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63600部队医院 甘肃酒泉 732750)
【摘要】目的:讨论蜂蛰伤早期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案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以本院的200例蜂蛰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局部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酸碱中和局部处理方案)与研究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评价标准:细胞因子及创面情况、预后情况、脏器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细胞因子与各项创面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除病死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其他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的实施可提高蜂蛰伤的处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关键词】蜂蛰伤;局部处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15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与改变,使得蜂蛰伤的高发时间段得到了一定的延长,增加了该病患者数量,蜂蛰伤会导致患者出现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激素治疗法与血液净化法,有关研究发现,早期蜂蛰伤的预后与患者的蛰伤时间以及针数等有密切的关系,对此,本文对蜂蛰伤早期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案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探析,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以本院的200例蜂蛰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局部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58:42,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为(38.0±21.0)岁;研究组10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59:41,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为(38.5±21.4)岁,上述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接受抗过敏、脏器保护等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局部处理,对照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酸碱中和(使用碳酸氢钠与食醋进行中和)进行局部处理,研究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进行局部处理[2]。
1.3 观察指标
第一,观察两组患者的细胞因子及创面情况,其中细胞因子包括有IL-1、IL-6以及INF-α,其分别是指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以及干扰素-α;创面情况包括有红肿、发白以及感染。第二,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有创面处理时间、住院时间、敏性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发生率。第三,观察两组患者的脏器功能,包括有WBC、Hb、BUN、Scr、AST、ALT、PT、APTT、CK-MB、cTNI,其分别是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各项数据均以通过SPSS22.0软件的计算,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x-±s),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用χ2检验,若P<0.05,说明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细胞因子及创面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细胞因子与各项创面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附表1。
2.2 预后情况比较
除病死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其他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附表2。
2.3 脏器功能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附表3。
3.讨论
蜂蛰伤产生的毒性成分较为复杂,其主要包括有儿茶酚类、酶类以及多肽类等,该病的早期损伤机制主要是通过过敏性介质的释放,来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过敏性反应,包括有休克、水肿以及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使以蜂毒肽为主的各种毒素联合大量的炎症介质,通过在患者免疫机制以及溶血反应的影响水平下对患者的肝肾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其还可以通过抑制患者心肌细胞中的钠离子以及钾离子等物质对患者的心肌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在蜂蛰伤产生的早期,彻底清除患者局部产生的蜂毒可有效抑制患者细胞因子的激活,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以及峰毒对患者各项身体器官造成的损害。现阶段,临床上尚未有治疗蜂蛰伤的特效治疗方案,及时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的蜂毒以及抑制蜂毒对患者身体机制造成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治疗蜂蛰伤常见治疗方案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过敏、抗毒以及抗感染等功效,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的实施可利用对流、吸附以及置换等工作原理对患者体内的蜂毒素以及炎症介质进行清除,但是,在实际治疗蜂蛰伤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因不能及时进行蜂毒处理,而达不到上述治疗效果。蜂蛰伤的预后与其蛰伤时间与针数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临床中因不能忽视该病的局部处理,常见的局部处理有冷、湿敷以及定位拔刺等,其中冷敷可以减少患者局部毒素的扩散,湿敷可改善患者局部皮肤的红肿以及继发性感染现象,定位拔刺可以缓解蜂针对患者产生的局部刺激[3]。
综上所述,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的实施可提高蜂蛰伤的处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洪流,丘瑛,宁宗.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10):760-763.
[2]王恩霞.蜂蛰伤的急救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285+287.
[3]曹晖,陆玉晓.蜂蛰伤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0):148-149.
论文作者:张思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患者论文; 创面论文; 局部论文; 细胞因子论文; 蜂毒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