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血透室的应用分析论文_叶斐,陆婷,王洁

叶斐 陆婷 王洁

(常州市德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透室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分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测评结果观察,并调查比较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期间,对患者负性情绪评价,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00%(39/39)、87.18%(34/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透室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缓解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对良好护患关系的维系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血透室;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287-02

作为肾脏疾病临床治疗常用方法,血液透析方法对帮助患者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水分有积极作用,实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血液透析时间较长,且患者疾病难以彻底治愈,加之对血液透析知识了解较少,可能在治疗期间出现负性心理变化问题,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要求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引入[1]。本次研究将以血透室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血液透析患者78例,入选标准:(1)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2)无血液透析禁忌症情况,且无其他如意识模糊、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问题;(3)对于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入院先后分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49岁,最大77岁,平均(62.8±4.0)岁,病程平均(3.5±1.0)年,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3例、1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48岁,最大76岁,平均(61.9±4.2)岁,病程平均(3.8±1.2)年,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4例、15例。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可做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如对患者透析治疗期间各项指标变化观察,为患者做好相关指导,讲解相关注意事项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内容包括:(1)基础护理工作的夯实,护理工作落实中除做好一般护理如指标监测外,护理人员应在其他综合素质上强化,如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专业操作等,确保护理工作落到实处;(2)护理责任制落实,科室需进一步明确护理人员各项职责,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做好各项工作,包括透析准备、透析中护理以及透析后护理等;(3)护理内涵的深化拓展,主要从患者血液透析全过程着手,在护理内涵上深化拓展,如透析准备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有无其他疾病症状如心力衰竭、肺水肿或气促等,确保符合血液透析适应症,同时做好心理疏导、知识宣教工作,保证患者对血液透析有心理准备,正确认识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透析过程护理,除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外,还需注意结合脱水量、透析液流量等,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或其他并发症如内瘘管、出血等,及时做针对性的处理。另外,透析后护理,主要指导患者如何快速恢复消化吸收功能、控制感染等,可通过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与运动计划,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恢复,并注意良好环境的营造,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等,降低感染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血液透析期间情绪状态测评,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评价量表SDS、SAS实现[2][3],量表评分计分100分满分,分数低于50分表示无抑郁焦虑情况,若评分结果为50分~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评分>6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另外,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问卷评价包括基本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指标,满意率计算将基本满意、满意例数纳入其中。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结果由WPS xls表格录入,统计学处理借助软件SPSS21.0实现,情绪状态测评评分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利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描述;护理满意情况评价组间比较经过 检验,由数(n)或率(%)形式描述,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负性情绪测评

血液透析期间,对患者负性情绪评价,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评价

护理满意情况观察,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观察组分别为24例、15例,对照组分别为20例、14例,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00%(39/39)、87.18%(34/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关于慢性肾衰竭,属于肾脏疾病类型,表现为肾单位受损所致机体水电解质失衡,有代谢产物滞留,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威胁。临床治疗中,主要以血液透析治疗方法为主,借助透析仪器加速患者机体物质代谢交换,可用于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纠正,对患者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需注意的是,大多患者对疾病治疗知识了解较少,加之疾病折磨所致身体不适感较强,极易出现负性情绪,治疗期间配合度较差,对此情况,考虑在护理服务上强化,如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4]。本次研究结果中,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00%(39/39)、87.18%(34/39),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可反映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取得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血透室患者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缓解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对良好护患关系的维系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丽,张金霞,丁晓仙,等.诱导期血液透析访视在血透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17,19(06):578-581.

[2]徐雪英,于金华.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输液室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2):318.

[3]贺芸,蒋洁,常群燕,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68-169.

[4]王波,吕东清,张晶.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222-224.

论文作者:叶斐,陆婷,王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透室的应用分析论文_叶斐,陆婷,王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