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集约经营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经营论文,中国农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国外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集约经营问题的提出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国外从21世纪5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80~90年代后,积极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集约农业符合人们的这一要求。集约农业的目标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传统的农业技术精华,实现持续增长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农村生态环境及持续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经营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
农业中的集约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与靠广种薄收来保持或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粗放经营相区别的一种经营方式。它在各国的发展几乎是和农业商品化同时进行的,因为只有在农业商品生产发展的条件下,农业劳动者才更加需要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能力来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后备的耕地资源开发困难加大,实行集约经营,增加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在全球则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外农业集约经营发展概况
在传统农业条件下,所谓集约经营,主要靠人工的精耕细作和农业自身的物质循环。现代农业的集约经营是在实现市场经济和农业化的过程中,调整结构,优化产品构成;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依靠科技,增加资源产出率;防止污染,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资源合理利用,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化农业。它与工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一些西方学术界人士将当代通行的由粗放走向集约的农业称之为常规农业,指的是包含有良种、化肥、灌溉、农药、机械以及现代化科技投入的农业作法。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粗放到集约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整个发展阶段上,由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自然的传统农业,再发展到以商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在农作体制上,由游耕制→休闲制→连年耕种制→复种制;在水资源的利用上,由旱农制→粗放灌溉制→节水灌溉制→节水养水制;在用养关系上,由完全靠自然肥力→自然肥力加农户内物质循环→自然肥力加人工肥力→人工肥力为主。这是一种逐步走向集约化的过程,随着农业由粗放向集约方向发展,土地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从国外实践看,英国在18世纪中叶发生了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得在单位面积上增加投入成为可能,形成了现代集约经营的萌芽。
现代集约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方面的运用,它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前题,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最大目标。现代集约农业的建立有赖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的全面协调。也是各国在集约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组织农民和培养农民,使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商品化;促进农业市场化和科学化;以商品关系把广大农村与城市连接起来;使农民完成从单凭经验到依靠科学,从盲目生产到产供销协调发展的全面转变。多年来,西方国家以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链条的延长,特别是通过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推进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如美国农产品80%销给食品加工部门,使农业产前部门和农业产后部门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口,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亚农业开发公司”推行集约经营,使南部贫困山区摘掉贫困帽子。原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40年代将农业部改为食品工业部,来促进集约经营的发展。日本人多地少,很重视生产力的提高,为了鼓励生产者提高产量,设有“全日本水稻产量最高奖”,实行高产出高投入的办法,它在战后通过推行农业区域化政策来达到集约经营的目的。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从1955年开始采用美国农业小组的建议,实施农业精耕县的计划。
1、国外农业集约经营的政策引导形式和产加销类型。
国外政府对集约经营不是就农业抓农业,而是从多方面采取政策加以引导,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信贷支持政策。如美国农民家计局、商业信贷公司、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这类金融机构被政府严格控制,政策性浓厚,一般不吸收存款,从政府获得较多的资金,主要发放其它金融机构无法提供的贷款。美国商品信贷公司就通过提供“无追索权”贷款,建立农产品“缓冲库存”,以实物补贴支持休耕计划、农产品结构调整等来保证农业集约经营,1983年美国政府支付的农业贷款利息补贴达60亿美元。在比利时、瑞典、荷兰等国家,政府对合作社和私人银行所发放的农业贷款提供担保。②农业补贴政策。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多,形式各异,从生产区域看,农产品过剩国家,如美国,欧盟成员中的大部分,把补贴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农业生产,农产品不足国家,如日本,则主要用于扶持发展农业生产,从流通领域看,农产品过剩国家把补贴主要用于保护生产者利益,农产品短缺国家则主要用于保护消费者利益。③政府给以优惠政策。西方国家的农业发展选择了农场家庭经营和在此基础上的非资本化的合作道路,农业集约经营的农民合作社成为解决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的有效形式。④制定法规促进集约协调发展政策。为了保证农业的集约经营,一些国家在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中依据法律按程序行使权力,日本先后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山区振兴法》、《过疏地振兴特别法》、《土地改良法》。⑤低税收政策。美国在1982年以前对实行集约经营的农场的最高边际税率为46%,而个人高达70%。⑥农业集约经营自我保护措施。许多国家农业系统以法律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如今同契约关系、风险防范基金、保护价格、生产资料服务等。
国外农业的产中销联营主要有5种类型:①公司加农户。主要由大的企业或公司直接介入农场,可增大投资强度,扩大生产规模,将农业同产品加工贮运、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销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在美国,一般由工商公司与农场主签订合同,将产供销联为一个整体。②工业、商业及农业企业加农户。这种以资本股份形成的联益公司,对外联系面广,联合的企业涉及面大,但一般以一两个控股企业为核心。如法国的国有化公司组织50多家企业加入400多个农业合作社,经营范围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采购、贮运、销售、出口,直到工矿产业、化肥、农药、地膜、机械制造及科技服务等。③农协加农户。以农协等合作组织牵头,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供应和农产品收购、加工、贮运、销售等。在日本,农协遍及农村各个角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协,农协为农民提供10项综合服务,成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依靠。④科教加农户。科技进步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没有一条天然通道,需要科技搭桥,农民不可能主动研究和采用新科技,而必须通过教育、科研和推广等部门的宣传、示范和协助,才能逐渐采用新科技。如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多种渠道,推广自己研究的成果,推广组织达1300人,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900名,该院1983年成立的品种公司向农民提供种子300万吨,远销美国、英国、西班牙、匈牙利等18个国家。⑤合作社加农户。合作社的农业服务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准备了多种用品和服务项目,农业生产者可以从附近企业内取得他们所需的一切。
2、国外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社会化服务。
农业集约经营的开发离不开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国外的农业服务组织机构可分为三类。即政府组织、合作组织和私营机构。其中政府服务组织的影响最为主动,往往对其余两者有引导作用,而农民合作组织是集约经营服务的主体。各国服务体系的结构虽然相似,但又各有特色。一般农业服务企业包括国家机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合作社机构(农业信贷体系、农业供销、加工和科技服务合作社)和私人企业(包括由工业企业垂直联合组织的农业综合企业等),它们之间没有固定的组织体系,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规划,各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规模都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以合同、协议形式确定下来,并彼此衔接成一个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结构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显得十分灵活。如日本的各种农业经营服务,由农业协同组织承担,已逐步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系列化农村经济服务体系,成为日本农村发展中不可代替的农业经营民间新团体。法国农业服务体系与美国相似,是一个依靠不同主体,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网络,其特点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服务。但法国也有自己的特点,概括地说,法国产前服务多数由政府参与,而产中和产后服务则主要是通过农业合作社。英国农业生产咨询服务的国家部门具有各种的组织机构,在大不列颠农业部和渔业部及食品部下设有农业科技咨询处,在苏格兰由农业专科院校完成这种咨询服务职能,而在北爱尔兰则由农业生产部和省级农业理事会实行农业咨询服务。原西德农业服务体系由政府、个人和农户三方面组成。政府方面通常以技术推广示范、办农业专科学校、向农户发放技术手册、政策宣传手册和提供信息咨询等形式向农户提供服务,个人提供的服务是以个体企业形式,经营某些农业生产资料或修理农机具、租赁农机或代人耕作。
集约经营是一国农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综观世界各个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产业的历史,尽管它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各有不同,但随着农业的发展,最终都走上农业集约经营之路。在北美和澳州这样的地广人稀的国家,由于农业劳动力不足,农场主特别重视农业机械化;在日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里,虽然农业经营规模很小,但是为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广泛采用农机和科技,实施集约经营。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产业也好,新兴产业崛起也好,集约经营的过程中都有两种基本现象:一是生产要素会出现不断流动、集中和重新组合;二是产业随时间推移不断地分化和集中,然后再扩大经营规模。农业作为一种基础的传统产业,可借助科技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提高比较效益;在发展过程中扩大经营规模,使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同步发展。
三、国外农业集约经营对中国的启示
1、 农业集约经营的历史要求和发展地位。
①历史要求。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农业、农民、农村的基础之上,做到粮食安全、农民走向小康、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好这三件大事,就能使农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实行这个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迫切要求,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增长的消费要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工业品市场,实现小康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方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现代化农业作基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会受阻,中国人多地少,只有依靠亿万农民,增加收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同步发展,从而推进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文明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结合。中国是农业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传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经验。形成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精耕为核心的耕作制度、栽培制度、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的持续性的技术体系。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近几年来,集约经营迅速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推动集约经营的发展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集约经营向纵深发展,各地的集约经营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把推进集约经营作为经济发展最大的增长点和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农业发展信心,整个农村经济生机勃勃。二是创造了一批特色产品,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三是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四是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五是活跃了城乡市场,满足了人民生活之需。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耕地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紧缺,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经济与技术相对薄弱。近几年来,农业生态系统总体生产力虽然明显提高,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1998年发生特大洪灾,2000年发生干旱和沙尘暴及蝗虫危害,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人口增长率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1‰下降至1998年的16.03‰,自然增长率由14.4‰下降至9.53‰,首次降至10‰以下,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8个百分点左右,但12.6亿人口对经济发展和农业压力一直在增大。
由于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1978~1998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达9.7%,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998年全国城镇人均纯收入54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均比1978年有很大提高,随之而出现人民的购买能力成倍增长,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压力也不断加重,农业生产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虽然1999年粮食产量达到4900亿kg,但人均粮食也只有390kg,比1984年还低,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四个方面的矛盾:1)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矛盾;2)资源相对不足与增加粮食单产的矛盾;3)提高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矛盾;4)小规模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矛盾。为了克服上述矛盾,要求中国农业发展必须走集约化之路,需作多方面的努力,揭示根本矛盾,寻求根本出路。
②发展地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第一,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发展总是不断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只有集约化经营的农业,才能使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同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张性得以衔接,从实践上看,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其农业都经历了一个从粗放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第二,集约经营可以解决农业发展的深层矛盾。我国农业发展存在人地矛盾、产需矛盾、质量矛盾、环境矛盾、效益矛盾、产出矛盾等等.解决上述矛盾,最佳选择是搞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因为实行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弥补耕地不足;可以运用先进技术,增强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不断改善生产结构;可以发挥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从而走出一条速度和效益并重的发展之路。第三,集约经营发展在现阶段的条件已经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打开了通道,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日益进步,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这就为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已引起各级领导、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积累了不少集约经营的经验,且有许多自然的优势,只要人们统一认识,明确方向,认准目标,就一定能使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第四,集约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是指在同一经营对象和范围内投入更多、更集约的资金技术力量,建立强大的基础设施,从而使农业像工业等其它产业一样建立在稳定可靠的运行基础上,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一部人类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都是由粗放型、掠夺式经营逐步走向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的发展过程,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集约化经营是农业走向市场的必然。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很高,一方面农产品商品率不太高,而且很多重要农产品、农业生产投资仍然由国家经营和垄断。另一方面,农民对市场还不适应,农业产供销的矛盾无时不在困扰农民和国家。从根本上讲,这是社会主义市场与过度小型、分散的农户经营之间矛盾的表现,解决的办法,除了加强市场建设和国家宏观指导外,根本的办法是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空间,建立直接连接市场的供、产、销、运、贮服务一条龙体制。第六,实行集约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对农业经营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农民的主体——农民实行“优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田地集中在种田能手手中,将农业交给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去经营,无疑这种“优化”必须以实行规模经营为条件,否则便是纸上谈兵。
2、提高农业集约经营的基本途径。
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应该从实际出发,由目前劳动集约为主向适度的劳动集约、适度的资金集约、适用的技术集约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使劳动力、科学技术、物质技术装备等生产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①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稳定农业自身基础。②扩大复种指数,提高资源单位产量。③搞好物质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④加大投入力度,改变投入机制。⑤大力发展成品性精品农业,扩大市场占有量。⑥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⑦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实行小康目标。⑧加大农业减险投入,建立风险损失补偿体系。⑨加强信息服务,减少集约经营中的损失。⑩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标签:农业论文; 农民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集约化农业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集约化管理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