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临床研究论文_徐盎然1,3,朱政霖1,任曲曲3,王金梁2(通讯作者)

(1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3)(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洛阳 471003)(3汝州市骨科医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目的:研究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生情况。方法:实验分为三组,随机选取35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25例内镜下诊断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作为对照组1,26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2。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十二指肠胃反流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的反流发生率、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反流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相比:反流发生率97.14% vs. 80%(P=0.029),反流次数(9.20±2.64) vs.(5.72±3.12)、反流强度(2.75±0.63) vs.(1.90±1.03)、反流指数(26.13±8.69)vs.(13.77±8.31)(均为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2相比:反流发生率97.14% vs. 80.77%(P=0.034),反流次数(9.20±2.64) vs. (1.81±1.30)、反流强度(2.75±0.63) vs. (0.85±0.53)、反流指数(26.13±8.69) vs.(2.03±1.78)(均为P<0.001);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比:反流发生率80% vs. 80.77%(P=0.945),反流次数(5.72±3.12) vs.(1.81±1.30)、反流强度(1.90±1.03) vs.(0.85±0.53)、反流指数(13.77±8.31) vs. (2.03±1.78)(均为P<0.001)。结论: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生率、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和反流指数显著高于内镜下诊断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以及健康成年人。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反流;胆囊结石;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184-03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胆囊结石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联性逐渐被认可,但很多研究结果结论并不一致,不同的地区、人群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1]。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普遍升高,饮食结构变化,胆囊结石及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病率年年攀高[2]。国内有学者报道,胆囊结石的患者做胃镜检查,有31.4%的患者合并十二指肠胃反流[3]。国内虽有部分十二指肠胃反流与胆囊结石方面的文献报道,但研究结果差别较大,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够深入,为了进一步探究胆囊结石病人的十二指肠胃反流情况,因此我们进行本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汝州市骨科医院普通内科门诊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的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内镜下诊断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1,选取同期彩超筛查正常的健康成年人26例作为对照组2。 本次研究均征得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的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

胆囊结石的诊断符合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3版的诊断标准: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囊区,此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超声下结石表现为高振幅回声及声后阴影[4]。

内镜下诊断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的诊断标准:内镜检查时进镜至胃腔即见粘液湖有胆汁染色,呈黄绿色,粘膜表面附着胆汁,可看到胆汁从幽门逆流入胃内,胃黏膜可有充血水肿糜烂等表现,以胃窦粘膜表现明显,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化学性胃炎存在,粘膜层血管充血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水肿[5]。

排除标准:①特殊原因引起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泌素瘤所致者;②妊娠;③年龄在16岁以下及65岁以上者;④胃肠道手术史;⑤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胆囊炎患者。

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6岁~64岁,平均年龄48.49±10.02岁;对照组1男14例,女11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年龄46.68±11.15岁;对照组2男16例,女10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96±11.32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前要求禁食10小时以上,于清晨空腹状态检查,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坐位,身体轻度后倾,于2分钟内喝下400ml的清炖肉汤(500g牛肉加4000ml清水高压煮15分钟),5分钟后将超声探头沿幽门平面放置,观察胃窦幽门瓣、十二指肠近端之间的液体流动,同时进行实时录像,观测时间为5分钟。从彩色多普勒成像上可以看到蓝色信号为液体在胃内的正常运行方向,红色信号为反流信号(如图1所示)。研究对象的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严重程度可根据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反流指数进行评估[6]。

从表3可知,对照组1患者反流发生率80%,与对照组2的反流发生率80.77%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945);两者的5 min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反流指数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为P<0.001)。

3.讨论

胆囊结石已成为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的常见疾病[7],其通常分为三类: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的发病因素主要由基因及环境因素组成,例如细菌感染、胆囊功能异常、代谢因素等。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胆囊结石与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关联性逐渐被认可,但很多研究结果结论并不一致,不同的地区、人群及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研究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等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其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并且胆囊切除术后反流程度更加严重[8]。

十二指肠胃反流具有多种发病机制,完整的解剖结构被破坏,能够引起胃反流情况出现,常见的疾病如胃部分切除术,导致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损伤,此时幽门的功能弱化引起食物反流,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此外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也会引起十二指肠胃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受到内源、外源性胃肠刺激引起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幽门关闭不全,高压带功能障碍和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调,在胃镜下可发现幽门开放时间延长、幽门松弛或呈持续开放状态,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引起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14]。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如:胃镜和组织学检查法、胃内pH24h动态监测法、24h胆汁反流光学纤维监测技术(Bilitec 2000)、放射性核素扫描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法等。超声检查法在生理状态下进行,可定量,非侵入性,无辐射,操作简单易重复,易被受试者接纳。不足在于:①过度肥胖及胃肠胀气者不易检查;②胃十二指肠蠕动有时会影响切面显示;③不是绝对定量[15]。

本研究同时显示内镜下诊断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与健康成年人的反流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前者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反流指数明显大于后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为P<0.001)。即内镜下诊断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相比健康成年人,超声检查法显示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生率基本一致,但反流程度明显不同。提示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内镜下诊断虽有一定临床意义但敏感性不高。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生率、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和反流指数与内镜下诊断为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以及健康成年人相比均明显增高。

【参考文献】

[1]张莉.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86-288.

[2] Avidan B, Sonnenberg A, Schnell TG, Sontag SJ. No association between gallstones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J]. Am J Gastroenterol. 2001; 96:2858-2862.

[3]韩英.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86例胃镜检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8-89.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杜春,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内镜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9):813-815.

[6] Fujimura J,Haruma K,Hata J,et al.Quantitation of duodenogastric reflux and antral motility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J]. Scand J gastroenterol,1994;29(10):897.

[7]周辉芳,张晓玲.胆囊结石病因与致石疾病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8):1029-1032.

作者简介:徐盎然(1990-),男,河南汝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王金梁,男,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wangjinliang3008@163.com.

论文作者:徐盎然1,3,朱政霖1,任曲曲3,王金梁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临床研究论文_徐盎然1,3,朱政霖1,任曲曲3,王金梁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