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尼系数局限性的几点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局限性论文,系数论文,基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分析地区收入差距时最常见的是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统计手法。在很多研究中都可以看到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这些统计手法测算的我国各地区人均国民收入差距,其变化的倾向基本上是相同的。其中,在分析地区收入不平等度和密度、或者差异的时候,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被频繁地使用。由于基尼系数是对应洛伦茨曲线图的面积计算的,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从直观上把握不平等度的大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仅凭基尼系数是无法从本质上说明一国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现状的。其理由如下:
第一,基尼系数不能真实地反映收入分布的非对称性。用基尼系数测算收入的不平等度时,一般使用人均国民收入这个统计指标(即平均值)。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必须注意的是,这个平均值仅仅是抽出样本的平均值,而不能把这个数值原封不动地作为事实去理解。
为了说明收入分布的非对称性,请看图1。图1是我国1995年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分布图。横轴是人均国民收入由低向高的分组,纵轴是对应各个人均国民收入组的人口比重。从图中我们一目了然,人均国民收入的分布图是非对称性的。平均值的位置在众数和中位数的右侧。显然,这里的平均值并没有反映出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
图2是我国各年度人均国民收入分布的平均箱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收入分布的中值都是偏向左侧的。人均国民收入值越大,向左侧偏向的倾向就越强。
第二,基尼系数无法表现地区收入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图3是我国1952年和1992年地区人均国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从洛伦茨曲线的图形来看,1992年的高收入层集中度比1952年略有改善。从基尼系数的大小来看,1992年和1952年相差无几。但是,实际上地区人均国民收入分布在空间位置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52年人均国民收入在全国平均值以上的地区除上海、江西外,都在从东北地区到内蒙古,新疆北部的一线上。而到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在全国平均值以上的地区除新疆之外,都在东北地区及沿海地区东部的一线上。各地区在空间位置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图3 1952年和1992年我国地区人均收入分布
如上所述,基尼系数的变化是相对各个地区收入分布的变化而言的。如果它们之间的人均国民收入都成比例的提高或者下降的话,那么基尼系数仍然会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但是,尽管基尼系数变动不大的话,收入水平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应地发生变化。只要地区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发生变化,地区人均国民收入分布的空间位置就要发生变化,其各地区的收入排位也必然要发生变化。
第三,基尼系数不能说明地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绝对差。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下表1,表1是根据1995年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发表的数据求得的地区基尼系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和四川省的基尼系数的大小差不多。但是,人均收入和收入的绝对差距十分明显。其中,黑龙江省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408元,四川省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477元。并且,黑龙江省人均国民收入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远远大于四川省。黑龙江省为13799元,四川省为6309元。
表1 1994年各省、市、自治区的基尼系数
地区
基尼系数 最大值(元)
最小值(元) 最大值/最小值
北京
0.3024
9464 1464 6.47
天津 0.4445
15730 896
17.55
河北 0.1741
5719 2419 2.36
山西 0.1379
2481 1032 2.40
内蒙古 0.2546
6634 1400 4.74
辽宁 0.5496
13968 321
43.45
吉林 0.1164
4961 2514 1.97
黑龙江 0.2815
16365 2566 6.38
上海 -
- - -
江苏 0.3335
14177 2226 6.37
浙江 0.1862
9875 3239 3.05
安徽 0.2394
13367 2438 5.48
福建 0.2161
15997 2837 5.64
江西 0.1705
4457 1764 2.53
山东 0.2995
11672 1673 6.98
河南 0.2250
4974 1433 3.47
湖北 0.2276
6939 1302 5.33
湖南 0.1635
4523 1636 2.77
广东 0.3747
17990 1766 10.19
广西 0.2048
6124 1671 3.67
海南 0.3740
18656 1264 14.76
四川 0.2745
7405 1096 6.76
贵州 0.2663
6197 916
6.76
云南 0.4092
11071 853
12.98
西藏 0.0795
1997 951
2.10
陕西 0.2312
4558 1128 4.04
甘肃 0.3751
10054 865
11.62
青海 0.3116
6829 977
6.99
宁夏 0.4432
7069 534
13.23
新疆 0.3471
26960 1089 24.75
全国 0.2483
14542 1507 9.6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5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
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西藏自治区人均国民收入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别全国最小,仅为1046元。若是用黑龙江省的人均国民收入最大值和西藏自治区人均国民收入的最小值相比较的话,两者之间的差为15414元,两者之间的倍数为17.2倍。如果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新疆克拉玛依市的26960元和人均国民收入最低的辽宁省朝阳地区的321元相比较的话,两者之间的差为26639元,两者之间的倍数为84倍。无疑,这些差异的存在是无法用基尼系数来说明的。
第四,基尼系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统计量。它的内涵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收入层的不同划分而发生变化。所以,不能简单的用基尼系数的大小去判断收入差距的现状。人文地理学者D.M.Smith在《不平等的地理学》中指出:“用基尼系数做判断时一定要谨慎。因为基尼系数是根据讨论的对象即地域的大小来左右的。也就是说,越细分的地域,空间差异越大,基尼系数就越高。”这种现象在实证分析时经常可以看到。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分城市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就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的基尼系数。
经济学者A.B.Atkinson在《不平等的经济学》中指出:“像基尼系数这样的尺度,不是纯粹的‘统计性’的概念,实际上国民收入各阶层分段上的不平等度的加权中,已暗示包含了价值判断。基尼系数小,并不代表对所有的人都减少了不平等。”比如表1中的黑龙江省和四川省的基尼系数分别为28.15%、27.45%,但是人均国民收入的绝对值相差2倍。其中,西藏自治区的基尼系数最小,仅仅为7%。但我们不能以此推论西藏自治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比其他地区就更为平等。这一事实正如A.B.Atkinson指出的那样,不能单纯地用基尼系数的大小来说明一个地区的收入是否平等。而事实上像基尼系数这样的统计量是很难测算等级社会深层意义上的不平等度的。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基尼系数这一统计手法虽然在分析收入分布的不平等度时具有简捷明快的优点,但是它过于形式化,不适用于成因分析。
总之,国民收入分布的本身是一种收入的结构,国民收入分布的变化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反映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但它绝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与非经济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为此,在分析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时,要从分析我国现存的经济发展阶段入手,结合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征,去分析认识收入分布变化的特征,从而找出国民收入分布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标签:国民收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