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资料索引》的编制与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刊论文,索引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复印报刊资料索引》的发展简史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报刊资料索引》(以下简称《索引》)创办于1963年。《索引》原名为《复印报刊专题资料索引》。1963年至1965年,以季刊形式出版,宗旨是为了便于订户和读者查询,随专题赠送订户,作为复印资料合订本的附录出现。1963年全年编辑总条数约9000条;1964年及1965年每年编辑总条数约2万条。 1966年~1977年停刊。1978年下半年,复刊。
1978年及1979年,《复印报刊专题资料索引》更名为《复印报刊资料索引》,仍为季刊,免费赠送。1980年,《索引》除编印季刊外,增加了年刊合辑本,收录约2.7万条。 由于《索引》合辑成册并配有封面,它不再是复印资料合订本的目录,而成为独立的报刊资料检索工具期刊。这是《索引》的一大进步。1981年及1982年,由于索引条目的增多,《索引》由单册改为上、下两分册,每年收录约8万条。1983年起, 《复印报刊资料索引》更名为《报刊资料索引》沿用至今。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始于1983年度的《索引》不仅收录了《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的文章篇目,而且还收录了大量的没有复印的报刊文献条目,每年收录约13万条,分装成七个分册。同年,增加了著者索引、人名索引,作为专题分类索引的辅助索引附在年度索引后。从1988年起,将附在分类索引后的著者索引单独编辑成册,作为前7 个分册《索引》的辅助索引,每年收录约11万条。
《索引》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功能,为广大用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检索服务,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1991年,在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情报成果评奖中,《索引》获特别奖;1994年,在全国索引成果展评会上,《索引》再次被评为优秀成果奖。
二、《索引》的价值
编制索引工具书的价值在于把报刊上静态的文献资料变成动态的信息传递给读者。目前,各类知识大多数还是以文献的形式储存的。由于文献的数量激增,尤其是社会科学,种类繁多、出版分散、知识老化加速、学科交叉重复,教学和科研人员很难及时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而他们的工作又必须继承、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利用《索引》检索,舍此,无法快速而全面地获得自己所需要信息资料。
《索引》按年度将3 千种报刊上的混乱无序的文献资料收集在一起,按科学的分类方法整理、编排,使之有序,为广大教学和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系统、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节省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索引》覆盖了整个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文献信息量大(每年度收录13万条左右;约900万字),资料翔实,准确可靠, 汇集了社会科学各学科科研成果的结晶。因此,《索引》又成为科研人员不可缺的参谋和指南。
三、《索引》的选材与编辑
《索引》全面、系统、集中、连续收录国内公开出版的社会科学等有关文献资料。选材范围包括:中央报、地方报、专业报、社科类综合期刊、专业期刊、大专院校学报等近3千种。 《索引》的编辑原则是:全面收集、系统整理、严格筛选。入选的文献要有其一定的学术性、资料性及收藏价值。
《索引》的读者大多数是科研工作者、教师、大专院校学生、党政机关及企事业领导者。科研工作者和教师需了解自己所研究学科的全貌、前沿、发展趋势;学生要查阅撰写论文的参考资料;领导干部则需要掌握本系统、本行业的方针政策、了解形势、学习交流经验。他们都希望一索即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索引》要做到全面收集,在“全”字上下功夫,但是,“全”不等于有闻必录。当前,文献激增,为了真正使读者一索即得,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索引》必须做到查全率和查准率。为此,《索引》编选的文献资料是经过严格筛选,层层把关的。其步骤如下:第一步,资料室订购资料源时,已经将无学术意义的报刊淘汰。第二步,选材室逐本阅读原报刊,初选出有入选价值的文献。这些初选的文献由抄卡人员按标准规格抄好卡片,剪贴好原文,将每篇文献的卡片和原文订在一起,送往有关编辑室。第三步,专题责任编辑对初选的文献逐篇阅读,进行比较研究,再次筛选。第四步,各编辑室主任按专题统读已打印成文的索引条目,进行本室各专题索引条目的横向比较,对交叉学科参见条目再次去粗取精。第五步,主管编辑业务的编辑部主任对本年度索引进行全面点读,最后运移。
《索引》是检索我中心编辑出版《复印报刊资料》的配套工具。为了便于读者按《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的排列顺序检索,我们将13万条索引条目按《复印报刊资料》的若干个专题分编成7个分册, 根据专题的排列顺序,将类别相近的专题集中一册,每个分册均按专题的先后顺序排列。以1993年度《索引》为例:第一分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总论》,所含《复印报刊资料》专题是:A[,1]、 A[,2]、B[,1]、B[,2]、B[,3]、B[,4]、B[,5]、B[,6]、B[,7]、B[,8]、B[,9]、C[,1]、C[,4]、C[,5]、C[,7]、C[,8]。《索引》条目的编排顺序,根据各专题的内容和特点,按照分类原则,即从总体到部分、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等原则排列。《索引》的著录符号,大部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文献著录总则》的有关规定,以利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的应用。
由于资料文献的论题广而且分散,内容庞杂,依据目前国内任何一家类分图书的分类法都不适用于《索引》的分类。于是我们采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相应大类的混合式类号,即字母与数字合用类号体为专题代号。例如:A[,1]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B[,1]哲学原理;C[,1]社会科学总论等等。每个专题按照学科科学体系, 制定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简单易懂、使用方便的资料分类表。专题资料分类表各级类目的设制是从文献资料的实际出发,因文设类,层层展开,依据资料数量的多寡决定类目的多少,灵活掌握。有的专题到目前为止,类目已设到了八级。各级类目同样也使用混合式类号,同时采用不同的字体和字号表示,以适应报刊资料分类,也便于图书馆、资料室统一管理。由于文献条目的编排既科学又实用,因此《索引》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四、《索引》的特点及利用
《索引》是供广大读者使用的,因此,关于它们的编辑原则与特点,不能只是编辑人员掌握,广大读者也应了解,这样,《索引》才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
《索引》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索引》的累积时限是年度,读者查阅本学科本年度的文献资料,只需翻阅一本索引便一目了然。许多读者期望我中心编辑出版累积时限更长的《索引》,如:三年累积、五年累积、十年累积的《索引》。第二,《索引》除采用混合式类号外,各级类目用不同的字号、字体表示以表达类目之间的隶属关系。同时,各级类目标题语言明确、简炼,基本与本学科的专业术语一致。这样,便于不懂分类号的读者按类目标题查阅。第三,《索引》将类别相近的专题资料集中一册,突出了专业性。同时,各分册除集中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外,还将相关学科资料也集中在此,给读者提供了更宽阔的阅读范围。第四,《索引》文献的排列以《复印报刊资料》专题为大单元,使检索大为简便。例如:中小学校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家庭教育等文献资料都单独设立专题为《中小学学校管理》及《家庭教育》,而不将此类资料分散在《中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专题中;将《中国古代史》专题分列成四个断代史专题。这样,大大地缩短了读者查阅时间,提高了查准率。第五,《索引》融主题分类表、地区分类表、年代分类表、形式分类等于一体,尽量采用读者熟悉的、简单易掌握的分类表。例如外国资料按“世界地区复分表”细分;历史类资料按“中国时代复分表”和“国际时代复分表”细分;人物类资料则按姓氏笔画排列。这样的资料分类表可以做到无师自通,人人会用。第六,《索引》分类细,类目多。每年度收录的13万条文献资料大约设置近2 万个类目,读者按细分类目便可快速地查阅到切题资料。例如:北京大学读者需要查阅有关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资料,在有关图书馆连查三天,一无所获,后来利用《索引》在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专题中查到15篇,仅用了半个小时。第七,凡是已经被我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的文献,在《索引》条目著录时均录有复印报刊资料的期数和页数(起页),以方便读者参照《复印报刊资料》查阅原文。第八,为节省《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版面,有关交叉学科的文献原文只影印在某一个专题中,其余相关专题不再重复,只做参见卡。这些文献条目在《索引》中均录有参见某专题、某期、某页。
总之,编制索引是一项科学性很强而又艰苦繁重的工作,但它的出版无疑为我国的社会科学文化发展事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