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武[1]2008年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文中认为供应链运作的全球化使得现代物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成为成长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而供应链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是否合理。作为供应链关键部分的配送中心,链接着供应链的供需两方,决定了供应链的流通费用和效率。然而在我国由于现代物流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物流实践的需要,大多数供应链环境下的配送中心选址是凭经验做出的想当然的决策,或者是只注重短期效益的决策,不仅不利于长期发展,而且造成的极大资源浪费。因此对配送中心选址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本论文针对供应链环境下的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本论文主要对供应链环境下的配送中心选址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常规选址方法、单配送中心选址、多配送中心选址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在配送中心常规选址方法研究中,在对影响供应链环境下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及配送中心选址应遵循的几个原则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选址中常用的选址方法如重心法、鲍姆尔一沃尔夫法、混合整数规划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进行分析,并给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尽管会表现出一定的缺陷,但都会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就单配送中心选址而言,在分析常用配送中心选址方法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结合供应链优化下配送中心选址复杂性,提出了用中位法来进行单配送中心选址。对于多配送中心选址,在中位法选定配送中心候选点的基础上,把多配送中心选地址问题看做是一个指导者-跟随者问题,把选址规划者和分销商联系起来考虑问题,并把建成后的竞争问题也考虑其中,采用双层规划来建立选址模型,并采用混合遗传算法来求解上层规划,使得配送中心选址更有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对未来配送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论文的研究为供应链环境下配送中心选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保证选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得选址决策更具有可行性。鉴于此本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1)将绝对中位点选址方法用于配送中心选址;(2)将建成后的竞争考虑到了模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供应链环境下配送中心选址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小萃[2]2008年在《城市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物流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物流可以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普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增加对外资的吸引、解决城市就业压力等,为发展区域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物流中心的选址已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城市物流中心的布局和选址是否合理,对物流中心功能的发挥和综合效益影响极大。从而使得深入研究城市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从城市物流中心的概念、功能、常用的选址策略等几方面的基本问题出发,对城市物流中心选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根据城市物流中心选址研究的现状,讨论了城市物流中心的定义、分类、选址原则和流程。在分析了物流中心选址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的各自的特点。城市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验证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通过对影响物流中心选址因素的分析,确立了影响物流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和原则;并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分别就连续点选址和离散点选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模型,在连续点选址中根据选址问题不同的特点分别采用了重心模型、交叉中值模型进行求解;在离散点选址模型中,又分别探讨了覆盖模型和P-中值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参数确定和计算步骤。本文最后研究了物流中心的动态选址的决策问题。首先依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将物流中心的规划期分成若干阶段;再以各阶段内需求的特点作为出发点,将多阶段的动态选址问题转化为最短路问题进行求解。该模型是在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许多可用的选址方案中挑选出最佳选址方案,该方案不仅要满足不同阶段下的需求,又力求城市物流中心在整个规划期内的总期望费用最小,同时还兼顾到方案的可行性。本文将市场需求的动态性、多阶段决策问题与选址相结合,探讨了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的城市物流中心动态选址问题。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阐述了如何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吴竞鸿[3]2010年在《基于供应链的图书分销企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供应链中,配送中心连接着上游的供货点和下游的需求点,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它对整条供应链的良好运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配送中心是否能合理的建设对整条供应链竞争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图书分销企业市场销售网络的日益扩大,图书分销企业都想建立一批融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配送中心。这就涉及到配送中心位置的选择问题,为了保证配送中心选址的科学性,有必要对供应链中图书分销企业的配送中心选址相关理论、选址步骤和选址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供应链中大型配送中心与小型配送中心的不同功能特点,以降低供应链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服务水平为目的对供应链中图书分销企业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址决策,希望能够为图书分销企业的配送中心选址提供科学的、实用性的参考模型。首先,本文介绍了供应链管理、配送中心的相关概念、配送中心选址原则及选址方法。第二,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图书供应链的物流流程、供应链中图书分销企业的配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叁,本文给出供应链中图书分销企业配送中心选址的决策程序并总结了供应链中图书分销企业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第四,本文按功能、特点不同将配送中心分为大、小型配送中心,并从影响供应链中图书分销企业配送中心选址的非成本因素出发,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别对大型配送中心与小型配送中心的各种选址方案的优劣性进行评价,对配送中心备选地址进行初步筛选,从而达到排除选址因素较差的备选地址的目的,为下一步的定量选址做铺垫。第五,本文利用混合整数规划方法,从使供应链物流总成本最小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建模,为了解决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设计了隐枚举法与最小元素法结合的方法来求解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最后,本文以湖南新华书店为案例对象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给出了最优的选址结果。同时在大型配送中心选址中对选址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小型配送中心选址中对最终的选址结果进行了结果分析,使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量化模型更具有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
王冠[4]2011年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连接着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的分销商及客户,决定着供应链的流通费用和运作效率。物流配送中心在大幅度减少供应链的损失和提高供应链的服务水平方面,可为整个供应链系统提供其它成员单位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对配送中心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的规划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正确的选址决策对供应链系统作用的发挥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显着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应用运筹学中的相关方法,结合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及优化模型,该模型将服务半径的理念融入其中,在一次性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加入了由服务半径影响的变动成本,加之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构成了模型的主干,文章以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最低为导向,追求效率最大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求解,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延伸性。
毕娅[5]2012年在《云物流下基于协同库存和覆盖的选址—分配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经济使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成为常态,企业希望能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在此内因的驱动下,随着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新兴IT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云制造。云制造模式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互联起来,封装成标准化的制造服务,用户可以按需随时获取,同时这种制造服务安全可靠、质优价廉、绿色低碳。由于物流与制造活动存在天然的相关性,物流模式需要与制造模式一致,因此云制造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物流模式的变革。2010年,马云入股民营物流企业“星辰急便”便昭示了物流己经正式进入“云”时代。选址作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部分是企业战略成功的保证。选址决策的好坏不仅会影响设施的建设成本,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运营成本和竞争力大小。因此,如何在云物流模式下进行科学的选址和对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希望在该领域做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描述了选址相关问题的经典模型以及常用的启发式算法的原理和应用技巧,在对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然后,研究了云物流模式的概念、系统框架以及关键技术,提出了云物流模式下的协同库存机制,指出云物流是将各种物流资源和能力虚拟化、服务化并进行集中的、智能化管理与经营,服务于多客户,实现高效协调与多方共赢的一种新的物流模式,协同库存机制是云物流模式下的库存控制方法,它强调物流资源在逻辑上的虚拟化集成和对资源的统一优化调度,目的是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云物流概念和协同库存机制是后述选址-配送模型的理论基础。接着,在云物流模式和协同库存机制下分别构建了基于集合和最大覆盖的选址-分配模型。模型解决了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和需求量的协同分配问题,并在时间和容量约束、单一商品下需求点的优先级以及不确定需求问题上对模型进行了扩展。设计了基于GA-PSO的混合式启发算法。其中改进的遗传算法解决了离散空间的选址问题;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解决了连续空间的需求量协同分配问题。通过Benchmark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真实算例、叁种不同问题规模的随机算例以及与LINGO的对比实验验证了云物流模式下选址-分配方案的先进性,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云物流模式下选址-分配方案的策略。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指明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孙光宇[6]2017年在《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分配模型及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鲜活农产品作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市场需求量正在逐步提高,其物流服务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合理解决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的选址-分配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物流成本。国内外学者对选址-分配问题在物流设施选址和资源分配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具体行业,特别是像鲜活农产品配送这类具有产品特殊性的行业的研究还比较少,仍然存在有待研究之处。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具有采购、集散、储存、装卸、搬运等基础性功能,拣选、流通加工、分拣、配送、衔接等核心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市场需求预测、信息咨询等增值性功能。选址-分配问题的目的是确定设施的位置以及顾客对设施的分配,以使顾客与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设施之间的距离之和最小。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分配是在适应性、协调性、经济性、战略性的原则下追求成本最小化、服务最优化、发展潜力最大化的目标。鲜活农产品具有易腐坏、生命周期短的特性,其配送成本受交货期、配送工具、配送品种和数量、自身易腐性、包装密度、自身价值、配送距离、交通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考虑到需求的不确定性,以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总成本(包括运输成本、车辆制冷成本、变质损耗成本、配送中心运营成本和配送中心建设成本等经济性指标)最小为目标,以满足各需求点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配送中心作业处理容量限制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带有模糊约束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分配模型,采用叁角模糊数对模糊需求约束进行清晰化处理。免疫优化算法具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粒子群算法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将免疫优化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形成混合启发式算法,由免疫优化算法解决配送中心选址的问题,由粒子群算法解决需求点的分配问题,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算例进行求解,得到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的选址-分配方案,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论文结合鲜活农产品的特殊性构建了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分配模型,设计了相应的IA-PSO混合启发式算法,对算例进行了求解。希望可以为之后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分配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杨现锋[7]2008年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变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以往那种从自身企业节约原材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之间竞争的要求了,企业需要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正是为了迎合该种契机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一切资源,以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在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物流管理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协调性和整体性,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下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课题展开研究的,本文根据已有的配送中心选址理论,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提出了配送中心选址时考虑供应商和客户重要度的思想,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在对供应商和客户重要度的评价过程中提出了利用AHP和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来确定评价因素的权系数,充分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供应商和客户的重要度进行评价;最后将供应商和客户的重要度系数反映到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中,从而形成了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该模型不但考虑到供应商和客户的现在,还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核心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有利于供应链的稳定,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最大化。因此,本文所提的思想对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运作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柳[8]2004年在《供应链中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同时,人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配送中心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址。在物流网络中配送中心连接着供货点和需求点,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配送中心的选址对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较佳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是使商品通过配送中心的汇集、中转、分发,直至输送到需求点的全过程的效益最好。配送中心拥有众多的建筑物以及固定的机械设备,一旦建成很难搬迁,如果选址不当,将付出长远代价。 本论文就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用双层目标规划的方法进行了建模,将配送中心选址涉及到的两个具有明显不同目标的决策者——选址规划者和客户联系起来考虑问题,并将配送中心建成后遇到的竞争问题也纳入其中,使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量化模型更具有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对未来的配送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 论文的基本结构安排如下: 绪论,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基础理论。介绍了物流、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以及配送中心的相关概念。详细的阐述了配送中心在物流、物流管理、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提出。详细的介绍了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分类以及解决选址问题的常用方法。并认真阐述了现在所用选址方法有不足之处,需要有所改进。 第叁章,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和原则。详细的分析了影响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种因素,在归纳总结配送中心选址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阐述了供应链环境下选址应考虑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双层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与遗传算法求解。给出了双层目标规划的详细模型及基本解法。提出了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并给出了利用MATLAB软件中GAOT工具箱实现遗传算法的基本过程。 第五章,算例。结合实际情况,应用第四章中提出的建模方法及算法对具体问题进行了求解,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第六章,结束语。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论文可进一步深入的几个方面。
邓丽超[9]2012年在《冷链配送中心选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冷链物流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紧密相关,它比一般物流的要求更高、操作更复杂,建设投资成本也更大,如何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是当前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基于此,合理决策冷链配送中心选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查阅了国内外与冷链配送中心选址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总结,对国内外冷链物流现状、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结合配送网络的基本结构与冷链物流的特点,构建了包含一级配送中心和二级配送中心的叁级四层冷链配送网络;重点研究冷链配送中心选址优化问题,以系统费用最小化和客户服务水平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冷链配送中心多目标选址优化模型,采用主要目标法、枚举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最后,针对现实生活中客户分布、需求信息、费率等要素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冷链配送中心动态选址问题,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将选址规划期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根据上一阶段末的实际情况找出新的布局,形成随时间变化的配送中心布局方案,这样可使选址决策更为准确。特别是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可能导致配送中心不能达到客户服务水平的目标,此时需要重新做出选址决策,论文通过算例对此加以验证。
吉阿兵[10]2002年在《供应链中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以往企业的行为总是从节约原材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两方面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变性,这些传统的方法就显得无从为力。企业需要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全球制造链以及由此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正好迎合了企业的这一要求。所谓的供应链管理是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追求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效率,以应付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作为供应链关键组成部分的配送中心(分配中心),连接着供应链的供需两方,决定着供应链的流通费用和效率。配送中心在大幅度减少供应链的损失和提高供应链的服务水平方面,是供应链的其他成员单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对配送中心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对配送中心和供应链进行了介绍,阐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配送中心作为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在供应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费用有巨大的影响。论文指出研究配送中心的意义,并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对配送中心的选择原则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进行了回顾,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这些问题,论文建立了一个包含管理员意见的DEA评价模型,用于对已建配送中心的评价。管理层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了解现有各配送中心的运营情况,为进一步决策作参考。如果评价的结果表明现有的配送中心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则需要重新选择。论文根据不同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分别建立了单节点的选址模型和多节点的选址模型。并把DEA评价的结果作为一项约束代入到选址模型中,经过这样处理的模型具有特殊的优点,能够把顾客的服务满意度在模型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能够使资源在各配送中心之间重新分配,使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最后,论文给出了一个算例,并进行了叁种情况的比较。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进行选址的原则,论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配送中心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并深入分析了配送中心对供应链的作用。 第二,把管理人员的意见带入到评价模型中,建立了评价配送中心效率的DEA模型,这是DEA模型在配送中心评价中的首次应用。 第叁,建立了包含DEA评价结果的单节点选址模型,此模型可用于解决象加油站或液化气站的再选址问题。并能使各种资源各配送中心间进行合理分配,使各个配送中心的效率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四,在单节点选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节点的再选址模型。把配送中心的效率作为约束条件代入了模型中,使得在满足费用最满意的前提下兼顾配送中心的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企业在配送中心的选址战略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 廖英武. 长沙理工大学. 2008
[2]. 城市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 王小萃.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 基于供应链的图书分销企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 吴竞鸿. 浙江理工大学. 2010
[4]. 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 王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5]. 云物流下基于协同库存和覆盖的选址—分配问题研究[D]. 毕娅.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6]. 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分配模型及算法研究[D]. 孙光宇. 吉林大学. 2017
[7].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 杨现锋. 重庆交通大学. 2008
[8]. 供应链中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D]. 杨柳. 上海海事大学. 2004
[9]. 冷链配送中心选址优化研究[D]. 邓丽超. 中南大学. 2012
[10]. 供应链中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研究[D]. 吉阿兵. 上海海运学院. 2002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供应链物流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云物流论文; 分销策略论文; 分销模式论文; 物流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