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城市经济建设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职业教育论文,城市论文,经济建设服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切实贯彻十五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研究上海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借此机会,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时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与特色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发展教育问题,特别提到“要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职教最高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积极发展?我认为发展的前提首先是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结构的改革。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政方针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职教法》以及李岚清副总理和国家教委领导在去年全国职教工作会上的讲话中,都已经明确。为使高职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新技术岗位需要,近三年,我们组织了专题组,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证,并调查了1000多个企业事业单位,开了200多人次厂长、经理座谈会。 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的人才培养规格单一,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企事业单位需要哪些规格人才呢?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种类型。
1.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工作,发现规律、创造理论、提供思路,而不以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为目的。这种人才需要量少。
2.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设计、规划、决策等工作。如工业产品的开发设计、产品产销决策、农业种植规划、城市规划设计、电信工程设计、土木及建筑工程设计等。这种人才需要量也少。
3.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要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直接谋取利益的工作。他们是一批掌握成熟的技术和服务规范的人,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换成为物质形态的物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这种人才大致分为三类:
(1)生产类。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土地施工员、 施工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植保技术员等。
(2)管理类。如车间主任、作业长、工段长、 护士长及行政机关中的中高级职员等。
(3)职业类。如会计、出纳、统计、医士、导游等。
技术型人才需要量是很大的。
4.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也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直接谋取利益的工作。他们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赖操作技能进行工作,技术工人属于这一类。这种人才的需要量最大。
上述四类人才的社会功能不同,知能结构也各具特征,因而才产生了四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学术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
技术型人才最初是由中等专业培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许多工作岗位和知能内涵更为丰富,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因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上移至高等教育。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已提高到大学专科层次,有的还通过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培养技术型人才。
近十多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在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的调整和办学形式多样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以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旗帜鲜明的建立起来,传统教育思想(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的束缚还很难打破,我国整个高教的相关政策基本上只向一种规格人才的培养和一种教育类型的方向引导。因此,正如有的高校反映:改革举步艰难,目标忽明忽略,难以摆脱学术教育和工程教育的基本模式,改革很难彻底。
目前,我国技术型人才,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由中等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担当重任;在经济发达地区,虽基本由高等院校培养的人充任,但由于他们是学术型人才或工程型人才,所以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学习和锻炼才能适应。
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1996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的步伐,明确划分为实施学术教育和工程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和实施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大类型,并制订相关政策,支持其更快发展。
黄菊同志年初考察上海高校时指出,上海高等教育在市委统筹的前提下,将进行调整,目标是创办2~3所一流大学,举办一批有特色的学校和推进社区大学建设。
我理解,2~3所一流大学,主要是进行学术教育和工程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一批特色大学,主要是进行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社区大学,既承担一些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任务,更多的是承担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除个别学校为创办一流大学而努力外,大多数学校要通过逐步改革,向工程技术教育转化。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的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它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炼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成熟技术和服务规范,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
高职人才类型有几个特征:
1.专业面向——“基层”,为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领域,有的甚至是具体的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
2.工作位置——“中间”,即处于工程型人才与操作型人才之间的中间位置,国外有称之为中间型人才(middle man)的,起桥梁作用;
3.工作性质——是一种“转化”,即把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的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
4.规格要求——主要是“应用”,即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亦即综合职业能力(并非一般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主要是一种智力技能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高职的特点究竟是什么?根据王明达同志的概括:
1.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2.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社会需要才办,而不按学校是否有学科带头人来办;
3.专业教学内容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按学科要求而按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
4.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5.实训比例较大,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
6.注重与企业结合,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高职人才类型的这种特殊性,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所不能替代的。
二、上海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略
(一)国家发展高职的方针和政策
如何发展高职,这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了。朱开轩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与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主要通过现有职业大学、部分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要积极鼓励专科办高职的探索与试点。在仍不能满足需要时,经批准可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办高职班或转制等方式作为补充。”现阶段高职的发展要以内涵发展为主,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把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主要通过推进现有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改制来实现。这就是所谓“三改一补”的方针。
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把大专逐步改制为高等职业教育。”朱开轩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坚决扭转专科继续办成本科压缩型、向本科靠拢的倾向。要通过改革,办出特色,切实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实用人才。张天保同志提出:“我们应该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把主要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到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上。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当然也要增加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指标,但要防止把热点过于集中到增加指标和学校升格上,忽视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改革。”
归纳起来说,国家教委对发展高职的方针、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条:
1.发展方向: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发展高职,而不是要新建学校,途径有三。(1)职业大学坚持高职方向、办出高职特色;(2)高等专科学校改办高职,不需报批;(3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办高职要经国家教委审批,从严控制。
2.办学层次:目前以专科层次为主。
3.招生对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相当高中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1 )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2)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强调专业对口,参加统一考试, 要加试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体办法由各省市自治区提出,报国家教委备案;(3)在职从业人员参加成人高校招生考试。
4.高职招生计划:作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新增的招生计划指标,主要用于发展高职。
5.关于毕业文凭:目前国家还没有条件搞统一的高职证书,凡普通高校招收的高职生发普高文凭,成人高校招收职后高职生发成高文凭,今后争取发统一的高职文凭。
6.关于毕业生就业:实行学校推荐、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积极引导到基层和农村就业。
(二)上海发展高职的指导思想和初步规划
1.指导思想: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面向基层、办出特色、积极试点、逐步规范”的原则,立足于适应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试点过程中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方针,力争办出特色。
2.发展规模: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预测和中、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比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初步规划到2000年前后,使全市接受高职(包括成人高教中的高职计划数)的在校生人数占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比例逐步达到20%,即4万人左右。
3.上海高职布局构想:
行业 学校
经委系统 上海电机技术专科(招收初中毕业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有关高专并入)
商委系统 上海商业高等职校(原四所职大合并组建)
建委系统 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上海铁道学院高职班
农委系统 上海农学院设高职学院
外经贸系统上海外贸学院设二级学院
教卫系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师大(原技师院部分)
上海医科大学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行业 备注
经委系统 实行四五套办
商委系统 已向国家教委申报待批
建委系统 与建委共建
农委系统 与农委共建
外经贸系统与外经贸委共建
教卫系统 职前职后沟通
培养职教师资
与市卫生局共建
此外,冶金高专、轻工高专作为示范性高等专科学校,也应进行高职试点。初步确立,到2010年高等教育阶段中的普职比约为7.5∶2.5。
4.上海高职发展总的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坚持利用原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坚持依靠行业和产业;(4)坚持点、面相结合。
三、进行高职试点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颁布以后,上海率先草拟了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专业目录、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了部分专业教材;经市政府审批,由职工大学改制、组建了三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拟定了地方发展高职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1996年9月、12月, 市教委两次组队到北京向国家教委汇报了上海高职发展状况,并提出了请求。今年本市共有上师大、二医、化高专、旅高专、轻高专、冶高专、电机高专、纺高专、上医、工技大、同济、上农、铁道、立信、二工大15所学校计划招生1525人,其中计划招收“三校生”935名,应届高中毕业生590名,根据语、数、外三门文化课和二门专业技能考试综合评定,共录取三校生801名,计划完成率86%。 应届高中生报考高职计划完成率100%。
上海高职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摸索,因此发展不宜太快,要坚持积极稳妥发展的方针。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的师资队伍,从事学科教学为主,技术能力较差,很难适应高职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加紧培养,另一方面要聘任一些富有实践经验的生产管理单位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二)要抓好教学改革
一定要在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学过程改革上下功夫。其中,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是成败的关键。学校要成立校分管领导、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共同参加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编写小组,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除保证足够时间的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以外,一定要安排好学生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
(三)关于招收三校生的问题
三校考试历来没有统一标准,现在用统一标准去考就出现了问题,要尽量避免由此冲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考试要适中,技能考试要规范,并加强考试的监督和管理。
(四)关于实践问题
培养技术型人才,必须在实践环节上下功夫,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必须恰当,实践的过程应当分为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阶段。除各校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外,全市建设几个公用性实习基地。
(五)关于层次定位
目前上海高职教育还以专科为主,要逐步过渡、发展到以本科为主的层次。
(六)关于基础课
“高职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提法很难操作。这里主要把握三个原则:(1)削减基础课,加强实践课;(2)基础课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3)基础课内容要满足专业需要, 达到高等教育的要求。
(七)加强规范化速度
目前,高职的发展缺乏一定的政策配套和规范化文件,市教委有关部门已经初步制订了几个文件,提出设想,供讨论。
1.《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根据国家发展高职的原则和试点精神,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试点的要求以及试点组织、管理方面的意见。
2.《关于制订上海市高职试点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提出了上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高职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内容结构和学制安排。
3.关于明年高职招生考试方面的设想 从1998年起,拟增加保送优秀的三类职校毕业生直接进入高职校的办法。特别注意坚持两个原则:(1)招生考试录取中力求公开、公平、公正,特别是保送生;(2)考试内容、形式、时间安排要合理,避免冲击中等职业教育。
4.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问题
如何在具体工作层面上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值得研究。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刚起步,不少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学制、专业、教材等诸多方面。各校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为今后发展积累经验。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研究机构和单位,包括各校的高教研究室,都要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去,力争在发展高职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成果。
标签: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大学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高职大专论文; 上海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三校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