿折裂,包括部分折裂和完全折裂。常见原因有:无基釉及薄壁弱尖未去除,窝洞的点、线角过于锐利,导致应力集中。对部分折裂者可去除部分充填物后,修整洞形,重新充填。如固位抗力不足,可增加沟、槽及黏结修复等辅助固位形式。完全折裂累及髓底者可考虑拔除。对牙体组织本身抗力不足的患牙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治疗前医生需对治疗牙的病变范围、洞形、受力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备洞时尽最大可能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及生活牙髓,修复时的洞形设计、修复方法和材料选择都应考虑到患牙的保护。
2.5 继发龋
继发龋是保存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常发生在修复体的边缘、底部或邻面牙颈部,可能的原因有:备洞时龋坏组织未去净;洞缘留有无基釉或有些留有短斜面的洞缘因抗压强度不足,特别是在承受咬合力处受力后易折裂,产生缝隙,滞留食物和细菌;充填材料与洞壁界面间的微渗漏:充填材料硬固时本身的体积收缩、较小的热膨胀系数、腐蚀、充填压力不足以及洞缘的垫底材料溶解等。一旦发生了继发龋应去除充填物及继发龋,修整洞形,重新充填。黏结剂的使用可增加充填材料与洞壁间的密合度,降低微渗漏的发生。
3.讨论
龋病以复合树脂为代表的粘接修复术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修复后没有出现疼痛等不适感,牙齿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即可认为是成功的。成功率虽然因病的严重程度、技术条件等的不同而不同,但总体上是很高的,应在90%以上。但仍有少数病例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称并发症。除了明显的意外穿髓可以在术中立即发现外,并发症往往在治疗完成一段时间之后才暴露出来。患者复诊时的主诉可能是疼痛或咬折,有些情况可以检查出来,有些则需参考患者的描述、牙X线片等加以分析和判断。并发症往往与诊断不正确,或操作不当有关,了解以下几种常见情况有助于正确的分析、判断原因和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童爱国,闫平.320例牙齿龋病的临床治疗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 30(4):110-110
[2]李丽岩.龋病治疗失败146例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11):101-101
[3]杨军,张美丽.95例龋病治疗术后变诊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药产业资讯.2006, 3(15):73-74.
论文作者: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牙髓论文; 原因论文; 材料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意外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