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论文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论文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

魏 峻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广州 510623)

内容提要: 2008年以来,中国博物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政府支持、政策完善、理念优化、社会关注使得博物馆无论在个体数量还是观众人数的增长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学者们呼吁的中国博物馆应注重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正是基于对上述快速扩张隐忧的建议。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博物馆更需要在坚守自身使命,充分实现博物馆功能的基础上,努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去打造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构建开放包容、智慧通达、共建共享的博物馆应该成为行业管理者、博物馆从业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博物馆发展 博物馆服务 开放 智慧博物馆 共建共享

从1905年张謇创办国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以来,中国的博物馆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博物馆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当前的新时代,民众需要怎样的博物馆,博物馆管理者应该打造怎样的博物馆,是值得深思的热点话题。

一、当下博物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08年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当年即有502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2016年底,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扩大到4246家)。研究者指出,免费开放政策不仅使博物馆的业务数据和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而且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同年,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公布,同期发布的还有《全国博物馆评估暂行办法(试行)》《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和《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如果说免费开放政策为中国博物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那么博物馆评估定级则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未来方向。此后十年,中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成绩斐然。备案的博物馆数量从2008年的2539座增长到2017年的5136座,博物馆年参观人数从2.8亿增长到9.7亿[2]。2016年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拥有200家以上博物馆的省份达到10个,且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博物馆数量都超过了100座。新时代国内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博物馆又迎来了一个良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博物馆当前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党和政府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数十次到国内重要博物馆参观或者接见外国元首,并提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3]。二是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健全。近年来,《博物馆条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文件的陆续出台,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坚强保障。三是博物馆运营理念不断优化,活力显著增强。我们借鉴西方博物馆运营中有关管理、教育、保护和展示方面的经验,并大力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智慧博物馆和文创开发试点等方面的工作,持续提升了我国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社会关注日益增长,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持续高涨。《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的热播,进一步扩大了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很多博物馆的年均和日均接待观众量的记录不断被突破,节假日和周末博物馆门口排长队的现象屡见不鲜。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博物馆近十年来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隐忧:如何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如何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如何从不平衡不充分变成协调发展,甚至如何破解体制机制中长期存在的制约性因素等,这些都是中国博物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博物馆领域也共同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2015年11月20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三十八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与促进博物馆和收藏及其多样性、社会角色的建议书》,这是教科文组织在1960年《关于使博物馆最有效地向公众开放之措施的建议书》之后通过的第二个以博物馆为主题的文件。这份建议书归纳了目前国际博物馆发展面临的四方面挑战:(1)全球化。这一挑战关注的是在全球经济和社会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博物馆应该如何去处理同一性发展和差异性表达的关系。(2)博物馆与社会经济以及生活质量的关系。即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怎样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于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等目标。(3)博物馆的社会角色。该点关注博物馆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人权和性别平等,以及如何在构建公民意识、身份认同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4)博物馆与信息通讯技术。新兴技术为博物馆功能的实现和拓展带来了新契机,但如何获取适用的新技术并利用其服务业务发展,这对博物馆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面对新时代中国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博物馆的行业主管部门、从业人员甚至社会公众都应该立足自身的角色定位,或规划方向,或积极探索,或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发展之路,以期更加充分地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研究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作为一名国有博物馆的管理者,笔者认为,打造具有开放包容、智慧通达和共建共享特征的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开放包容的博物馆

博物馆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开放和包容精神应该成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开放的博物馆需要具有开放的资源、开放的服务和开放的心态。

水资源事关国计民生,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面对我国水资源约束趋紧、水污染严重和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亟须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水资源保护的本质要求是要尊重水资源自然循环再生规律,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强化水资源保护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省区水资源保护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问责制。本文对区域水资源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讨论,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省区水资源保护状况进行试评价,目的是为水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区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开放的资源

本研究选取了武汉5所高校(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中10个社团近350人,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社团负责人及在校大学生等形式,发现当下社团组织运营机制自身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3)系统弹出“访问权限已分配”的提示框(图30),表明登陆成功。如登录失败,可断电(断开蓄电池负极或者方向机电源插接器)后重新进行登录操作。

此外,博物馆的其他资源同样能够向公众开放。国内博物馆一般都会配备规模大小不一的图书馆(或资料室),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之后,这些图书馆的藏书往往兼具专业性和系统性,比如广东省博物馆拥有文博类图书十二万册、古籍近三万册。然而,几乎所有的博物馆图书资源都只向本馆员工或预约前来的专业人士提供借阅或查询服务,普通观众几乎无法利用这些资源。如果将博物馆的藏书向社会开放,让普通观众可以有效利用,无疑是更多体现博物馆公共性、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的又一抓手。2018年6月28日,江苏苏州博物馆的古籍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观众通过预约可以在工作日持有效身份证件入馆阅览。广东省博物馆也于2018年11月开设了名为“粤读空间”的开放图书馆,观众无需预约即可进入阅览。截至同年12月底,“粤读空间”接待读者累计逾5万人次,说明了社会对此类博物馆资源的强烈需求。笔者曾经在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看到其通过预约方式为观众提供库房和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参观服务,这种做法让公众了解到博物馆不为人熟知的一面,感受到博物馆为公共服务所做的不懈努力,社会效益显著。当前,我国的一些博物馆也有类似的尝试。比如故宫博物院“文物医院”于2018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当天开始尝试面向社会实行预约制开放;广东省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也曾于2018年2月尝试向公众预约开放,深受参观者欢迎。很显然,能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资源不仅仅是藏品及其数字化资源,在不干扰博物馆正常工作和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将更多类型的资源向社会逐步开放也是博物馆的社会责任和职能需求。

博物馆需要依托一定的建筑空间而存在,但博物馆的服务却可以不受建筑空间的限制。2016年,笔者提出将“无边界博物馆”理念作为提升广东省博物馆服务能级的重要驱动力,希望能够打破博物馆业务和服务上存在的诸多边界,如物理边界、空间边界、行业边界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博物馆的服务能够以更加开放的方式扩展到馆舍之外的广阔天地。如果只关注博物馆建筑内的空间,从业者或许只会将引导公众形成“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路上”的心态当成努力目标;然而,如能放眼大千世界,从业者或许更希望公众能产生“即便我没有去博物馆,博物馆也在我身边”的想法。博物馆的开放服务,在范围上可以是“墙内+墙外”或者“实体+虚拟”,甚至是“行业+跨界”。

2.开放的服务

他把周围那一圈世界重新扫了一遍。这是一片叫人看了发愁的景象。到处都是模糊的天际线。小山全是那么低低的。没有树,没有灌木,没有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辽阔可怕的荒野,迅速地使他两眼露出了恐惧神色。

据报道,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曾联合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共同推出以金沙文化为主题的专列,用典型的金沙文化元素,在地铁车厢内打造出一座移动的小型“金沙博物馆”,让地铁乘客在出行中饱览金沙文物,感受金沙文明[5]。其实,从2015年开始,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地铁公司不仅多次合作推出不同主题的“文化专列”,而且曾在地铁的枢纽站点以57件/套文物展品和知识展板、手绘装饰、3D场景等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三个月时间吸引了超过200万的乘客参观。广东省博物馆与广东白云机场的文化合作同样是开放服务的一个成功案例。2017年,博物馆与白云机场合作在机场到达区3000多平方米的“海天走廊”内推出“实物展品+三维展示”形式的“牵星过洋”专题展览,在5个月时间里,共吸引90万旅客驻足观看。由于这次活动将文化艺术元素引入机场公共空间,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初次尝试效果显著,白云机场方面主动提出在新投入使用的T2航站楼内为博物馆免费提供两处可长期使用的空间,建成“广东省博物馆机场体验馆”。目前,两处体验馆都已经向空港旅客开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广东省博物馆跨界服务和宣传展示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将展览、教育活动等文化服务产品送到商业中心、社区等其他城市空间,同样大受欢迎。事实证明,很多的城市公共空间和服务机构对优质的博物馆资源和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未来中国的博物馆应该更多地走出馆舍天地,为社会提供形式更加多样和内容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

3.开放的心态

博物馆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务实作为,也需要改革创新。同时,还需要博物馆从业者具有较为开放包容的心态。有时候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并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想不想做到”,而实现从前者到后者转变的关键就在于博物馆是否具有开放的心态。与社会的其他行业一样,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出发点正确并愿意不断改进不足,业界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博物馆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现代生活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相融合,新技术、新生活和新休闲娱乐方式如何服务于博物馆事业的不断进步和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者需要思考的新课题。2017年央视综艺频道推出《国家宝藏》,第一季播后反响超过预期,多地博物馆的观众数量以及社会对于文物、博物馆的关注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样成功的文物主题影视,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假如国宝会说话》,让中国博物馆界开始思考:当代社会需要博物馆提供怎样的“文化供给”?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模式?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是否只能是“阳春白雪”?这些问题并非可有可无,其答案不仅关系到博物馆的具体运营策略,甚至可能影响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已成为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重要切入点,各级政府的文化文物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然而,相较于具有资源和人才优势的省级博物馆而言,绝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在文创开发方面存在着资金、人才和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资源不足,以及销售渠道不畅、寻找合作方不易等问题,导致独立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这一工作对中小博物馆而言存在很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由广东省博物馆牵头的“广东文创联盟”于2017年11月应运而生,首批的88个成员单位由广东省各地级市的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包括了文化事业单位(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企业(与文创开发有关的设计、生产、销售等企业)、银行等融资机构,涵盖文创产业链的上下游,通过广东文创联盟的协调机制,共同破解当前文化资源单位在文创开发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一年来,广东文创联盟在省内开设了文创示范基地,组织了人才培训和文创大赛,并让文创产品进入了机场、新华书店销售网络和深圳文博会等,很好地实现了“抱团取暖”和共同发展的初衷。

2014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华夏礼服时装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广东省博物馆近几年也不断尝试将文物和艺术相融合,让古典和时尚相辉映,围绕临时展览主题和特色文物元素组织时装秀、音乐会、朗诵会、戏剧工作坊等,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受观众欢迎,网上预约常常一票难求。在丰富自身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博物馆的这些跨界活动也让公众感受到博物馆其实可以更有趣,博物馆也可以更时尚。当然,博物馆组织此类活动的前提是其主题、内容以及相关设计要与本馆的办馆宗旨、典藏元素、文化风格相一致,应坚决杜绝“泛娱乐化”的倾向和无限制的“开放”。

博物馆展览资源的开放性同样值得关注。由于体制上的差异,中国博物馆虽然无法照搬西方的策展人制度,但借鉴后者成功经验的一些新尝试正在悄然出现。例如2016年5月南京博物院邀请杨玲博士作为“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展览的策展人,2016年12月河南博物院通过国际招标确定来自法国的艺术史学家温蒂·葛尔丝(Wendy Gers)女士作为“中原国际陶瓷双年展”的策展人,这些都是在博物馆一直以来依托本馆陈列部门或者专业人员策展一统天下的模式之外的新探索,也是博物馆展览资源向社会公开的可喜一步。在这方面,广东省博物馆的做法或许更有示范作用,广东省博物馆2016年推出的“社会策展人招募计划”和2017年开始实施的“微展览”项目,都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展览策展人,即由博物馆提供展品、经费、场地等资源,应募者提供策展思路和方案,双方合作共同组织展览。通过这种方式,广东省博物馆希望可以引导社会公众为博物馆提供展览的新思路并带来新创意,同时也希望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享有博物馆的展览资源。

(二)智慧通达的博物馆

2014年开始,国家文物局陆续确定了广东省博物馆等一批全国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试点单位。所谓智慧博物馆就是以实体博物馆资源为基础,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构建并服务于博物馆核心业务功能(如展示、保护、教育、服务、传播等)的智能应用系统。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各试点单位都取得了不少具有各自特点的成果,智慧博物馆的体系建设也各有侧重。以山西博物院为例,其代表了以智慧展示和服务提升为导向的探索模式。依托作为核心系统的“知识图谱”建设,山西博物院希望把基于图的文物数据模型通过词义关联到文物实体,进而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目前,该系统已涵盖了近2000件文物、36000条专业知识。2014年5月以来,广东省博物馆已完成了三期的智慧博物馆项目建设,内容涉及博物馆智慧应用的范围较广,不过关注的重点有意识地向智慧管理方面倾斜。2018年开始,广东省博物馆将智慧博物馆的提升重点选定为“信息可视化”,希望通过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地平线报告》(Horizon Report )中推荐的未来技术帮助广东省博物馆实现管理效能和服务效能的综合提升。从最终的成果来看,参与国家文物局智慧博物馆试点的各家博物馆的发展路径和方向选择并无优劣之分,都能为建设智慧通达的未来型博物馆提供经验借鉴。

2018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全国主会场活动中,国家文物局和百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AI博物馆计划”。这个融合了智能搜索、智慧地图、图像识别、语音交互导览、机器翻译、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教育等功能模块而成的计划,拟联合湖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尝试AI博物馆解决方案的落地与对接,让观众通过新科技手段获取更加详细、生动的线下博物馆及展品信息。可以预见,这种博物馆与拥有先进科技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立足于本馆特色IP资源,并借助外力和外脑推进博物馆智慧运用的共赢模式将更快、更好地提升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2016年博物馆版)》预测,未来4~5年的可用技术是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和网络化对象(Networked Objects)[6]。除此之外,根据当前的新技术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博物馆行业需要特别关注人工智能、混合现实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进展与运用。毫无疑问,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博物馆,必然能更好地实现跨界融合和创新驱动。

《国际博物馆协会道德伦理规范》第二章指出“博物馆为了社会的利益及其发展而受托维护藏品”,并明确了对藏品的公共托管行为应该包括“正当的所有权、经营、建档、可使用性和可靠的注销处理”。从博物馆的公共性出发,博物馆里受信托管理的资产不是只有实体的藏品,那些为实现博物馆功能而获得的其他资料和资源(如档案资料、图书资料、数字化资源、展览资源等)也应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资产的组成部分[4]。藏品无疑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于国有博物馆占主体的中国博物馆界而言,藏品资源更要尽可能多地向公众开放。相较于欧美国家一些重要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及相关数字资源的开放程度,我国博物馆在这方面还显得力度不够。虽然已有少量博物馆向社会公开了藏品目录(例如故宫博物院)和部分藏品的高清数字资源,但就整体情况来看,前者的信息往往非常简单,而后者占藏品总量的比例则相当低。长期以来,中国博物馆界对藏品相关信息和数字化资源公共性的认识不清,对藏品所有权和版权的界定模糊,导致了藏品资源的公开程度无法满足公众希望实现资源共有共享的需求。

(三)共建共享的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除了建设好自身外,还应该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以及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作出自己的贡献。广东省博物馆基于自己省内龙头馆的定位,致力于通过“流动博物馆”“广东文创联盟”“博物馆共建计划”三项举措推动博物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创建于2004年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至今已运行了14个年头,通过这个文博资源的流动网络,我们把展览和教育活动送到粤东、粤北、粤西的基层和边远地区,并开设了流动展览海岛行、瑶寨行、军营行等特殊巡展路线,主动向那些平时很少甚至无法享受博物馆服务的人群输送展览和其他文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流动博物馆的体制和运行模式不断优化,观众人数持续上升,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2018年,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共组织流动展览216场次,累计受惠观众330.5万人次。

广东省博物馆还推出了“博物馆共建计划”,利用省级龙头博物馆在藏品资源、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帮助非国有博物馆和县级以下国有博物馆出谋划策,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解决实际困难,逐渐推动区域内各级各类博物馆的共同进步。与私立博物馆数量占优的西方国家博物馆体系不同,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是中国博物馆的特色,我们应该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博物馆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为强化各级博物馆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和责任,引导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笔者认为,可考虑将博物馆在资源和服务共建共享方面的贡献率纳入博物馆运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近年来,常州通过建设闸站、沟通水系,拓浚清淤等工程,陆续开展三井河、白荡河、北市河、横塘浜、关河、龙游河等清淤工程、常州市三河三园景观综合整治工程(北塘河北段、澡港河东支段)、澡港河拓浚工程,对城区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据统计至2016年,10年整治工程已累计投入40多亿元。在实施河道清淤的同时,常州从2008年起逐步试点探索河道生态修复。目前已对18条市河进行生态修复,累计完成河道生态修复水域面积18万余m2,修复河段植物覆盖面积3万余m2,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有效去除了一部分污染物质,既改善了河道景观,又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天上下着细雨,刮着风,院子里的竹林哗啦哗啦直响。像是有人在打架。又像是一群鸡在竹林里斗。张麻子又说,他们说什么,我也听清楚了。他们谈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老鳜鱼老婆三妮。

三、结语

打造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二是如何更好地推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厘清什么才是当下博物馆最重要的事。前文所述的具有开放包容、智慧通达、共建共享特征的博物馆,是我们应该努力构建的新导向。然而,更充分地实现博物馆的职能才是当下博物馆最重要的事。每个博物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与传播这些基础工作,才可能让自己的博物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否则无论多么宏伟的规划和多么美好的蓝图都只会是空中楼阁。

[1]段勇:《中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喜与忧》,《博物院》2017年第1期。

[2]刘玉珠:《承前启后 勇于作为 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在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9-02-22]http://www.sach.gov.cn/art/2019/2/22/art_722_153749.html.

提升机在上提或下放重载过程,钢丝绳对卷筒结构的作用力是随时变化的,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以求得提升机卷筒结构在瞬态载荷作用下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研究提升机卷筒作业过程的动态应力,既对钢丝绳的研制和使用非常重要,又对提升机卷筒结构的设计、改进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等有重要的意义[12]。

[3]新华社:《习近平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EB/OL][2016-11-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10/c_1119886747.htm.

[4]魏峻:《关于博物馆定义和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博物馆》2018年第4期。

马克老师认为,“翻转课堂”的最大困难是让学生真正能够自己学习。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困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研究的史料、尤其是一手史料,创设情境,运用游戏等有趣的、经常变换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学生会在此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对问题产生更高的兴趣。最后教师再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恍然大悟,回归历史真相。

[5]袁弘:《7号线昨日开通 金沙主题列车带你穿越古今》,《成都日报》2017年12月7日。

[6]美国新媒体联盟:《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年博物馆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第76—82页。

New Orien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eums

WEI Jun
(Guangdong Museum,Guangzhou,Guangdong,510623)

Abstract: Since 2008,Chinese museums have been embracing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With government support,policy improvement,concept optimization,and social attention,Chinese museums have gained world-renowned achievements,as seen in the prominent growth of museum numbers and audience visits.The recent call from the academia for Chinese museums“to seek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rather than quantity”reflects a concern on the drastic growth.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new era,Chinese museums should strive to provide more and better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the public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mission is adhered to and the basic functions are realized.In doing so,new ideas,new methods,and new technologies should be applied to increas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social reputation of the museum.To build an open and inclusive,smart and intelligent,sharing and participative museum should be a common goal pursued by museum leaders,operators,and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the public.

Key words: museum development;museum service;open;smart museum;participative and sharing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2-28

作者简介 魏 峻(1972—),男,广东省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史前及水下考古、博物馆管理等。

(责任编辑: 王 霞;校对: 张 蕾)

标签:;  ;  ;  ;  ;  ;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新导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