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400016
摘要:手术室护士主导的麻醉药品配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减少麻醉准备时间,缩短各科手术接台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手术医生满意度,确保了药品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是一项实用的临床管理模式。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麻醉药物;配置
手术量的增加使得传统实行的由麻醉医师兼任负责的麻醉药品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手术室工作需要,麻醉药品的管理已成为手术室护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患者手术需进行麻醉,需要配制麻醉药物,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人员的多样性,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充分行使麻醉医生的医嘱权,我院规定由手术室护士配制麻醉药物,以规范规室管理,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
1、麻醉药物的配制
(1)麻醉医生开具麻醉药物医嘱
(2)麻醉开始前,有资质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进行安全核查。
(3)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两人同时核对医嘱,手术室护士执行医嘱。
(4)手术室护士查对麻醉药物
(5)配制麻醉药物:a全麻药物:盐酸瑞芬太尼1mg+0.9%生理盐水20ml,枸榴酸舒芬太尼50ug+0.9%生理盐水9ml,咪达唑仑10mg+0.9%生理盐水8ml,维库溴铵8mg+0.9%生理盐水8m或罗库溴铵100mg直接抽吸,盐酸右美托咪定200ug+0.9%生理盐水48ml,去甲肾上腺素2mg+0.9%生理盐水49ml,去氧肾上腺素5mg+0.9%生理盐水100ml,阿托品0.5mg+0.9%生理盐水1ml或直接抽吸,盐酸麻黄碱30mg+0.9%生理盐水4ml,依托咪酯乳状液20mg直接抽吸。每种药物抽吸完后将标签贴于注射器有刻度的一面,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时间及签名。
b:肝素水 25000U+0.9%生理盐水100ml用于湿润注射器抽动脉血查血气分析,肝素12500U+0.9%生理盐水500ml软袋,用于维持动脉管道通物。
C:硬膜外药物 2%利多卡因20ml+盐酸肾上腺素3滴。
(6)所有药物抽吸后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两人核对无误后放置于麻醉桌上的治疗盘中,一次性治疗巾覆盖,安瓿和药瓶等交麻醉医生核对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体会
(1)严格按医嘱配制麻醉药物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配制药物前必须洗手、戴口罩,配制药物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
(3)三方核查患者无误后方可配制药物,不得提前配药。
(4)配药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于外观相似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麻黄碱均为1ml的安瓿,抽吸时仔细查对,避免混淆。
(5)药物要一样一样的抽吸,每抽一种药物,新开一付注射器,并及时贴上标签。
(6)如为粉剂药物待充会溶解后抽取干净。
(7)药物应现配现用,临时抽取,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污染。
(8)抽吸药物后应轻拉活塞柄,使针头里的药物全部进入注射器内,反复倒转注射器,使药液与溶酶充分混匀后再排气,减少药液浪费,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9)一切在正常范围内,开始准备药物,尤其是接台手术或晚上不论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怎么催促,抽药过程中一定要将药物核对清楚。
(10)安瓿或药瓶等交与麻醉医生核对后处理,不能私自丢弃。
小结:手术室工作十分繁重,人员相对不足,手术及麻醉用量大,药品种类多,特别是一些贵重、麻醉药品及精神类药品的应用,加重了手术室药品管理的难度。设置专职麻醉护士负责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模式,是顺应手术室发展的需要。此举可将麻醉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手术麻醉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满意率。每位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应注意力集中,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处理好各种突发状况,将隐患扼杀在萌牙当中,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通过专职麻醉护士严密、规范、科学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麻醉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降低了药品的非正常损耗,减少了医院的药品费用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孙黎明. 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08):286-287.
[2]刘素琼,陈玉. 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5,(06):1021-1023.
[3]钟雅. 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模式探讨[J]. 海南医学,2014,(17):2643-2644.
[4]戴春雷. 手术室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J]. 医药导报,2013,(03):413-414.
[5]周正琼. 手术室麻醉护理探讨[J]. 黑龙江医药,2012,(02):325-327.
论文作者:陈永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手术室论文; 药物论文; 生理盐水论文; 手术论文; 护士论文; 医生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