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集群的运行现状调查——以浙江台州市泵业和汽摩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州市论文,为例论文,浙江论文,产业集群论文,汽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前言
台州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是我国典型的传统产业集群区。2003年该市经济总量位居浙江省第4。作为我国泵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台州市的泵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2年底,全市拥有生产企业178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8.03亿元。在台州泵业产业集群内,以企业存在格局为标准可以划分为3个层面:一是集群内主导企业。台州泵业在多年的发展后捅现出了以新界、大元、新科为代表的年生产量达几十万台以上的规模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引入现代管理方法与理念,并高度重视自身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已经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大量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改进与创新,在企业的基础生产能力方面可以接受市场的检验,产量逐年增加,年总产量在数百万至数千万台之间,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三是家庭作坊。这些家庭作坊主要从事装配工作,生产和测试条件较差,产品质量较差,近几年发展速度明显放慢,但已经影响到了台州泵业的整体发展。
除此之外,台州是我国主要的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生产基地(本文以下简称汽摩业),目前已经有生产企业4500多家,其中汽车及配件生产企业3000多家,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1500多家,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其中摩托车及配件业87.5亿元,汽车及配件68.5亿元。在产业集群方面,其主导企业如吉利集团、钱江集团两家龙头企业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引导着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钱江集团2000年生产整车102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8%,在全国同行中销售排名列第2位,利润排名列第1位。
1 台州泵业和汽摩业集群的运行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台州泵业和汽摩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首先在对新界泵业、大元泵业以及钱江摩托等台州市泵业和汽摩业典型企业进行初步访谈,了解这些产业集群主导企业的运行现状与发展战略;然后随机选择了100家企业进行有关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有效问卷133份。其中,台州泵业有效问卷92份,汽摩业有效问卷41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我们可以对两个产业集群的运行现状与现存问题做出判断。
1.1 总体步入规模适度扩张期
调研数据表明目前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工作和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获取规模经济和成长经济,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实施业务多元化,但由于要进入的是新的业务领域,需要一定的特定专业技能与知识,所以,适度规模扩张占据了主要地位。这意味着专门针对专业细化市场或地域的企业数目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有较大的减少,而业务多元化将成为主流成长模式,更多的中小企业会呈现几大业务并举的局面。根据表1所示,结合美国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学者格瓦纳的中小企业成长阶段判断标准[1],可以认定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处于从生存期向发展期成功迈进的阶段。
表1 中小企业业务运作现状 单位:%
目前最重要工作 比重 业务扩展情况 比重下一阶段目标
比重
全国争取顾客21.8 没有任何多元化16.4维持基本生存
2.4
维持收支健康15.2 极少涉及多元化30.9适度扩张
53.9
适度进入其它业务33.9 涉及一些多元化32.7争取更多利润
20.0
快速扩张规模26.1 已经几大业务并举 20.0比同行中小企业扩张更快 17.0
维护现有市场份额3.0 收缩原有多元化业务0
维持现有投资回报率 6.7
资源来源: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总有效问卷133份。
1.2 家族化管理模式逐步弱化
从调研结果来看,家族化管理模式正在弱化,许多中小企业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在对市场开拓、项目创新和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重大决策时,虽然仍有1/3的中小企业是由老板单独决定的,但决策过程中听取了下属的建议;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民主决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外部专家也被引入决策体系。在业务经营方面,所有者显然对此仍高度关注,参与了大多数业务经营活动。这可能意味着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还比较集中,个人或家庭控制整个中小企业产权的情况还相当普遍,见表2。
表2 中小企业管理风格概况 单位:%
重大决策方式比重所有者业务角色比重
老板一人说了算,不听取下属建议2.5 控制并参与全部业务经营38.2
听取下属建议后老板单独决定33.9参与绝大部分业务经营 44.2
老板与下属共同商定32.1只参与小部分业务经营 13.9
老板、下属和外部专家共同商定 31.5不参与任何业务经营3.6
资料来源: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总有效问卷133份。
1.3 多样化协作和非良性竞争并存
调研数据显示,有92.5%的中小企业参与了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协作内容是多样化,代为加工和购销是主要的形式,中小企业之间合作进行营销和购买原材料占了26.3%,通过大企业进行员工专业技能培训也是重要协作内容。同时,集群内97.7%的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但这种竞争内容与形式是比较低层次和非良性的(见表3)。因为从对手那里抢占市场份额、挖走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导致了企业之间、企业与职员之间的信任关系难以塑造和强化,直接阻碍了集群内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表3 集群内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形式单位:%
协作关系形式 比重竞争关系形式比重
代为加工 28.9抢占市场35.3
购销关系 23.0挖中高级管理人才28.2
合作营销 17.0挖技术人员 15.5
合作购买原材料9.3 其它18.7
培训工人 7.0
其它 7.7
资料来源: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总有效问卷133份。
1.4 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显著
调研显示,89.4%的协会成员企业认为行业协会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供同行企业相关信息、举办课程与研讨会以及代表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92.4%的中小企业认为地方文化激励着企业的持续成长。但同时,94.6%的中小企业认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集群的持续成长,认为成功企业的示范与带动是集群形成与成长的原因的中小企业占20.6%,87.9%的中小企业认为龙头企业在未来对集群成长的作用还将提高,其中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认为其作用会大幅提升(见表4)。
表4 龙头企业对集群成长的现实与未来作用单位:%
龙头企业对集群 龙头企业对集群
成长的当前影响比重 成长的未来影响比重
毫无影响 5.4 大幅增强 72.9
较小影响 21.8 稍微增强 15.0
较大影响 58.2 保持不变 11.3
重大影响 14.6 有所减弱 0.8
资料来源: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总有效问卷133份。
1.5 产业集群成因多元化
调研发现(见表5),43.4%的企业认为本地与泵业和汽摩业相关的行业集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原因,这些相关行业主要是指台州市原有的一些制造、化工企业,它们在集群形成和发展初期起到了技术外溢、熟练工供应等方面的推动作用;15.5%的企业认为市场(主要是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专业市场企业可以就地销售产品和了解市场变化情况;13.9%的企业认为集群内某些经营管理成功的企业典范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极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为它们的成功增强了其它企业发展的信心;也有11.8%的企业则认为台州市信息交流便捷是集群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5 本地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单位:%
项目比重
传统技术和习惯 8.7
靠近市场15.5
相关行业集中43.4
成功企业的示范与带动13.9
信息灵通11.8
其它原因6.7
资料来源: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总有效问卷133份。
1.6 行业协会服务功能明显
行业协会在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担当着个体企业无法比拟的角色。台州市泵业和汽摩业协会的基本服务内容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提供相关市场信息,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调研发现,这两个行业协会的服务内容在不断演化和拓展,同时还承担着一些市场化的运作活动,为企业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利益相关者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表6 本地行业协会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位:%
本地行业协会服务内容 比重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20.5
同行企业相关信息28.0
课程与研讨会16.8
信息公告板 8.2
代表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9.5
其它17.0
资料来源: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总有效问卷133份。
1.7 地域文化作用持续
产业集群能够在某一特定地域扎根并发展起来是与当地的人文风俗密切相关的。邻近温州的台州地区,自明清时期就受到“经世致用”等务实文化的熏陶,商业活动较为活跃,“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传统思想激发着当地群众自主创业的极大热情,为滋生如此众多中小企业奠定了文化基础。而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外部性以及延续性,使得台州产业集群得以持续成长起来。如表7所示,实干、务实、合作与创新是台州精神的基本内容,已经对台州泵业和汽摩业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表7 本地文化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单位:%
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本地文化内容比重
商业意识强 15.7
肯吃苦耐劳 26.8
高效务实21.6
善于沟通与合作 17.8
善于接受新思想 14.6
其它3.7
资料来源: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总有效问卷133份。
1.8 集群内组织结构欠合理
产业组织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决定企业绩效水平,同时,企业运作绩效反过来又影响产业组织结构和企业行为。从产业组织结构方面来讲,台州的泵业和汽摩业还远未达到合理化程度,能够支撑整个产业集群长远成长的大企业数目不足,直接影响到了集群市场容量的拓展、技术升级能力的改进以及集群运作总体绩效的提升;作为集群重要主体的中等规模企业的数量也还不足以担当中坚作用,因为这些中等规模企业的发展可以对大企业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竞争压力,也起着促使企业生命周期循环更替的历史任务;小企业虽然是任何产业集群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过度的小企业存在会导致严重的搭便车行为,大中型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会被削弱,会破坏集群的有效运行秩序与规则,整个集群的生态系统难以保持健康。
表8 对未来产业组织变化的判断单位:%
大企业(500
中等企业
小企业(50
人以上)的比重(50~500人比重人以下)的比重
数目 以上)的数目
数目
不会出现 11.3不会出现
0.8 不会出现 2.3
增加 72.9增加
70.7增加 39.1
保持不变 15.0保持不变
22.6保持不变 13.5
减少 0.8 减少
6.6 减少 45.1
资料来源: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65份,总有效问卷13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