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陈明亮

岳阳市中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对比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接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患者使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3.24±1.24)d,意识恢复时间(3.45±1.45)d,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6.35±1.62)min,意识恢复时间(5.28±1.78)h,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脑脊液置换术相比,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更好,能够快速止血,恢复患者的意识,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术;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约占全部出血疾病发生率的2%。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会出现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是彻底清除出血,降低颅内压,避免出现广泛性脑血管痉挛[1]。脑脊液置换术是通过稀释脑脊液促进吸收,但是需要进行反复腰穿,带给患者非常大的痛苦。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临床上开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能够有效的缓解出血症状,避免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作用,降低患者颅内压,延缓脑组织功能退化,治疗效果理想[2]。本文选取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接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分别对其使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接诊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6.21±5.89)岁,发病时间1~24h,平均发病时间(10.21±3.5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7.21±7.23)岁,发病时间2~24h,平均发病时间(11.21±5.78)岁。两组患者的常规临床资料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患者取侧卧位,铺好消毒巾后,于L3~4棘突间隙作为及穿刺点,使用就16号硬膜穿刺针,穿刺针与穿刺平面垂直进入。以黄韧带无阻碍感后深入,引出脑脊液,穿刺针此时达到腰池,将针芯取出。测压后,将穿刺针拔出,固定导管并连接接头,将一次性输液管和引流瓶连接好,引流管高度应超出外耳道12cm,引流7d。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每天进行一次腰穿,测量压力后,收集20ml脑脊液,注入相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的形式展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明确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进入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3]。发生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容易诱发头痛、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头痛主要是出血后红细胞降解产物刺激软脑膜造成的,同时与颅内压升高也有一定的联系[4]。脑脊液置换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稀释的方法去除带血脑脊液,帮助患者恢复颅内压,降低头部的疼痛感,但是需要每天进行腰穿,患者需要承受非常大的痛苦,且效果无法保证。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能够更彻底、清除带血脑脊液,更平稳、安全的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帮助意识恢复。有相关研究认为[5],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机率约为16%~66%,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急性和迟发型脑血管痉挛较为常见。急性痉挛多出现在出血后,30Zmin后能够自行消失,迟发型痉挛多在脑出血3d后,1周左右到达高峰。脑血管痉挛非常难逆转,发生后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程度增加,成为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子介导作用和内皮细胞对血管的调控作用是,急性期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钙离子浓度变化有关,迟发期脑血管痉挛后,钙离子会想细胞内流动,加速平滑肌收缩。内皮细胞具有血管功能调节作用,会让大量的钙离子集聚在内质网附近,让平滑肌处于舒张的状态。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滤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存在统计学意义,P<。证明快了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优势。脑脊液置换术的治疗局限性是无法彻底清除血性物质,且反复穿刺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而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充分体现了脑脊液循环再生的生理过程,每日置换大量的脑脊液,能够明显减少血液量。

综上所述,与脑脊液置换术相比,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更好,能够快速止血,恢复患者的意识,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玮涛,王宁,陈文劲,等. 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50例临床疗效对比[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40-142.

[2]赵建凯. 持续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4):2769-2769.

[3]曾刚. 比较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隙出血血管痉挛的疗效[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0):55-57.

[4]周伟. 脑脊液置换术与腰大池引流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8).

[5]胡焱. 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临床研究[D]. 延安大学,2015.

论文作者:陈明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  ;  ;  ;  ;  ;  ;  ;  

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与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陈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