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和策略探微论文_黄桂海

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和策略探微论文_黄桂海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赤岭小学 广东 廉江 5244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学校教育成为了社会共识。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加强小学生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困生是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对学困生的德育教育关注,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故此本文将进一步的探微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和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德育教育;缺失;策略

学困生是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各个班级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加强学困生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小学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德育教育,符合了教育发展的需求,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尊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在生活中的学习困难,用爱去感化学困生。

学困生

一、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缺乏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在日常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同时学困生和普通学生相比,都有一些较为突出的缺点。学困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但由于学习困难很少得到他人的尊重,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学困生特别自卑、敏感、胆怯,害怕与他人接触;但也有一部分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却呈现出狂妄自大的表象,来虚张声势引起他人的关注。学困生在学习态度上往往不够端正,表现出自由散漫、学习意志薄弱,性格孤僻冷漠不愿寻求他人的帮助。同时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心理问题严重,这进一步的加大了教师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育工作者在面临学困生的复杂问题上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生活境遇做出详细的对策,帮助学困生健全人格,提高学困生的个人素质[1]。

学困生的表现特征

二、缺乏学习兴趣

(一)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走入学习的大门,学困生在学习兴趣上普遍表现为兴趣转移快,学习缺乏专注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学困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容易“溜号”,学困生在学习时的思路并没有跟随教师讲课的进程,常常被其他事物所吸引[2]。

学习动机不强

(二)学生只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才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可以说学习动力关系着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走多远。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表现为近期学习动机,为了进一步的得到家长的奖励和师长的夸奖而努力学习,学习目标往往是在短期内是能够实现的。学困生往往由于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没有一个合理的短期学习目标,从而导致学困生学习动机不强。

(三)逆反心理强

学困生由于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较差的水平,经常会受到师长的批评和同学的歧视与挖苦,这也进一步的造成了学困生自暴自弃,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性。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表现出一定的反抗,可以让同学和师长关注我,通过违反日常的行为规范,让学生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经常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来违反校规校级,学困生的种种逆反心理其实掩饰自己内心自卑、渴求他人关注和爱的一种需求[3]。

三、学困生“学困”的原因

(一)社会的负面风气影响

小学由于年龄较小,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于许多事情没有明确的认知什么是对与错、是与非,这也就导致了小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外界的影响。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发达,许多小学生都会上网了解信息,而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与复杂性,无法让小学生进行甄别,一些消极思维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各种负面行为充斥着社会当中,如拜金、拼爹、追星、打赏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社会负面风气的影响由于现代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加大了对小学生的影响程度。

(二)家庭环境的具体影响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人老师。但有些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由于负面的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小学生由于个人的人生经历有限,许多行为举止都是源于对他人的模仿。可以说父母日常行为中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习惯与性格,例如:有些家长喜欢炫耀奢侈品,而孩子到学校后也模仿家长炫耀奢侈品,从而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可以说家庭的教育关乎着学生的根本,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缔造者,对于子女的教育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但是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并与关注学习,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子女的人格教育与学习教育不完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把子女送到学生,教育学生的责任自然全部归于学校,学校的教育毕竟是以集体教育为主,教师精力有限无法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家长把教育学生的责任推向学校,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简单粗暴,忽视了学生的心灵建设。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家庭的关注,只有物质的给予,却没有精神的关爱,必然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到位

(三)学校教育是人生的三大教育之一,学生在上学期间大部分时间是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相处。可以说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倡多年,但由于升学考试还是以考试为主,学校的教育重点仍然以知识教育为主,忽视了德育教育,学校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班级仍然以学生成绩的优秀率为主,班级选举“三好”学生,却以“一好”学习好来决定学生是否优秀。可以说在长此以往,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自然流于形式,因为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长期受到同学的歧视,必然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困生的心理脆弱性

(四)教师可以发现有些学生是因为最初在学习上比较困难,最后引发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而有些学困生本身是因为心理具备一定的问题,无法进行专注的学习。可以说这种两种现象都是因为学困生的心理脆弱性,抗压能力较小,在面对重大的压力面前无法正确、积极的应对,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学困生德育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脆弱性,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合理正确的面对困难。

四、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具体策略

积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一)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当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时要给予积极的帮助。同时教师要关注有些学生原本并不是学困生,但在某一个时期却成绩下滑严重,教师要帮助学生共同寻找原因。例如:突然更换教师学生不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也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出现不适应是短期的一个过渡现象,还是由于不能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时教师也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运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面对学困生学习困难,影响班级成绩的情况下不要一味的进行指责与歧视,这只会让学困生更加心理叛逆,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自信。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部分学困生会非常努力学习,但由于方法不到位或确实缺乏学习的天赋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教师在对这部分学困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开发学困生其他的优秀品质,比如有些学困生虽然屡次违反纪律,却非常注重同学情谊、讲义气,甚至为同学“背黑锅”,教师在面对这类问题要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学困生虽然讲义气的方式不对,但是也可以看出这部分学困生重视同学情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困生,用正确的方式发展同学之间的友情,将学困生的个别友情扩大到对班级集体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教师可以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来增加学困生的集体荣誉感,如拔河比赛、球类比赛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以分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加强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交流。

(三)成立学习生活小分队

教师在日常的管理教学中,由于学生众多,无法细致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量,成立学习生活小分队。在学习生活小分队的建设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个队员轮流当队长,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深处集体当中,也是具有价值的一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分队开展学习生活帮扶工作,帮助学困生建立健康、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动态,以便自己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4]。

五、结语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学困生也是如此。教师在日常的管理教学中全面的看待学困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集体的力量对学困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其构建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学习与心理的双重转化。

参考文献:

[1]杨燕珍.刍议小学学困生的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8(5):111.

[2]李大鹏.浅谈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和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1-1. [3]曾巩.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4(48):79.

[4]黄素芳.以爱育人,静待花开 ——小学学困生教育的缺失策略研究[J].青苹果,2017(8):90.

论文作者:黄桂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和策略探微论文_黄桂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