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特征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都由于它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即该事物质的规定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以有必要存在和发展,同样由于它具有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又是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研究和正确地认识这种特征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仅为笔者的一些认识,供与同行学者们研究、讨论。
学校教育的类型取决于所实施的课程(programme)的类型, 而不是按学校区分。同一学校可能有不同类型的教育。本文所论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一种课程类型进行认识和研究的,以免把现有普通高等学校中现实存在的不同教育类型视为同一教育类型,以便尽可能少受现有各种高等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影响,同时,也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我们研究高等职业教育,需注意两点。1.各种职业培训(包括高中后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职业教育作宏观规划时必须对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全面统筹,无论孰重孰轻,都有违职业教育应有之义,都会脱离社会需要。但根据《职业教育法》第13、14、25条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初、中、高三等,给学业合格者发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分初、中、高三级,给学业合格者发培训证书。因此,本文所谓高等职业教育,仅指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而言,高中后的各种职业培训当另题讨论。2.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词解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一般称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综合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我国现在通称为“职业教育”,但其内涵仍然包括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类教育。本文所谓“高等职业教育”应理解为“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
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前提是,专业教育的类型是由人才类型决定的。第一,人才按其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类别分不同类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分为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工程型(设计型、规划型、决策型)、技术型(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和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四类;第二,不同的人才类型之间必然有一个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的合理程度,即人才结构的合理程度,决定整个人才群体的工作效率和效益;第三,培养不同的人才类型要有不同的课程体系,之间的交叉是肯定的,但区别是明显的,从而实际存在着相应的教育类型;第四,人才级别与教育等级并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经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并不都属于高级人才,有些行业(职业)的高级人才也未必非经高等教育培养。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培养目标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多个特征,其中培养目标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是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他特征的基础,其他特征都为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存在。高等职业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比较多样,几乎覆盖社会的各行各业,但就其人才类型而言,主要是技术型人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技术教育在许多国家已高延至高等教育层次,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科技含量急剧增加,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有更高知能要求的职业岗位;二是原有职业岗位的分化与复合,对其中一部分职业岗位的知能要求提高了。因此,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院校,院校的名称和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培养目标基本相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其教育层次要求还将进一步提高。
有的国家的某些技能型人才也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
学术型人才的任务是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并将其成果表现为科学原理。工程型人才的任务是把科学原理演变成设计、规划、决策。工程型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中无疑也有技术,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搞设计、规划、决策以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任务不是技术应用和现场实施。
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与运用,他们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都是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转化成产品,都在生产第一线上工作,都需具备一定的理论技术和经验技术、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区别在于技术型人才以前二者(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技能型人才以后二者为主。今后,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的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比重必然增加,然而技术型人才对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新近产生的所谓智能型操作人员,实际上属于技术型人才。但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多数生产和服务领域,这两类人才的区别仍然是明显的。
技术型与学术型人才的区别比较清楚。技术型与工程型、技能型人才之间,因为交叉多,工作联系紧密,容易混淆。许多学者都特别致力于这几类人才特点的研究,研究他们之间的区别。
在美国,工程技术人员系列中,有工程师(Engineer)、技术师(Technologist )和技术员(Technician )。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W.K.Lebold教授曾作如下论述:“工程师是产品、生产过程或工程系统的开发者或设计者。应用数学和基本理论来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是他们的典型工作。”“技术师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实践者,他们关心工程原理如何应用于实践,如何组织生产人员从事生产准备工作和现场操作。他们专注于维护和改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技术员经常在工程师和技术师的指导下工作或者贯彻他们的技术方案。他们是实践人员,因而,必须了解工作原理和试验程序、测量工具。他们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英国, 工程技术人员也分三种:特许工程师(CharteredEngineer), 技术工程师(Technician Engineer )和工程技术员(Engineering Technician )。 英国工程师委员会(The EngineeringCouncil )著文指出:“特许工程师在技术人员群体中提供改革和创造的信息。他们是技术人员群体的领导者。有的要进入最高管理岗位。”“技术工程师将特许工程师的意图转化为实际工作。他们是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活动的计划者。他们常常负责作出每日的工作安排,对日常的技术问题找出切实的解决办法。有的技术工程师要进入管理和监督岗位。”“工程技术员在工程技术人员群体中是参加实际工作的。他们对测量仪器工具和设备,掌握详细知识和操作技能。他们对技工和操作工的工作负有监督责任,并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在法国,工程技术人员也分工程师、高级技术员、技术员,他们的职责与英美两国大致相同,例如与技术工程师相当的高级技术员职责为“将抽象的设计和理论研究具体化,直接协同经济管理和工业尖端力量工作,协助工程师进行研究,计划和生产……。”
在这些国家,“工程师”、“特许工程师”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工程师、技术师、高级技术员、技术员为技术型人才。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明确的。但在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系列中,没有“技术师”职称(50年代曾设有“高级技术员”,后来又被取消),而“技术员”则是这一系列中的最低层次,因此要说明这两类人才之间的区别更为困难。应该说,这不能不是我国职称制度的一个缺陷。
至于在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之间,二者也存在交叉和相互接近的趋势,尤其在高级技工、技师等岗位中更为显著,我们认为对此应作具体分析。在当前,我国认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的劳动组成中的智力成份已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动作技能的要求已相对减少,如检测、计量、调度以及一些高技术设备的操作岗位人员,这样的人员实际上应归属于技术型人才;另一种是虽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要求,但其劳动组成中的主体仍然是动作技能,这样的人员仍然属于技能型人才。
当前,需由高等教育层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所分布的职业技术岗位主要有四类。(1)专业技术岗位,如工艺工程师、施工现场工程师、 林业工程师、农艺师、护理师、高科技装备维修人员、数控机床编程与维修人员等。(2)经营管理岗位,如城建项目经理、作业长、 车间主任、建设监理等。(3)经营业务岗位,如中、高级的会计、统计、 信贷员、出纳员、秘书、导游,市场预测成本核算、广告设计、外汇交易、证券交易、投资咨询等。(4)智能操作岗位,如飞机驾驶员、 远洋轮船驾驶人员和轮机操作人员、柔性加工线运行人员、集中控制室运行人员等。
1997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修订了《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D)。虽然这个标准不能视为一种典范, 它仅是教科文组织便于统计、比较而制定的力图涵盖世界各国教育体系的标准,但是它反映了世界教育体系发展的共同趋势,很有参考价值。这一新标准将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七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是高中教育阶段,第五层次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以及“所有博士学位以外的研究课程,例如各种硕士学位课程”。第五层次又分A、B两类:5A是“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高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5B则为“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它“比5A的课程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的特征,应属5B。
(二)入学标准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多数专业的入学者,应具有高中文化基础(不是我国现行的高考标准,而是作为国民教育基本要求的标准,不同专业会有不同的侧重)和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为什么要具备高中文化基础?因为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具备基于高中文化基础之上的技术知识与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高中文化基础不仅是获得现代技术知识与能力所必需,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较强适应性的技术型人才的素质基础。
为什么要具备相应职业领域的技术基础?因为技术型人才所掌握的职业技术能力,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体系。高一级的职业技术能力往往要求建立在低一级能力的基础上。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入学水平不但有高中文化的基础要求,大多数专业还有一定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而且,“职业意识”,包括必要的行为习惯,是技术型人才的必要素质,需要在一定环境下,有一定的职业性接触才能养成的。因此,只有入学时具有一定基础,才能保证其培养质量。这里所讲的“相应职业领域的技术基础”指的是一定的职业或职业群中带有共性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等一系列组成最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的要素,而并非针对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就业技能或单项能力,更非仅指动作技能。这种技术基础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的并不重要,可以是经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来讲,也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或实际工作获得,重要的是入学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才能达到培养目标。至于某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入学水平不一定要有相应的职业技术基础,数量不占主导地位,又当别论。
为使直接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青年学生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有的国家设立了间接衔接的高中阶段配套学制,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学校毕业生如要升入高等专科学校,则需先进专科高中(Fachoberschulen)补习高中课程,取得证书,然后进入高等专科学校。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则明确将原有培养较低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学制规定或设计成可与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衔接,如法国与短期技术学院直接衔接的技术高中,原本就是专门培养技术员的成熟学制,其毕业生已取得技术业士文凭。英国多科性技术学院中培养技术工程师的学制也以招收已取得技术员资格者为主,我国台湾省培养技术师的两年制本科技术学院则专门招收培养技术员的专科学校毕业生,由此实现不同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相互衔接,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届生源具备文化和技术两方面的基础。
(三)教与学过程特征
教与学过程服从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集中表现为培养对象的规格,即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技术型人才的知能结构与工程型人才比较,有以下特征。(1)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不必达到工程型人才的要求,而是更强调理论的应用。(2)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更宽广些, 因为技术实践问题更为综合,参与因素更为复杂。如工艺工程师除工艺知识外,尚须更多的经济、管理、劳保、文字与语言表达等知识和能力。(3)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强, 尤其应具备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4 )由于生产现场的劳动常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所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和领导工作群体的能力是这类人才极为重要的素质。
1.教学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教学计划、课程及质量评价标准都以使学生获得能力为导向进行编制,一切教学工作都以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
对以上指导思想需作以下说明。
(1)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 也不等同心理学上的能力(ability )概念, 而是职业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的综合概念(competency),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全面素质。(2)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因而这里所说的能力不能仅局限于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具体工作的能力,而是还要使学生获得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3 )技术型人才往往是现场工作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而他们所应具有的能力构成中,合作、公关、组织、协调、创新及风险承受等所谓“关键能力”或曰“基础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课程内容
技术型人才知能结构的总体特征是理论技术与经验技术相结合,而以理论技术为主。因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使学生掌握理论技术所必需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应的应用能力。但是,理论技术并不排斥经验技术,而是多以经验技术为基础的,同时,理论技术的应用还会伴随出现新的经验因素。因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十分重视理论技术与经验技术的结合,实验、实习与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较大。
分析国内外一些同类教育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与理论教学环节学时数,颇有差别,但大致为1∶1,如法国短期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时数的1/2;美国密特萨克斯社区学院电气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时数46.7%;新加坡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实践学时数稍超过总学时数的1/2;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数比例也约为1∶1;沈阳工业高专锻压工艺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占全部教学时间的52%。
相比较之下,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环节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重更大,大都在1/2至2/3之间。培养工程型人才由于其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实践环节的比重要小些。如清华大学工程类专业的理论教学学时数占80%左右,而实践环节学时数占20%左右。
3.课程结构
在设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有一对矛盾是必须认真探讨的,那就是针对性与适应性的矛盾。作为导向就业的教育,它必须针对一定的职业范围;作为学校教育,它又必定不同于职业培训,学生须有较强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对两者都不能片面要求,只能依不同条件作不同的折衷选择。但总体上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非常频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不能只适合在一定狭窄的职业领域中工作,他们应该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应该具有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一般说,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专门化程度,高于培养工程型人才的课程,低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课程。
专业技术知识是直接反映当前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专业理论常常是相近专业的共同基础。基础理论是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它是专业理论的基础,覆盖面更广。这后二类知识支持着技术型人才的持续发展和适应能力。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知能特点,协调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三类课程的逻辑关系和比例,是优化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一般情况下,课程的重点是专业理论,原因有如以下几点。 (1)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沿一定专业方向的综合和发展,是根据专业需要精选和提炼了的基础理论。因而它本身就是针对性要求和适应性要求的统一。(2)专业理论是学习和发展多种同类专业技术的基础。(3)专业理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国外的此类教育已有不少这样的实践和经验。德国康斯坦茨高等专科学校1990年机械制造工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基础理论课占15%,专业技术课占25%,而专业理论课占35%。
(四)用人部门参与特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培养过程需要用人部门(单位)的直接参与,建立起办学伙伴关系,才能实现培养目标,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是各级职业教育的共同特征之一,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
技术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而不是仅靠学校教育能获得的,因为学校教育在多数情况下是模拟性质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环境有差距,一些重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不易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更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所以,仅靠学校教育,只有书本知识,只在课堂、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所,都难以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许多新技术是一边应用、一边发展,未必能及时地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往往只有在实地工作地点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掌握最新实用技术和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正是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特色,所以,高等职业学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地合作,建立办学伙伴关系,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培养过程,以期共同完成培养目标。这样,工业地点已不仅是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学习的场所;用人单位已不仅是雇主,同时也是办学者。这种把用人部门作为学习场所、办学伙伴的必要性,是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而十分突出的特点。培养工程型人才也要一定的社会环境,但一般不要求有如此深度的用人部门参与;培养技能型人才当然也离不开生产和服务现场,但主要是解决技能实训问题,对用人部门的要求也没有那么宽广、复杂。
(五)培养条件特征
为了保证技术型人才这一特定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需要有相应的培养条件作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除各类教育都必需的物质与非物质条件以及社会参与这一特殊条件外,主要是师资和设备这两方面具有明显特点。
1.师资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其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的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即使是基础课的教师也需要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与本课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所以,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较,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知能储备要更为全面,应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相关知识面广,“常识”丰富,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同社会的有关单位及人员交际和合作。
对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高而广,但在实际中很难要求全体教师都具备所有的要求,因此,队伍构成必然多样化。第一,需要较多地聘用兼职教师。聘用兼职教师的好处:一是有利于解决急需;二是有利于保证较高的专业水平,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水平;三是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四是有利于专业的变换和提高办学效益。第二,某些对动作技能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在任课教师所掌握的一般技能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聘任一定的实习指导教师。第三,必须有一批精干的专任教师,深知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特征,熟悉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他们是高等职业学校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中坚力量。此外,必须有保证专职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中更新知识与能力的制度。这不但对专业课教师是必要的,对基础课教师也是必要的。
2.设备
高等职业教育的设备特征集中表现在实习和实训设备方面,主要有如下特点。(1)现场特点。 学生的实习场所要尽可能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由于校内往往不容易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必须充分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2)技术应有特点。 为了适应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应用和运作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习、实验设备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重点不是为了理论验证。(3)综合特点。 技术型人才所从事的工作环境往往是多因素综合的,只有在错综复杂的场合才能锻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单一的实习条件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4)可供反复训练的特点。 因为许多能力的掌握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反复练习。正因为如此,仿真模拟设备对于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特别明显的作用。尤其如电力生产与输送、化工工艺流程等,难以现场观察,又必须反复进行现场工作训练,特别是故障排除训练,如果有了仿真模拟设备,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现场实习,却能比较接近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设备需要适合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的,需要有一定的专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